《愛在日落巴黎時》劇情分析(有雷)

2021/10/29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對我來說,愛在三部曲是一個很特別的電影
一部電影裡面大部分就是兩個人的對話,沒有特殊的劇情,這樣竟然可以構築成一部這麼動人的電影,令我非常意外與喜愛
也因為沒有特殊的劇情,所以對話內容的選擇就更加重要
由於年紀跟心境的關係,目前我對於《愛在日落巴黎時》這部作品的共鳴度比較高,而且他最近快要從Hami Vedio下架了,於是先以這部電影進行分析,之後有機會再來分析其他二部。
分析內容主要是放在劇情對話安排上所隱含的寓意,比如為什麼這裡要講這個故事?為什麼要針對這個場景發出這樣的感慨?為什麼這裡要出現這隻貓?
這些為什麼代表什麼意涵?這是我比較喜歡去理解的部分。
以下有雷,如果有想要觀賞該作品,請勿往下閱讀。

這部電影是接續了《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劇情,男女主角離別時,原本約定在六個月後12月16日再度來到維也納見面,然而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見到面,之後他們過著沒有彼此的生活,並有了各自的遭遇。然而,在男主角以他們相遇的那一天為題材寫出了一本暢銷書後,男女主角在一場作品分享會上碰面,然後開始了九年後重逢的相處光陰。
其實整個劇情主要在講的會是兩件事:
  1. 男女主角之間錯過的遺憾
  2. 男女主角的長大
電影一開始,導演使用了倒敘的手法,一路拍空景,把男女主角之後會經過的地方都倒著順序拍了一遍,從女主角家、塞納河、公園、純情咖啡館、最後到男主角在演講的莎士比亞咖啡廳。

場景一:沙士比亞書店內

記者選角編排
在訪問的過程很有趣的是導演的選角,有三個記者,一名迫切詢問故事內容是否為真的女性,一名年輕剛出茅蘆的男性,一名老了、頭髮禿了、一臉被歲月歷練後成熟的男性。
剛出茅蘆的男性詢問了書中故事的結局,象徵著一個剛出茅蘆,理想與現實還在糾結的年輕人,他對於「這世界是否有這麼浪漫的事實值得去信仰」這件事情感到疑問,並希望能夠獲得答案
另外兩名記者,成熟男性代表的是現實,所以他不覺得這個開放結局會是男女主角在12月16日重逢;女性記者則是代表浪漫,她相信結局會是好的結局。
這或許是導演藉此回應《愛在黎明破曉時》上映之後種種對於結局的猜測: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你相信怎樣的結局。
一個男人......他一直夢想當一個好情人及冒險家......但結果他只是坐在大理石桌旁吃著龍蝦
我對於這個場景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最後男主角講的故事
一個男子,明明嚮往著好情人、冒險家這樣的生活,但他卻是過著平庸的生活,有著妻子有著穩定的工作。
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活得有意義,而非只是能活著。
這個故事其實就是講述了現在男主角的情況,在《愛在黎明破曉時》,男主角就有說他喜歡冒險,然而,九年過去了,男主角沒有變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反而被現實綁住,看不到活著的意義,活得不快樂。
男主角所講的故事裡,從自己最愛的五歲小女孩在桌上跳舞,看著看著時空倒流到十六歲的時候跟當時的情人相處的時光,他在提到故事裡面時空重疊時,現實中,綁著頭髮的女主角在一旁看著他,對男主角而言,或許這是他的時空交會,過往的時空和現在的時空,在這個時候交會了。

場景二:到純情咖啡店之前的巷弄

你有嗎?
特別有印象的是女主角詢問了男主角是否在那一年的12月16日有前往維也納,男主角則是回問:「你有嗎?」並且在女主角說沒有之後,也說他沒有。
這段編排看得出男主角的一份溫柔,他不想要女主角背負罪惡感,所以即便他有去,而且在那邊過了一段傷心的日子,他也沒有在女主角說她沒去的時候直接告知說「我知道」,而且在女主角一開始詢問男主角有沒有前往時,讓自己像是一個也沒有去的人一樣地反問對方有沒有去。
雖然最後在女主角的細心觀察下,還是被發現男主角其實是有去的,但這一段的編排很能凸顯出男主角的一份溫柔。
開玩笑的
在觀賞這部電影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他們所謂的「開玩笑」。
或許是因為男女主角更加成熟的緣故,他們如同大人一般,會用「開玩笑」來去包裝自己的真實意涵,因為這個意涵會傷害到對方。
比方說男主角提到他在女主角沒有現身之後人生一蹶不振,然後立刻補了一句開玩笑的,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依照後續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男主角很可能真的因此陷入低潮好一陣子
這也牽扯到後來男主角被問到花了多久寫了這本書,他們分開九年,他花了三到四年才把這本書寫成,花多久寫成這本書,他也就受到這份感情折磨多久,甚至,要把自己整理好來寫出這段故事,或許是需要更久的時間。
這個世界一片混亂
之後女主角提到她的工作,是在名為「綠十字」的環境組織,去找出世界上許多問題並且解決。
我覺得這份工作的編排很有趣,一邊非常符合女主角勇於行動且獨立自主的個性,另外一點,當女主角在講這個世界極度糟糕,並且質疑男主角怎麼可以覺得這個世界有值得期待的事情時,我總覺得女主角所講的這個世界,不只物理的世界,也是她的生活世界。
對她而言,她的世界或許是如此的一團混亂,有著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如同環境議題一樣龐大到她無法去解決,她因此過得不快樂,覺得這個世界某種程度上糟糕透了。
這或許也是一部份為什麼女主角在聽到男主角說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好時,感到那麼生氣的原因之一。
就如同我們在沮喪的時候被人家說明天會更好,只會想要翻他白眼。
在男主角解釋了他的意思,女主角也表示這樣的想法可能會被帝國主義國家利用,變成他們經濟野心的藉口
對我而言,這或許是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總被灌輸著明天會更好,所以我們做著一樣的事情,協助資本家賺了大錢,然後我們依然住在破舊公寓為伙食擔憂
我們被那樣的說法給麻痺,選擇了不反抗,不去面對,想著它自然而然會變好,然而它依然存在在那邊,不曾消失。
所以身為站起來去面對去反抗的女主角,特別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

場景三:純情咖啡聽

萬一有一天,當這個東西(槍)指著妳的臉,妳想要活得久一點的話,你就必須在自己和它們之間做個選擇
女主角在敘述為什麼自己從美國回來的原因時提到這個故事,她因為聽到奇怪聲響而報警,警察來了,問女主角有沒有槍
女主角說她沒有,而且對於槍械沒有任何興趣
警察掏出了槍,然後對著女主角說:「萬一有一天,當這個東西(槍)指著妳的臉,妳想要活得久一點的話,你就必須在自己和它們之間做個選擇。」
對我而言,這是現實的隱喻,我們都會對於某些事情沒有任何興趣,比如說股票,然而現實是,一般而言我們的薪資無法讓我們的未來有著更好的生活,勢必要有投資,要用自己現在的錢去滾出更多的錢
這是現實,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當它指著你的頭時。
你打不贏,就只能加入。
所以你會擁有槍,開始學怎麼使用槍,然後成為用槍人的一份子,成為現實的一份子,成為你可能曾經唾棄的一份子。
現實是如此的霸道且充滿威脅。
帶有浪漫情懷的女主角無法接受這樣現實的霸道,一如她之前無法接受在政府裡面工作一樣,所以她選擇離開。
「你好嗎?」「很好!」「你好嗎?」「很好!」
女主角也提到她很懷念美國的一些事情,說到美國人的情緒很好,不管是怎樣的情況,即便心情很糟糕,人家問你「你好嗎?」你也會笑著回答「很好!」
這段話對照的男女主角之間的心境,在之前的對話之中,雙方被問到自己過得怎樣,就都會說自己過得很好。在這個地方就暗暗指出,他們其實過得不好,只是強顏歡笑,或者只是禮貌上,面對不是那麼熟悉的人,習慣的說我很好。
這如同之前提到的開玩笑,這部片裡面的對話之中,相比於《愛在黎明破曉時》,多了許多的虛假,為了不讓對方受傷所說的「開玩笑」,為了不讓對方擔憂所說的「我很好」。
或許也是表示了,在成人的世界裡,就是這樣虛實交融,讓人分不清楚吧。
九年後的變化
男主角提到他們上次見面已經是九年前,然後女主角問男主角覺得她有什麼變化
個人覺得這還真是困難的一件事情,不能說實話,畢竟隨著年歲增長,我總不能說你變老了,長皺紋了、變胖了,等等就被女主角一腳踹死
如果說了你變瘦了、變漂亮了,就會像劇情發展這樣:所以你覺得我之前很胖、很醜囉?
真是感覺怎麼說都不對
以上是題外話XD
這邊男主角提到,之前女主角的頭髮是放下來的,所以女主角在這裡的造型,從綁頭髮變成放下來,這樣造型的改變,或許可以視為是模式的改變,女主角和男主角回到了九年前那樣的相處模式
對於男主角的改變,女主角則是說,沒什麼變,但兩眉之間多了一道皺紋,像個傷疤。
像個傷疤,多麼貼切的比喻,皺紋就像是歲月給我們留下的傷疤,或者在劇情裡面,這或許也是這段感情給男主角留下的傷疤。
享受目的或是享受過程
裡面對話之中提到,男主角曾經是一個樂團的鼓手,當時的他們是如此的快樂,在排練在表演的當下,他們都浸泡在快樂裡,不過後來樂團也解散了。
女主角這時反問,現在你的書大賣,那麼你在歐洲繞這一圈,這段日子快樂嗎?
男主角說不盡然。
後來女主角談到,她知道一個墨西哥的團體,他們的目標就是把鉛筆送到小孩子手上,他們認真做事,從這份工作之中獲得快樂。他們不追求名聲、權力,不想成為領導者,就只想做手上這件事情,只為了助人為樂,他們活在當下。
我想對於男女主角來說,這是在緬懷著過去那段很單純享受當下的日子,也對於現在的生活表達了不滿。
因為現在的生活沒有那種能夠享受過程(樂團)的事情,即便有了很好的結果(名聲響亮),但生活是不開心的,當下是如此不愉快,也找不到事情愉快,於是寄望未來,於是無法活在當下
所以後面才會提到修道院的僧眾,那樣平靜活在當下,而不被外在那麼多刺激、誘惑、聲音給侵擾。
這或許是他們最希望的生活: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著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是盲從於那些外在消費主義、功利主義等刺激。
內心的平和,如同女主角說她在華沙的經歷,拋棄了一切習慣,減少了外在消費這些目的性質的刺激,追求精神心靈層面的平和。
所以當離開咖啡店的時候,女主角說今天是拍賣日,男主角說要不去逛逛,女主角才會拒絕,說這是活受罪,還是去公園走走。
因為他們想要的是,拋棄那些目的性質的外在刺激,真真切切享受著現在當下過程所帶來的快樂。

場景四:坐船前的公園

人是不會變的
男主角提到一個研究,他們去研究中了樂透的人、以及下肢癱瘓的人,之後發現,過了六個月,如果你本來就是個樂觀的人,你就算下肢癱瘓,你也會做在輪椅上,依然很樂觀;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小氣的混蛋,那麼你中了樂透,你依然會是個開著遊艇跑車的小氣混蛋
我看到後面之後想起這段,我覺得這是一種情話,就像是數學系會用指數函數(e的x次方)來比喻堅定不移的愛情,不管對它微分多少次,就算微分到死,它依然會是e的x次方。
也就是即便你後續遇到了什麼事件,即便從憧憬浪漫的女生成為了憤世嫉俗的女性,不管妳變成怎樣,我依然愛妳,依然喜歡和妳在一起。
如果今天是最後一天,那麼彼此要做什麼?
男主角說,他不會聊書籍、也不會聊女主角的環境議題,他想要的,就是跟女主角瘋狂做愛到最後一刻。
這裡大概是,當今天是最後一天,那些名聲之類的外在事物都不重要的,這些過程,這些相處,與女主角共同在一起的時光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當雙方開玩笑式的要在公園長椅上做愛時,女主角摀著臉害羞地說著:「我們今晚不會死。」
男主角說:「好吧,那真是遺憾。」
是的,很遺憾,今天不是最後一天,未來依舊會到來,而且,如同後面劇情的敘述,男主角已經結了婚,還有一個兒子;女主角也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朋友。
所以他們不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他們不屬於彼此,他們終究要為了未來、為了周遭的人做打算。
他們早已失去了過往的那份自由。
正如他們在咖啡館說的:活在當下,這是那麼困難。

場景五:塞納河船上

沒有啟動炸藥的士兵
在船上,男主角講了個故事,聖母院本來要被炸毀,然而,被留下來啟動炸藥的士兵,卻看著那個美麗的聖母院,不忍心下手,於是放棄並且離開,所以當盟軍來到的時候,看到的是滿地的炸彈,但都未啟動。
女主角則說,總有一天,聖母院也會消逝,就如同同一個地點,他也曾經是其他的教堂。
這段話是用聖母院來隱喻他們心中那段美好的回憶,他們曾經都可以把那段回憶給炸毀,但他們捨不得,這段回憶太過美好,他們無法輕易將其忘卻。
對於雙方而言,這個回憶太美好,美好到彰顯了現在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也頂多只會像是女主角在公園裡面講的,把它放在抽屜裡,希望它被遺忘,因為不要想起就不會痛苦,終究無法下手,把這段美好的回憶給毀去。
另外,女主角之所以會講聖母院會消逝這麼煞風景的話,也是因為她已經知道男主角結了婚,他們之間已經不可能,所以她朝思暮想的情節不再有發生的可能,那段回憶終究是回憶。
我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我不需要一個男人來養活我,但我依然需要一個男人來愛我,而我也愛他
這段話我很是喜歡,我們不能把自己視為工具,視為物件,我們今天只要能夠擁有足夠的性能可以在這世上生存,這樣就好了。
我們不是女主角男朋友的鏡頭裡拍攝出來的相片,我們需要被愛與愛人。

場景六:車上

我已經不想再付出了
在車上是整場戲情緒起伏最大的地方,可以說是,前面雙方演了一整路的「我現在很好」,終於在這個地方大爆炸,把自己真實的情況向對方傾訴
也揭示了,為什麼在設計上,女主角被設定為一直都踏在很實際的道路上,她也曾經浪漫,然而,當這些浪漫、這些理想都碰壁,被現實不斷打壓,所以她放棄了浪漫,轉向了現實
只要沒有期待,就不會受到傷害
即便渴求著愛,但兩人膩在一起,只會走向讓彼此窒息的現實,所以選擇一個可以分隔兩地的男友
既然兩人在一起久了,就如同婚姻一樣,最終只會走向寧靜的墳墓,讓彼此窒息,不如乾脆大家有著距離,你我都不是很了解彼此,但我們都只會看到彼此最好的那一面,我不用感受你的悲苦,你也不用忍受我的缺點
畢竟活著已經夠痛苦了,誰還想要背負另外一個人的缺點來活著呢?我是這麼不完整的人,你跟我在一起久了,肯定會因為這些缺點,如同其他任男友一樣離開我吧?
與其如此,不如保持距離吧。
所以才有那一句:
「我已經不想再付出了。」
「我的心就像要死了,因為它已經麻木。」
然而,從這一切麻木之中刺痛了女主角,讓女主角看見這份麻木的,就是男主角的書,因為那本書,女主角知道自己曾經是多麼浪漫的人,然而自己最終卻活成了這樣,好像一切的浪漫都被放在那一夜,然後一切都再也回不去。
跟過去的自己有了對照,讓自己討厭起現在的自己,所以情緒才會那麼爆發。
其實這樣的感觸,在前面的片段不斷重複
男主角一開始在莎士比亞書局講的故事,男主角在純情咖啡店講的樂團故事,女主角在純情咖啡店講的32歲夢境,這些都是同樣的一個悲慘情況:
曾經,眼前的一切是如此美好,讓我們情不自禁為它駐留,不知未來。
然而,我們好像把這一切的美好(不論是愛情、還是人生快樂)都留在了過往的某個時候,那是我們的巔峰,之後我們一路走下坡,直到深淵。
而我們,已經放棄了爬出深淵的希望。
我對於這段很有感觸,或許是因為都一樣,有個曾經引以為傲的輝煌過去(說輝煌有點難為情XD),然而現在卻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在經歷一些關係之後,也變得對於與人建立深入關係感到卻步,覺得自己不夠好,覺得自己的缺點終將給對方帶來負擔,對方肯定也討厭著我,對方可能也覺得為什麼要跟這麼討人厭的傢伙在一起,然後最後終將不愉快收場。
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不要這麼深入,彼此都只看到彼此的外殼,那麼光鮮亮麗,那麼平易近人,這樣不好嗎?
或許沒辦法
因為我們需要被愛與愛人。

場景六:女主角家

貓咪
女主角很愛她的貓咪,因為這隻貓咪每天到同一個庭園,牠都像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東聞聞、西聞聞。
這或許就是女主角最渴望的狀態,活在當下,如同小時候的她,在上學的路上,不斷去看螞蟻、落葉、光影
也是男主角在樂團的時候,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樂。
這隻貓象徵著女主角過去活在當下的美好,也是女主角這麼愛牠的原因
趕飛機
我覺得整部戲很有趣的地方在於趕飛機
男主角必須要在七點半之前搭上車、前往機場趕飛機
然而男主角一直用各種理由拖延,請司機到亨利四世碼頭接他、說要送女主角回家、要送到女主角樓下、聽完一首歌再走,諸如此類,藉此獲得更多與女主角相處的時間。
從這裡男主角的不斷拖延以及女主角的不斷答應可以看出,雙方也都希望這段時光延續,越久越好,即便它終將結束
飛機跟《愛在黎明破曉時》的日出一樣,都象徵著現實,是灰姑娘的午夜鐘聲,敲響了,這段浪漫而不實際的時光就會消失,然後回到各自的現實,所以他們才會如此努力地去規避、去遺忘這件事情。
妮娜西蒙的演唱會
最後一幕,是女主角描述著妮娜西蒙的演唱會,她說妮娜西蒙會唱歌唱到一半,走到舞台邊跟觀眾聊天。
妮娜西蒙,不急著完成歌曲,不急著走到終點,得到目的,而是享受過程,放棄原本的行程,享受著當下,走到舞台邊,跟觀眾聊天。
享受過程享受當下
如同在他們進入公寓之前,遇到的聚會,一名準備了魚麵的婦女對著大肚子、叼著菸斗的中年男子說:「他要趕飛機。」
中年菸斗的男子說:「有什麼好趕的呢?」
對啊,有什麼好趕的呢?一定要搭上這台飛機?一定要趕緊把這首曲子唱完嗎?為什麼我們總是急急忙忙從這個地方到下個地方呢?
為什麼不能,活在當下呢?
所以最終男主角也做了選擇
女:你要趕不上飛機了
男:我知道。

總結與題外話

我很喜歡這部作品,雖然我沒有男女主角劇情上這麼豐富的經歷,但大方向上,對於成長、對於現在,都有著相似的感受,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會這麼有共鳴吧。
題外話,我覺得女主角好美XD
奇妙的是,那不是外觀上的美,說真的,女主角的樣貌並不是會讓人驚豔的美(畢竟有了皺紋),而是隱含在她的行為舉止之間,知性、成熟的美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塞納河上,河風吹動著女主角的髮梢,微微掀起女主角的黑色衣裳,露出側腹的一點肌膚,搭配著閃耀的陽光,看透世事的智慧、一抹笑意,整個人在那一刻成為了美的代言人,每一個部分都是如此完美,結合成這樣美好的一個畫面。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很值得推薦,文字上總有其限制,而且也只是針對它的一些劇情對話安排可能代表的寓意進行分析
算是很理性的文字,無法表達出其中的浪漫、感性、美麗,文字終究有其限制。
所以非常推薦去看這部電影,如果已經看過,可以重看XD
如果沒看過,看完這些文字,再去看一次我個人也覺得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我已經重複看了五六次了,每次看,每次都被感動XD
但會有個後遺症,就是看了這麼多遍,腦袋裡面都會一直唱著: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15會員
285內容數
立志向魔教復仇的年輕劍客 動盪整個武林的大秘密 正邪與虛實之間 誰才真正清醒?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