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後,蜀地一片死寂,舉辦完劉備的喪禮後,境內不少郡縣太守都因為認為漢軍已無未來而起兵造反,甚至南方蠻族孟獲也起兵擾亂。諸葛丞相每天都在調兵平定各地叛亂,花了五年左右的時間,才終於將蜀地境內所有叛亂一一平定。五年的勞心勞力,諸葛丞相也已滿頭白髮,趙雲將軍在四處征戰下,雖屢戰屢勝,但他也明顯感受到體力已經大不如前,常常坐著批公文批到睡著。
平定完境內的叛亂後,某天上朝時,丞相上書說:
「陛下,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途崩殂,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兵疲民敝,可說是危急存亡之秋啊!話雖如此,眾臣們仍舊不惜一切的付出,為了就是要報先帝的恩情。請陛下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甚至認為蜀地無法發展。身為王者,就必須要以身作則,要對蜀地有信心。因此,願陛下把討曹賊興復漢室這件事交給臣來負責,如果無法辦到,請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關於北伐一事,由丞相全權負責,無須向朕報告。」皇上批准了丞相的提議,但也看出皇上對於政事的不耐煩,甚至讓人覺得皇上似乎希望丞相能攬下所有的事情,讓他好好玩樂。
決定北伐後,丞相否決了魏延的奇襲策略,決定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他自己則率領主力前往祈山。總是沒有機會親率大軍的趙雲將軍,這次還是一樣,無法獲得重用。
「將軍如果能夠多爭取一點的話,也許當年駐守荊州的人就會是將軍您了吧!」司馬先生對於趙雲總是逆來順受,總是不願意多爭取一點,感到有些遺憾。
「先生,我也不是什麼事情都逆來順受的呀!剛入蜀地的時候,眾人要求先帝將蜀地的錢財、房產全都分配給有功之人,當時不也是我起來反對,認為天下為定,怎麼可以只想著佔領錢財呢?另外,先帝堅持出兵攻吳時,不也是我出面反對陛下的決定嗎?」
「哈哈~~說的也是,將軍確實沒有完全逆來順受,但當先帝最終還是決定出兵攻吳,甚至把將軍您放置於後勤單位時,您也還是一樣繼續堅守岡位,捍衛江州,並沒有因此提出抗議啊!」
「家父當年總是教導我們,除非命令違背了心中那把尺,否則再怎麼樣都該遵守。這是我從小就認定的道理,也終身奉行。」趙雲的心思也因為提及父親而回想起當年的往事。
「真是令人佩服啊!如果是我,我一定會盡力爭取,如果爭取失敗,就會直接走人吧!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也難怪當初先帝跟丞相都堅持不設立史官時,您會如此生氣,甚至揚言要離開蜀地呢!」趙雲提起了當年劉備稱帝時,因為時值戰亂,所以決定刪去部分沒有迫切需要的官位,讓終於打算出仕的司馬先生氣急敗壞。
對於趙雲將軍這一生幾乎都是逆來順受的個性,司馬先生覺得頗為可惜,好幾次出征的機會,都因為趙將軍默不吭聲而失去機會,如果趙將軍能多爭取一點,那麼也許目前的局勢會有很大的不同吧!
幾天後趙將軍率軍出征,遇到曹魏的主力攻擊,身為疑兵的他們,只能不斷地拖延敵軍的步調。由於敵軍發現趙雲軍隊人數不多的情況下,發動了總攻擊,趙雲軍隊無力對抗之下,最終他下令燒毀棧道,並親自斷後,才使這支部隊的損傷降到最低。以有點年紀的趙將軍,在這次作戰中,依舊是身先士卒,以自身的行動來激勵士兵。
由於沒有達到拖延的日期,所以趙將軍最終受到了責難與降職,趙將軍雖然沒有說什麼,但這次作戰卻已經超出他的體力負荷,因而染上了風寒。
沒有人想到的是,隔年一月,趙將軍在雪夜中去世了!僅留下五個字給後人:「從仁政所在」。這正是當年趙將軍率義勇軍投靠公孫讚時說的話,可見趙將軍一生都把此奉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