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台灣作家不算多,但推薦清單裡一定會有她,而且會是在我這顆老是記不住人名的金魚腦裡先浮上來的前幾名,她,就是
江鵝,《
俗女養成記》的作者。
我不記得自己是何時注意到她,反正遙遠過去的某一天邂逅了她的文字,為之著迷,買了《俗女養成記》讀得津津有味,就這樣默默追著她的文字好幾年,苦等著她的下一本著作。結果遲遲等不到下一本書,卻在2019年意外迎來了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播出前我就密切關注,一開播就抱著害怕被改壞的心情觀賞,結果出乎意料地好看!這是我唯一一次追ON檔的台劇,而且從第一集準時收看,一路看到結局還覺得意猶未盡!
喜歡主題曲《一人一半》的那段「一人一命,沒人相同,有好命人, 有歹命人,你若問我,我是啥人,我是孤單的人」,秒帶我入戲。以稍微浮誇的喜劇方式來呈現一個充滿酸甜苦辣有苦有悲有無奈有喜樂的三代人生,講家庭婚姻職場,過去(小時候在傳統中藥店長大的點點滴滴)與現在(長大後北上打拼的OL辛酸血淚),穿插的很順暢,演員個個都很會演,謝盈萱的氣質跟江鵝的氣質不太一樣,不過這完全無損於這部劇的好。整體而言很「促咪」,但常常笑著笑著心就酸了,心揪著揪著又被逗笑了。
最近常會想起電視劇裡阿嬤堅持參賽並演唱〈純情青春夢〉的那個橋段,當旁白說出那句「阿嬤說這首歌要唱給一個人聽,那個人就是她自己。」時,我瞬間紅了眼眶,還特地回去翻原作<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那一篇章,情緒有些微不同,電視劇調度得好,唱歌的熱鬧與適度的靜音、語速與情感適中的旁白,把情緒堆得更濃。
整體步調恰到好處,結局也收得不錯(雖然我覺得女人不一定非要有個感情歸屬才算是圓滿啦,不過我想這大概是要幫續集舖線吧),有笑有淚有共鳴點,適合每個年齡層觀賞。
在電視劇續集《俗女養成記2》即將開播前,時隔五年,我終於等到江鵝的新書──《
俗女日常》!(放鞭炮)
在追電視劇之前,在捧讀新書之前,我又把多年前讀完而如今紙頁已稍稍泛黃的《俗女養成記》給翻了出來,複習了一次,接著才打開《俗女日常》。
閱讀有時很吃頻率,江鵝的文字,無論讀得懂讀不懂(嗯?)全都打在我的頻道上。她說自己是怪人,不巧,我也是,她說自己是厭世人,巧了,我也一直在厭世之海中泅泳,難怪這麼合拍,她寫什麼說什麼都能掀起我一波又一波的共鳴,或,重擊笑穴。
喜歡她特有的俏皮幽默,溫柔又不失犀利。筆下寫著傳統家庭裡的好好壞壞,精神上,一腳踏在傳統一腳踏在現代的圈圈裡,要說傳統,她又是這麼的離經叛道,要說新時代女性,她又有著一定程度的傳統情懷。用字淺白卻有情,這個情是些許台語用字帶出來的情,充滿溫度與親切感。讀國外作家的作品,往往會開拓新視野,讀台灣作家的作品,更多的是因相近的風土民情而引發濃郁的情緒共鳴。讀她的文字,總讓我萬分慶幸自己會台語。
前陣子,我建議姪女可以多找機會跟阿公阿嬤用台語聊天,一來培養感情,二來練習台語,結果兩個小女孩一臉不解,能用國語溝通就好,何必費力學台語?是,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當大家漸漸不再使用一個語言,淘汰是遲早的事,硬要強迫學習也是徒然。但是近期在閱讀或追劇時有了一些感觸,如果我不懂台語,那我讀《鹽田兒女》大概會覺得辛苦,如果我不懂台語,對《俗女養成記》與《俗女日常》的喜愛度或許會略減幾分?
我把自己的感想與她們分享,看著她們的淡然與不在乎,終於明白,看著自己的母語逐漸凋零消逝是什麼樣的感受了……。很多事還是要實際經歷才有感,不過年紀可能也有關係,年輕時比較不會感慨這種事,果然經驗與歲月會帶我們領略更多本來不懂不理解的。
扯遠了。
如書名所示,《俗女養成記》是紀錄一個在中藥店裡長大的台南女孩如何從家人期許的淑女形象長歪走向俗女之路的成長歷程,她寫家人、寫習俗、寫人情,也回過頭來說自己,唉,不是淑女又怎樣?俗女也可以抬頭挺胸理直氣壯。
翻開那一件件往事,笑看作者人生中的每個年齡站,也不禁回看自己一步步走來的路,曾經順著家人的期望努力融入群體、學著活潑樂觀而善言,最終仍是不堪長期穿戴違逆本質的沉重盔甲,放棄這般苦心經營的形象,一個大轉彎又躲回了自己最自在的堡壘中,擁抱內向的自己,即便被說孤僻也坦然接受,也許活得不成功,不出彩,厭世而消極,但覺得自己還活著就很了不起。
《俗女日常》更是超出我的期望值,集結了這個俗女在瑣碎日常中激發的各種思緒,一點日常小事就能在她腦中引爆各種雜思亂想,靈感奔騰,簡直信手捻來皆成文,不受限的表達方式正是其文的醍醐味,總是不經意冒出逗樂我的文句,根本無法預測呀這女人,每次翻頁都很期待她會從這些日常中拋出什麼驚喜來!
不得不說,她體內裝著很促咪的靈魂,促咪在何處我三言兩語道不盡,就隨便節錄幾段話隨便分享讓大家自己感受一下。
我就這樣習慣了家鄉是各種偏甜口味的記憶集合,其他台南人吃不吃甜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台南家裡吃的菜有點甜,就這樣。想通了這一點,也就不奇怪別人看我加糖很奇怪,每個家鄉廚房加的東西不一樣嘛,說不定普丁他媽炒米粉的時候,灑的是伏特加。<煮菜加糖有事嗎>
這世上有些鍋子不沾肉,有些政客不沾錯,有些人腦天生沾不住數字,對啦就我。<呱元呱點呱呱呱>
不是做臉,是背部舒壓,我如今對容貌的投資動機遠遠不及肩頸腰腿,畢竟面容唐突的是他人,身體拖累的是自己,要緊程度有別。<SPA裡的生化人>
有趣的地方太多,要一一列出沒完沒了,有興趣的人自己去讀。對了,不是貓奴的我也很愛看她寫貓(試圖增加閱讀誘因),文中幾次出場的室友陳小姐,據說是《我愛陳明珠:讀萬卷書不如撿一只貓》的作者Emily,是來台定居多年的香港人,兩個不甘為奴試圖捍衛人的尊嚴與地位但立場不堅定的女子,會和性格迥異的三個貓主子擦出什麼爆笑火花?想知道就快快加購物車結帳呀!(不餘遺力地推坑)
最後,一起來看看<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中提到了那快被說爛而令人厭煩的「愛自己」論調,促咪的江鵝怎麼說:
「愛自己」令人厭煩的原因之一,大概是因為很難吧。就我來說,「愛自己」其實頗具壓力,因為我不容易肯定自己,不肯定就很難喜歡。有些人的設計天生擅長花式挑剔,而且主要挑剔標的往往不是旁人,人的內心勾當再怎麼瞞天瞞地也瞞不了自己。例如:自然捲的弧度不如燙出來的自然(這句話寫出來原來這麼荒謬)、表達不夠機敏、表達太過尖銳、生活不夠積極、生活不夠淡泊、舊衣服太邋遢、買衣服不環保。眼看一身闕漏罄竹難書,哪裡好意思放膽成全這樣的自己去健康快樂,我執行得最上手的不是愛自己,而是惕勵自己。大家都知道,越是違背人道精神的自我惕勵,獲得的掌聲越大,之悅耳呢。
目睹旁人怎麼愛我,我學習怎麼愛自己。「愛自己」其實比「喜歡自己」可行,喜歡是一翻兩瞪眼的事,但是愛永遠有努力的空間。
愛自己也就是,儘可能記得這個性格彆扭處處瑕疵的自己,是我的生命,嘆息碎念翻白眼免不了,但別那麼全面且堅定地扼掐自己,儘量運用當下的智慧、餘裕、甚至慈悲,接納這幅德性,成全自己用最接近真實和健康的模樣活著。儘量。
因為很難,每次能做到一點「儘量」,都有一種「我長大了會自己吃飯飯了」的驕傲。感覺很好。
這麼可愛,怎能不愛她。
只要她還追著那頭豹,我也會繼續捧著我的荷包緊緊跟隨她的文字去奔馳!
私心給分:《
俗女養成記》的回憶往事故事性較強一些,也較多「別人」,《
俗女日常》則寫更多「自己」,文字更活、更有鵝式特色。通!通!5!顆!星!
_2021.8月讀物
<後記>
1.電視劇《俗女養成記2》我還沒看,文中寫的都是《俗女養成記1》的心得。
2.江鵝的幽默文句很對我的胃,許多段落甚至整篇都是笑著讀完的,她總能把索然無味的日常寫得我嘴角頻頻失守,也很愛她從小事中頓悟出的「鵝式哲理」(這個詞是我自己擅自加的)。不過吼,我興致沖沖分享給家人,果不其然又再次接收到「妳真的是個怪人」的眼神認證……
好啦,江鵝是我的蜜糖,是不是別人的毒藥就不好說,怪人我只能莊敬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