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陪我回看俗女養成記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還記得被《我們與惡的距離》驚豔的二零一九,一定要想起來有《俗女養成記》陪著又哭又笑的那年盛夏!
來自ELLE;2021/08/08首播

來自ELLE;2021/08/08首播


《俗女養成記》

  改編自江鵝的同名散文,以南部女孩:陳嘉玲為主角,敘述六年級生們長大後的不易,與兒時童趣的共同記憶。

  在短短十集中,集結金牌團隊的努力,將喜劇的辛酸與悲劇的抓馬融合的恰到好處,體現專屬台灣女孩的「俗女」特色。

  好啦~私心介紹告一段落,接著一起看看第一季中令我發自肺腑、不停點頭的共鳴之處吧。


我是陳嘉玲,一個住在台北但永遠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兒。

EP1#會說ABC,不會ㄅㄆㄇ                           長大後的嘉玲參加前男友的婚禮,上一秒聽著:「女生就算沒工作,也要有家庭!」等無趣又陳舊的問候,下一秒就看著老同學的孩子接受最貴的教育,卻仍只會說ABC,不念ㄅㄆㄇ,更不用說道地的台語了‧‧‧‧‧‧。   

是什麼時候讓人覺得英文非學不可?又是什麼時候讓我們一步一步遺忘了母語?在小時候,因家母覺得:「中文、英文是學校該教的。」為此堅持在家一定要說台語,後來上了學才發現跟大家的狀況根本不一樣,也鬧了不少笑話,因此一開場聽到那句自白,與後續婚禮上嘉玲的一切反應都讓我無比感同深受。

不要一天到晚撿東撿西,有的沒的,連小孩也一樣啦!

EP5#阿玲~妳是妳爸爸外面撿回來的噢                    在爸爸無數次愛心氾濫,帶弱小生物回家後,嘉玲阿嬤也跟著失去耐心怒吼:「不要一天到晚撿東撿西,有的沒的,連小孩也一樣啦!」這時嘉玲阿公突然見縫插針,好玩地添了一句:「阿玲~妳是妳爸爸外面撿回來的噢!」

「嗐‧‧‧‧‧‧。」有過之無不及,還記得我外婆最喜歡的那套說法:「媃嫃阿~妳是媽媽那時候生小孩生不出來,在醫院樓下花圃撿到的內,唉呦哭得有夠大聲的,妳都不知道‧‧‧‧‧‧。」要我現在的智商定能馬上抓到漏洞,也不致於白白難過那麼多年,還想說養的當真大過天,也要像孤兒院那樣18歲後就離開家,真是愚昧啊愚昧。

你們沒有他的話,看你們兩個老了以後要靠誰

EP10#我喜歡男人;我是同志                                                      在最後一集,一家人一起在靈堂祭拜阿嬤,包括自視甚高又特別注視體統的姑姑,直指嘉玲才會淪落到沒老公、沒工作的地步,讓嘉玲弟忍不住跳出來公開「我喜歡男人;我是同志。」 

事實上,雖然家母很能認同同性的相關事宜,卻始終覺得同志族群不該如此高調,應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就好,也才讓我知道公開其實是件很有骨氣、勇氣的事,不只是生活中的一道議題,更是需要我們每個人互相幫助、做支撐的日常。

電視就是人生,充滿你我他,充滿了道理

我是王沫,有話想說

期待好久的劇啊~拖到今天才急急忙忙的想到可以打成文章,所以有好多想放的地方,卻還是只留了三個😢。不知道有人搶到首播了嗎?在這次新歌《蚵仔麵線》MV出來前,一邊跟我說說有什麼喜歡的地方,一邊陪我複習《一人一半》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沫的沙龍
1會員
4內容數
王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5
今天遇到浩劫,帶來災難的人問我,還會不會記得他‧‧‧‧‧‧?
Thumbnail
2021/08/05
今天遇到浩劫,帶來災難的人問我,還會不會記得他‧‧‧‧‧‧?
Thumbnail
2021/07/22
正值多事之秋,無論是台灣體壇、對岸八卦或是蔓延以久的防疫新聞都頻頻傳出,於此同時我在家中看到劉芒默默的發了一支影片⋯⋯。
Thumbnail
2021/07/22
正值多事之秋,無論是台灣體壇、對岸八卦或是蔓延以久的防疫新聞都頻頻傳出,於此同時我在家中看到劉芒默默的發了一支影片⋯⋯。
Thumbnail
2021/07/19
晚夏的第一個靈感在重複聽《嘉賓》時撲面而來,也許要在對的時間站在對的地點恰好對面站著對的人,是件比含著金湯匙出生要難的多的事。
Thumbnail
2021/07/19
晚夏的第一個靈感在重複聽《嘉賓》時撲面而來,也許要在對的時間站在對的地點恰好對面站著對的人,是件比含著金湯匙出生要難的多的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關於「俗」? 記得2019年看完第一季時(還是男生朋友推薦我看的,大概覺得我很像俗女),就一直想陳嘉玲的穿著打扮、外貌身材和價值觀,一點都不「俗」,甚至還有點「潮」。就只是個說話和動作比較接地氣點,不像一般傳統父權主義認為女性該有的「溫柔端莊」(淑女)的行為。 關於「生長環境」? 關於「女性」?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的不是美劇,而是六七年級一定很有感的俗女養成記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的不是美劇,而是六七年級一定很有感的俗女養成記
Thumbnail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長大,只是學會了怎麼扮演一個大人。」看【俗女養成記】又哭又笑的戲劇段落,最珍貴的就是感同身受。第一季主打「四十歲才開始」的女性生存焦慮,到第二季描繪的「家與家人」的生活與愛的羈絆…
Thumbnail
「也許我們從來都沒有長大,只是學會了怎麼扮演一個大人。」看【俗女養成記】又哭又笑的戲劇段落,最珍貴的就是感同身受。第一季主打「四十歲才開始」的女性生存焦慮,到第二季描繪的「家與家人」的生活與愛的羈絆…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當中對於「淑女」以及「俗女」的辯證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生長於鄉下地方的陳嘉玲,或許潛意識裡使她以為,只要離開台南一切將會不同。直到同時遭遇情場與職場在。第一季中小嘉玲十歲,第二季則是剛升上國中。吸引我持續看完的並不只是嘉玲生命中的瑣事,而是更加精準地選擇在成長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記憶。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第一季當中對於「淑女」以及「俗女」的辯證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生長於鄉下地方的陳嘉玲,或許潛意識裡使她以為,只要離開台南一切將會不同。直到同時遭遇情場與職場在。第一季中小嘉玲十歲,第二季則是剛升上國中。吸引我持續看完的並不只是嘉玲生命中的瑣事,而是更加精準地選擇在成長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記憶。
Thumbnail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
Thumbnail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
Thumbnail
「即使我們都生在一個大幅度重新審視人權的時代,仍然有許多女人,因為壓力,或愛,或制約,自主選擇或身不由己地投身傳統角色,背負起一身的責任重擔。無論甘不甘願,都是難。如果有旁人還要說些挑剔的閒話,說人家沒有端好哪杯茶,捧好哪塊碗,任何人聽見都應該立刻把茶杯塞進他嘴裡,或把碗砸在他頭上。」 看完電視劇後
Thumbnail
「即使我們都生在一個大幅度重新審視人權的時代,仍然有許多女人,因為壓力,或愛,或制約,自主選擇或身不由己地投身傳統角色,背負起一身的責任重擔。無論甘不甘願,都是難。如果有旁人還要說些挑剔的閒話,說人家沒有端好哪杯茶,捧好哪塊碗,任何人聽見都應該立刻把茶杯塞進他嘴裡,或把碗砸在他頭上。」 看完電視劇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