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庫記者吳容璟
雲嘉南沿海盛行牡蠣養殖漁業,由於支撐蚵棚的保麗龍浮具常因大浪拍打而破碎,造成海洋污染,近年漁業署推廣使用「EPP浮具」(發泡聚丙烯)替代,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10月28日指出,EPP浮具同樣發生破碎,除了被沖上台南、嘉義沿岸,更隨著洋流飄至東北海域堆積,呼籲中央應統一訂定浮具標準規範,並納入循環經濟的概念,使牡蠣養殖業永續發展。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從2018年開始進行台灣沿海塑膠微粒污染現況調查,發現東北海域及西南海域兩區的塑膠微粒數量最多,因此自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針對兩海域進行四季監測。兩年的調查結果趨勢相同,皆以東北海域的塑膠微粒數量最多,其中又以夏季尤勝。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表示,兩海域的塑膠微粒種類皆以「硬塑膠」比例最高,來源為生活中的塑膠廢棄物。其次則為「發泡塑膠」,來自保麗龍、EPP浮具等漁業廢棄物,在夏季時的含量遠高於其他季節。
溫珮珍指出,台灣夏季時多吹西南風,洋流也以西南流向為主,根據漂流軌跡模擬結果,顯示西南海域的漂流物會隨著洋流北上,最終因東北海域渦流及沿岸地形影響,堆積在東北角沿岸陸地,像東北角海域就發現不少大型竹木垃圾及發泡塑膠,而台南安平港也能觀察到成片漂浮的發泡塑膠。
2019年夏季東北角海域(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台南外海也能觀察到成片漂浮的發泡塑膠(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政府補助新浮具仍破碎 其他浮具:使用不易、風險未知
根據黑潮「島航普拉斯計劃」成果報告書,雲嘉南沿海的牡蠣養殖漁業以「浮筏式」養殖為主,在離岸1.5浬的水域,將竹子搭乘格子狀,在架下綁12至16塊保麗龍浮具,蚵苗則串垂掛其下。由於養殖在開放水域,每年5、6月收成時常面臨強勁的西南氣流,浮具因而被沖撞破碎,隨水流帶上岸成為海岸污染,或隨洋流漂至其他縣市。
為解決破碎問題,臺南市政府除了規定保麗龍浮具皆須覆網,同時與浮具廠商合作,開發使用其他材質的替代浮具。目前市面上浮具包含傳統保麗龍、覆網保麗龍、黑色PE硬式浮筒,及因不同廠商生產而有黑色、淡綠色、粉紅色三色的EPP浮具。
溫珮珍說明,EPP的使用便利度與保麗龍相近,因此蚵農較願意配合更換,無奈EPP同樣為塑膠發泡製成,內部的塑膠顆粒極易剝落,例如台南海岸就發現保麗龍與EPP碎片夾雜。其他替代浮具則有使用困難或風險未知的問題,例如PE硬式浮桶雖然堅固,但表面光滑且會受熱膨脹,對蚵農而言搬運、綁縛、堆疊都不容易,而塑膠蚵棚則是昂貴又需要改變養殖模式,未知風險高。
台灣地方自治規範無耐受度標準 環團籲借鏡韓國
「缺乏測試的情況下,中央和地方機關花費4千萬元補助蚵農購買5萬顆EPP浮具,如今EPP浮具破碎後的顆粒也被沖上岸,顯然替代材質無法解除環境危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表示,政府目前投入在牡蠣養殖業的補助,絕大多數以「補助替換浮具」、「獎勵回收」為主,並未編列研究經費,也未研發替代材質和新養殖模式。
林東良提到,台灣在浮具制度上採地方自治,並無全國統一標準,雖然台南市政府在2020年公告「EPP浮具及PE浮具公告標準表」,但僅針對兩種浮具的製作材質、體積、重量等項目進行規範,並無測試浮具耐受度標準,無從得知浮具能否承受台灣西南海域的氣候條件。
溫珮珍說明,韓國沿海養殖漁業與台灣相近,依據韓國2020年頒布的浮具規範,可發現其規範涵蓋內容相當完整,除了基本的尺寸、浮力、密度之外,還加入浮具耐受性、抗衝擊、海洋環境暴露等各式試驗,新浮具的生產和認證都須事先諮詢主管機關與國立科學研究所等,並採全國統一標準,由中央統籌主導。
溫珮珍認為,台灣目前採地方自治並與廠商合作的方式,無法真正開發出適合台灣氣候條件的養殖浮具,呼籲漁業署應邀集中央、民間團體與浮具製造商等,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台灣氣候條件,且包含材質、浮力、抗衝擊性、浮具耐受性、毒性物質含量等的完整規範。
溫珮珍說明,依據韓國2020年頒布的浮具規範,可發現其規範涵蓋內容相當完整,且由中央統籌主導。
環團:規範應納入循環經濟 幫助蚵業永續
「循環利用的概念已經被建立起來,是可以實行的」,林東良建議,在建立標準規範時也應納入「循環經濟」的概念,例如2020年海保署與嘉義縣環保局、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進行蚵繩的循環再利用,透過政府收購使用過後的尼龍蚵繩,再交由廠商技術分解為尼龍原料,再製成蚵繩、漁網等。
他認為目前政府對浮具的思考,只停留在「如何讓蚵農使用」,並未考量使用年限過後的去化過程,是否仍會造成環境負擔也都是未知,因此呼籲政府除了考量浮具的品質之外,也應讓浮具的材料能被不斷使用,才能讓整個養殖產業走向環境永續。
林東良表示,雖然嘉義縣政府和台南市政府都已提出保麗龍退場機制,預計在明年和後年就會正式終止保麗龍的使用,而海保署委託9個縣市試辦的廢漁網及蚵繩回收再利用、海廢保麗龍再利用也都值得鼓勵,但都無法真正解決環境問題,再次重申應由中央統籌建立浮具標準。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左)、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右)
調查發現海上廢棄物的塑膠微粒共有五種,包含硬塑膠(來自生活廢棄物)、軟塑膠、發泡塑膠、纖維、圓形塑膠粒。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公庫官網/
其他平台/
群眾集資相挺(原文日期:2021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