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來自北方的江東先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三國演義中,有所謂孫堅四將一說。
後來人可能覺得四將念起來不夠鏗鏘有力,就有人加上了四大部將、四大家將的說法。

曾經在劉禪的人生提過,三國的太子,都有太子戰隊。合太子共五人。
這其實跟五絕的概念相類似,簡單說,一個居中的領導者,會有四個鎮守四方的好夥伴。

由於這不是漢代獨有的流行,所以直到三國演義,你仍能發現很多四將的組合。

演義中的孫堅四將,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
就像太子戰隊中有一個會是沒人認識打醬油的,祖茂基本上也是這個職務。
負責護主領便當的。

而程普,則是四將之首,使一條鐵脊蛇矛。

三國演義交代了其他三人出生,偏偏就程普是石頭蹦出來的。

三國志說,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人。
右北平大概是今天的北平右邊(廢話),當時屬於幽州。
土垠則是在右北平的最右邊,秦皇島的北邊,緊鄰著遼西郡。

四將之中的韓當,則是遼西人。

這兩個地方有什麼特別呢?有的。
當時這裡的居民,不是漢人。
是烏丸族。

三國志稱之為「三郡烏丸」。

而程普年輕的時候,是州郡吏。
州吏就州吏,郡吏就郡吏,整本三國志裡,就只有程普一個州郡吏。

陳壽的意思很明白,羅貫中也一貫就通。

兩本三國的共識就是:程普,不是漢人。
相對來說,屬於北方烏丸族的程普,大概也有著輪廓極深,金城武那麼帥的面容。

那麼,江東猛虎孫堅,跟烏丸白馬程普,為何能夠結緣呢?

漢靈帝光和年間,中山太守張純率領烏丸,寇略青、徐、幽、冀四州。
而孫堅,當時正是徐州下邳丞。

江東猛虎跟烏丸騎士,肯定是不打不相識。

下邳城前,烏丸騎士為孫堅所敗。
烏丸騎士沒想到的是,這個大不了自己幾歲的年輕將軍居然不殺他,還願意收留他,幫他取漢人的名字。

「你……不殺我?」
「我的第二個兒子,今天剛出生……就只有今天,我不想殺人,你走吧。」

孫堅爽朗的回答,震撼了烏丸騎士的心。

「我,沒有回去的地方。」
「天大地大,何處不可以為家?罷了,你就跟著我吧。你叫什麼名字?」

烏丸騎士淡淡道:「普。」
「沒有姓氏?沒有表字?」

「普」搖搖頭。

孫堅笑了笑:「我的小兒子叫『謀』,今天是『得謀』之日,你就叫做德謀吧……既成德謀,就姓程吧。」

「程普?程德謀?」
聽著烏丸騎士反覆誦讀自己的新名字,孫堅不禁哈哈大笑。

「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家人!」

幾年後,孫堅被徵召討伐宛城黃巾。
孫文臺總是衝在隊伍的最前方,任憑程普如何快馬加鞭,始終只能望見大哥那寬厚的背影。

宛城一戰建功,孫堅跟隨主將朱儁榮升朝廷中央。
之後與董卓起了衝突,被派至長沙平亂。

程普始終跟著大哥,他知道,大哥一定是對的。
董卓一定是個王八蛋。

果然,如大哥所料。
董卓廢少帝,立新帝,專擅朝政的風聲,傳到長沙來了。

程普一拍桌子:「惡人,殺。」
猛虎孫堅的雙眼放出光芒,他知道,程普話不多(中文不好),但只要開口,必定不可輕忽。

「太守的本分,就是征伐平亂。現在皇室有難而不動身,孫某有何面目見天下人?」

孫堅立刻點起兵馬,北上勤皇。
到了魯陽,孫堅加入了當時四世三公,名滿天下的袁術旗下,並願為先鋒。

孫堅軍先行佔領陽人,董卓派出胡軫與呂布攻城。
但呂布不欲讓胡軫立功,刻意放出假消息,令胡軫攻城失敗。

輕易擊敗董卓軍的孫堅志得意滿,決定再攻梁東。
孫堅的特色,就是永遠衝在部隊的最前方。

所有將士,一直都是看著孫堅的背影在作戰。

程普有本事跟上,但孫堅跟他說:「德謀,你是我的家人,伯符就交給你照顧了。」
年僅十五的孫策,這時也在軍中。
程普沒有多說什麼,只是點了點頭。

但孫堅沒料到,胡軫跟呂布,只是董卓軍的一支。
董卓總共派了三支五千人的部隊。

其中最擅用兵者,是徐榮。

徐榮擊退了曹操部隊,繞回頭來,連絡另一個都督華雄,趁著孫堅急行軍,隊伍拉長,首尾不能相顧之時,發起了突襲。
身在後軍的程普,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
只知道部隊混亂了。

異族出身的程普,沒有臨陣指揮的能力。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孫策殺出一條血路!

程普揚起手中鐵脊蛇矛,見人就殺。
來一個,戳倒一個。
來兩個,橫掃一雙。

倒是孫策臨危不亂,立刻接手指揮身旁的部隊。
但越來越多的董卓軍,很快就讓孫策程普的小部隊,被淹沒在人海之中……

另一邊,被徐榮偷襲的孫堅,也險險送了性命。
逃出生天的孫堅,立刻收攏殘軍,但唯獨不見程普孫策的影子。

「我兒子的命,要你們千軍萬馬來抵!」

孫堅探明徐榮已經離去,陽人城只剩華雄部隊,便發起了突擊。
卻不料,華雄早有預備,反將孫堅大軍包圍。

「哈哈哈,地獄無門你自投,第一個拿下聯軍將領頭顱的,便是我華雄!」

華雄自在後陣,志得意滿的打算收下這次頭功。
突然,左翼的軍隊騷動起來。

「你們這些傢伙,幹什麼吃的?」
「稟將軍,是敵襲啊。」
「怎麼可能?這附近,應該沒有關東聯軍的部隊啊。」

華雄還沒從吃驚中恢復過來,一個滿臉血汙,披髮散甲的騎士,已經手持鐵脊蛇矛直奔而來。
這人輪廓極深,看上去半點不像漢人,倒像是來自地獄的索命使者。

「程普,在此!」

可惜,華雄已經聽不見了。
程普出手如電,霎那間刺死華雄,才回過身來,對董卓大軍報上名號。

董卓軍將士正錯愕間,才發現程普的背後,還有一名少年。
少年翻身下馬,抽出佩刀,割下華雄頭顱,隨即大喊:「都督華雄戰死啦!」

董卓軍登時陣腳大亂,孫堅立刻把握良機反攻,終於取得勝利。
經此一役,程普更得孫堅信賴。

「有你在背後,我可安心無虞。」

程普生平最遺憾的,就是相信了孫堅這句話。
所以他沒有跟在孫堅身邊。
所以他只能看著孫堅的背影,跟射穿那個背影的飛箭。

孫堅死後,程普決定,一定要緊緊跟隨孫策,不能離開他。
然而,由於孫策對程普的信任,遠超其他家族長輩。是以在分封江東諸地守衛時,程普終究還是領了都尉職,鎮守地方。

「德謀叔,你是我的家人,仲謀就交給你多關照了。」

這話,聽起來是那麼熟悉。
程普也不負孫策所託,在宣城拯救了差點被殺的孫權。

而孫策,也跟孫堅一樣走了。

這篇寫故事寫得有點太過頭了點。
但真的有參考史實啦。

我們常常以為,黃蓋是孫堅四將中最老的,其實程普才是。
而由於他的異族出身,導致他的性格非常喜歡與人分享。
而且尊重喜愛讀書人……那是他本身所缺少的部分。

同時,程普的行事也非常雷厲風行。
吳書曰:普殺叛者數百人,皆使投火。

比坑殺更有效率是吧?
話說回來,或許在程普生長的地方,火葬才是他們的習俗也說不定。

最後,我想寫一個感想。
上面是拿孫權的出生跟程普做連結,但是一早決定好表字是不正常的。
相對的,孫權身上有個傳說,就是他擁有異族血統。

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我要說啥了吧?

程德謀,會不會才是孫仲謀的親生父親呢?
同樣是三朝老臣,有正漢官身分的朱治,到了孫權時代其實相當被冷落。
反而程普權威不減,還能負責監督周瑜。

孫策基本上跟孫堅一樣,都把程普當先鋒在用。
對孫權來說,程普的被信賴程度,卻異樣的高。

策薨,與張昭等共輔孫權,遂周旋三郡,平討不服。

當時確實有很多不服須要平討,但「周旋三郡」,其實顯示出,程普根本上是「江東喬王」。
這種地下黨主席的身分,為什麼由程普來擔任呢?

大概就說到這裡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5會員
919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呂範傳的結尾,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的意思嗎? 我的意思是,呂範跟孫權合謀,害死了孫策。 一個是拜把的兄弟,一個是親兄弟。 他們有什麼必要除去孫策? 又或許,孫策之死,只是一場意外。 呂範真正的目標,更可能是美洲狼。
要說到孫策的好兄弟,通常第一個想到周瑜,第二個想到太史慈。 呂範是誰? 三國演義中,說呂範原本是袁術手下的謀士。 事實上,在孫權的眼中,呂範是大將軍,堪比雲台二十八將排行第二的吳漢。 這樣的地位,過命的交情,卻隱沒在歷史當中……或許,只因為呂範的「誠實」啊。
小霸王孫策。 在短短一兩年內征服江東,擁有與中原群雄一拚之力的少年。 他沒有曹操的家財萬貫,也沒有劉備的皇室招牌。 正因如此,世人多道孫策勇猛善戰。 善戰是沒錯,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孫策比任何一個三國群雄,都還要早就取得了自己的「大腦」:軍師。 孫策成為一方霸雄的好大一盤棋,可是史書中就記載著的了。
這邊當然不是說,陸遜的長相無人能比。 將統兵,帥治軍。 陸遜本身並沒有任何武將的威猛事蹟。 但說到領軍打仗,三國時代恐怕沒有誰的成績單比他更優秀。 而且他的身上,還背負了決定天下大勢的兩大戰役……
傳說中,東吳有四大都督。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陸遜走後,東吳是否再無名將? 不要小看了,從年輕時就苦幹實幹,默默拚搏的人們。 上位,不是遞補而已。 更是因為,成熟。
在三國二創作品,只有三國演義的年代。 潘璋可是非常出名的武將。 出名在棒打落水狗關羽。所以算是臭名。 難得近年鉅作《火鳳燎原》又點了潘璋的名。 但不是跟陳武搭檔,是咱們的暴衝哥徐盛。 潘璋跟徐盛,是敗將。 敗者無一死。 將來富如山。 是刺客。 陳某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且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的潘璋。
呂範傳的結尾,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的意思嗎? 我的意思是,呂範跟孫權合謀,害死了孫策。 一個是拜把的兄弟,一個是親兄弟。 他們有什麼必要除去孫策? 又或許,孫策之死,只是一場意外。 呂範真正的目標,更可能是美洲狼。
要說到孫策的好兄弟,通常第一個想到周瑜,第二個想到太史慈。 呂範是誰? 三國演義中,說呂範原本是袁術手下的謀士。 事實上,在孫權的眼中,呂範是大將軍,堪比雲台二十八將排行第二的吳漢。 這樣的地位,過命的交情,卻隱沒在歷史當中……或許,只因為呂範的「誠實」啊。
小霸王孫策。 在短短一兩年內征服江東,擁有與中原群雄一拚之力的少年。 他沒有曹操的家財萬貫,也沒有劉備的皇室招牌。 正因如此,世人多道孫策勇猛善戰。 善戰是沒錯,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孫策比任何一個三國群雄,都還要早就取得了自己的「大腦」:軍師。 孫策成為一方霸雄的好大一盤棋,可是史書中就記載著的了。
這邊當然不是說,陸遜的長相無人能比。 將統兵,帥治軍。 陸遜本身並沒有任何武將的威猛事蹟。 但說到領軍打仗,三國時代恐怕沒有誰的成績單比他更優秀。 而且他的身上,還背負了決定天下大勢的兩大戰役……
傳說中,東吳有四大都督。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陸遜走後,東吳是否再無名將? 不要小看了,從年輕時就苦幹實幹,默默拚搏的人們。 上位,不是遞補而已。 更是因為,成熟。
在三國二創作品,只有三國演義的年代。 潘璋可是非常出名的武將。 出名在棒打落水狗關羽。所以算是臭名。 難得近年鉅作《火鳳燎原》又點了潘璋的名。 但不是跟陳武搭檔,是咱們的暴衝哥徐盛。 潘璋跟徐盛,是敗將。 敗者無一死。 將來富如山。 是刺客。 陳某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且讓我們來看看,三國志中的潘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看蘇秦對張儀的運用,戰國七雄真是枉得霸主之名,與蘇秦相比,那各個真是酒囊飯袋,連替蘇秦提鞋都不配。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從配六國相印的第一天就很清楚,自己職位的根基在哪兒?危機在哪兒?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作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而且找自己心中的對手去養自己的根基,並知道如何
二、河伯娶親 《韓非子》、《戰國策》、《論衡》、《淮南子》、《說苑》等書都記載有西門豹的事跡。現在且看 《史記.滑稽列傳》所載西門豹為鄴縣縣令的一段史事! 《史記.滑稽列傳》載褚少孫補記: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不欺」是古代 官場的「為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西南偏西,晨獨缺日,九五失六,李白逝求,其身領兵,歹員齊行」 「止少日勿土欠位,十口時石自迎陽,任劍一平水中水,來去仗運亦仗風。」一個沖雲派普通女弟子古冰亦的江湖奇遇從一個行蹤成謎的女子成亦非,牽扯出了偌大的江湖恩怨、刀光劍影。「性格決定命運」以及「生命自會尋找出路」,乃古今箴言。刀光劍影、恩怨
看蘇秦對張儀的運用,戰國七雄真是枉得霸主之名,與蘇秦相比,那各個真是酒囊飯袋,連替蘇秦提鞋都不配。蘇秦不但有深刻的憂患意識,從配六國相印的第一天就很清楚,自己職位的根基在哪兒?危機在哪兒?並且善用根基與危機糾結的態勢,養著危機作根基,使危機存而不得作怪。而且找自己心中的對手去養自己的根基,並知道如何
二、河伯娶親 《韓非子》、《戰國策》、《論衡》、《淮南子》、《說苑》等書都記載有西門豹的事跡。現在且看 《史記.滑稽列傳》所載西門豹為鄴縣縣令的一段史事! 《史記.滑稽列傳》載褚少孫補記: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不欺」是古代 官場的「為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