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股在科技股的帶動下續創新高,其中博通將邀約收購高通的消息更是讓市場興奮不已。
台股也不惶多讓,自今年5/23上萬點以後便再也沒有回頭過,早已創下台股歷年來萬點最長紀錄。
隨著台股月均成交量從五月份的840億元到九月份的1100億元,自然人交易比重從50%上升到60%,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漸漸地擺脫以前被萬點「定錨」的心理狀態,但就算如此,我們相信還是有許多人始終無法擺脫萬點的恐懼,因此今天打算與大家分享以前的萬點與現在的萬點有什麼不同。
我們都知道回顧歷史反推當下就像是看著後照鏡開車,但適時的溫故知新有助於幫助我們了解過去、避免重蹈覆轍,畢竟就像馬克吐溫說過的:「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現在就讓我們回過頭看看歷史台股大崩盤時的情況:
1. 1990 台灣股災
金融市場開放的台灣,當時熱錢瘋狂湧入,台股從1987年的1000多點一路飆升至1990破紀錄的12000多點,當時的PE據說達到了百倍,並進入全民炒股的熱潮之中,連公家機關都要在收盤後才有辦法正常運作。創下如此神蹟之後,卻又在八個月內跌掉了80%,可說是台灣歷史上跌幅最快、最慘重的一次。
2.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實際發生原因眾說紛紜,當時的亞洲經濟奇蹟在一年的時間內分崩離析,主流貨幣如:馬幣、泰銖、披索、韓元貶值了30%~40%不等,其中印尼盾更是貶值超過80%,台灣雖然受傷程度居亞洲國家之末,但台股仍然因為亞洲情勢不佳而從1997年10256的高點一路下探至1999的二月才觸底,當時跌幅將近50%。
3. 2000年的網路泡沫
才剛從亞洲金融風暴脫困的我們沒有幾個月就遭遇了俗稱的「.com泡沫」,在當時科技股如日中天、蓬勃發展的年代,每家公司都將自己的公司名稱冠上「.com」故得名。這個泡沫也在大家發現公司實際營利撐不住股價後破滅,台灣自然也大受影響,股價再度從當時好不容易恢復的10393跌落至3411,跌幅將近70%。
4. 次貸危機
當時由於房市一片欣欣向榮,而就像那句俗諺說的:「房市永遠會上漲。」美國人大量貸款買入房子,瘋狂的程度乃至於原本信用偏低、信用不良的民眾都有資格可以貸款,次貸危機的爆發就從這些信用不良導致還款拖欠開始,更糟的是銀行將這些貸款包裝成金融商品賣給投資大眾,導致了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台股不意外的也在這次危機中腰斬。
上述事件幾乎都在達到萬點或接近萬點後一瀉千里,最輕微的跌幅也達到了50%,如果對台股進行歸納法我相信會得出萬點就是危機這個結論。
過去每一次的「萬點」都預示著未來的一次腥風血雨,但這次真的跟以前一樣嗎?
這次萬點我們來看看是不是又要跟歷史「Rhyme」!
(附圖表格利用過去市場的高點做一個簡單的分析,由於台股找不到1990前的資料故使用1997年作替代)
- 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台灣三次上萬點(包括1990那次,據說本益比曾高達100倍)都展現出對未來無比的信心,對比同期美國的評價可套用一句時下的說法:看不到我們的車尾燈。利用群眾的狂熱推上了那幾次的萬點,主力當道將台灣帶向了投機炒作的世界,在喊什麼就什麼漲的年代,恐怕連猴子猩猩選出來的股票都能夠吃好幾支漲停板。
但這次可就不一樣了,在2017的現在,儘管台股已經登上萬點將近半年,我們的評價仍然不到16倍,這個意思很明白,若你控有台灣所有上市櫃公司預期將有6.26%的收益率。這個比起二、三十年前的2%、3%可高多了,對比同期美國4.35%我們仍然顯得便宜。
- 利率影響,先前債券利率/股市殖利率約為2:1,換個方式說如果相同收益的情況下當時的債券只需要股票一半的價格。但回到2017年的今天,情勢完全大翻轉,在台灣相同的收益率之下,股票的價格只有債券的六分之一,如果你覺得台灣沒有參考價值再看看美國,股票仍然只有債券二分之一的價格,遠比前幾次的大崩盤便宜許多。
從上面我們得知幾件事情,首先,萬點並不是絕對的高點,當你因為過去可怕的經驗而導致你被萬點定錨的話,請換個角度再次思考一次;其次是低利率的環境下,股票會顯得愈加便宜,巴菲特在今年年初時喊道瓊十萬點大概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假設我們要回到1990年代的條件,也就是過去債券利率/股市殖利率約為2:1的時候,我們的利率要提高到11~12%才會符合(而這似乎是個天方夜譚);另一方面如果利率持續維持這種水平的話,我們現在的股市需要約200倍的本益比才會與1997年崩盤前相符。
當然,以上純屬過去市場的呈現,沒有證據顯示比值應該是1:2還是2:1,而利率是否如會持續低迷下去也是個沒有人能夠預測的難題。
但今天的重點主要放在大家過去幾年來一直吵得沸沸揚揚的「高點」,現在你還認為這個高點仍然跟你想像中的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