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 VS. 分散 (上)
"Diversification may preserve wealth, but concentration builds wealth." -by Warren Buffet
集中投資的第一把交椅非巴菲特莫屬
這位86歲的爺爺前一陣子還在波克夏的股東會上活蹦亂跳的
很難想像一家市值4000多億美金的公司會是由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伯伯建立起來的
早在巴菲特年輕時就以集中投資出名,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他在1960年代重押40%在美國運通上
這筆交易後來為他帶來10倍以上的報酬
圖中可以看到巴菲特早期合夥事業的績效
年複合報酬率是31.6%,遠比他現在的報酬率高得多
難怪巴菲特自己曾經說過如果現在不是因為掌控的資本過大,他可以保證50%年報酬率
"The idea of excessive diversification is madness" - Charlie Munger
引用波克夏海瑟威二當家查理孟格的話,過度分散的想法是瘋狂的
93歲的孟格也是集中投資的代表人物
我們對他的認識相對少了許多
但看過圖中年化報酬將近20%的績效
我想大家之後也會想要多多認識一下這位巴菲特推崇倍至的夥伴
最後一位投資人是來自印度的Mohnish Pabrai
承襲自巴菲特投資法的他,在投資領域也有著驚人的成就
其新書「下重注的本事」裏頭闡述了「當道投資(Dhandho Investing)」的魔力,描述集中投資的心法
如今他的基金 Pabrai Investment Funds 已經從1999年的一百萬美金成長到現在的四億美金
這些投資人的特性我們可以在這邊簡單分析一下
1. 報酬率波動極大,可以看到孟格在1973-1974光兩年的時間就賠掉了一半的資產,這如果是正常人早就一命嗚呼了,但孟格不但活到93歲的高齡,甚至還在隔年創下了73%的報酬
2. 都持有簡單的公司,簡單來說看不懂的商品不會買
3. 都有單一重押持股,如巴菲特早期的美國運通、現在的IBM與富國銀行以及Pabrai的Fiat Chrysler Automobiles NV,都佔他們資產20-50%不等
看到這裡,推測大家都會有一股衝動要去將自己最有信心的持股好好調升一下比重
但別急,先停下來想想你真的有勇氣將一支股票的比重拉高至20%、30%,甚至是50%
這個辦法除了深入研究、反向思考等等基本的技能之外,投資心性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畢竟買進股票只是一次性的動作,但是持有卻是一串連續的過程,中間的波動與預期成果不被兌現的痛苦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這需要堅韌的毅力與信念才有機會成功
總結:
談過分散與集中策略後發現,兩種方法看似簡單卻不易執行
所以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折衷的方式:買一大堆「好」公司
弔詭的是,看似左右逢源的投資方式卻是大部分人無法獲得卓越績效的主因之一
因為大部分優秀的公司價格總是居高不下
持有過多這些公司就有可能侵蝕你的投資獲利
想想這也是上述這些投資人名留青史的原因 :做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
要嘛分散買一堆便宜貨;要嘛集中專注在投資優秀的公司
Mohnish Pabrai 自己就說過,他就是靠模仿成功的投資人來建立自己的投資架構
既然我們都期許自己成為一位能長期打敗大盤的主動投資者
應該是時候輪到我們檢視一下自己的持股,選一邊站,重新思考自己投資屬性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