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16心理類型 vs MBTI 資訊

Reva
發佈於CF16
2021/11/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是一個在做心理類型的團隊,最近正是更名為 ”HPL人格潛能發展實驗室”,理論架構放在這裡,也有臉書粉絲頁
由於普及度剛開始我們也用MBTI這些關鍵字來當標籤,但來過的客人都知道,其實類型對我們並不是重點,但MBTI的普及程度算高,甚至有公司也會讓新人去做測驗,作為參考。
到底我們兩者有什麼差異呢?
首先,關於類型,我們都會有,但如果你不問我們也未必會提
我們重視是所謂的"認知功能",也就是你這個類型有的四個主要認知功能,並且去說明這些認知功能在你的感官與判斷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每一個同類型的人的認知功能雖然一樣,但實際上的表現仍有極大差異
""的概念是我們心理類型理論獨創的概念。
軸的名詞是由約翰畢比先生在其書中提出,但CF16給每個軸命名並有我們的定義。用軸去說明非常貼切並精準,我們的軸有幾種,不同的軸會有不同的表現,放在不同的位置也會有差異。只有在跟我們對談或者參與我們的課程才有機會了解,有興趣可以專注我們。
我們能提供的服務中,判定"功能的成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你有的功能不代表就能好好發揮,而這些是網路測驗非常難以測出的。尤其是當你太過度使用某些功能時很容易就會被判定為另一個類型。舉例來說,如果一位男士他常常需要用他的傾向內思考(Ti)功能,或者擅於分析一些事情,很容易就會誤判成以傾向內思考(Ti)為主導的類型,也就是說INFJ可能就變成INTP或ISTP,但這三個類型差異非常大。我們能夠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
做了分析,你會想聽到類型的說明還是關於你個人的說明?我想多數人都是想知道關於自己的部分吧!誰要做個分析結果只知道一堆共同的資訊?我們在針對你個人說明的時候也一同驗證,如果你本人覺得不太對,當然可以馬上反應。
你對自己最熟悉,你當然也有資格參與驗證。
在釐清自己後便能將說明延伸到關係上。我們做過很多對伴侶對談,先是個別說明對方的功能及表現,兩人便能清楚知道對方的情況,再分析兩人的互動會有怎樣的狀況,留給兩人自己去驗證與感受。
我們不能幫你們互動,可是我們可以告訴你兩人的互動情況。
除了伴侶關係,人總歸是群居生物,你不可能永遠不跟人互動,所以能知道如何去尊重異同就變得很重要,也更有包容力。
我們不可能在人生只遇到跟我們合得來的人,尤其是親密的關係裡,你不可能只跟互補的類型交往,也不見得能剛好遇到對的人也對你有意思!
關於精準度這件事,有很多故事可以說。
有些人在來找我們的時候,開頭第一句話就說"我是xxxx類型"。
我們通常不在對談前做任何假設,因為你會表現出你的樣子,而不是類型的樣子。
遇到這樣的人,我通常會再問一句"你怎麼確認的?
"注意!我問的是你怎麼"確認",而非你在哪測的、怎麼測的。
通常對方會說"網路上的MBTI測驗"
我會再問:你怎麼知道測出來的準確的?
"我看過MBTI的說明,我說的它說得很準,我就是這樣!"
容許我提醒一下各位,當初創造這個測驗的Isabel Myers 和Kathrine Briggs曾說過,這只是很粗略的分類,你得出一個類型後應該要與這方面的專家確認。
我不是說測驗不好,它在於普及化有很大的貢獻,這也是推廣MBTI的初衷。
只是被誤判的人太多了!甚至有許多國外的網紅會在網路上說自己是什麼類型,但你看他的行為表現,很明顯是別的類型,我們已經看過很多其他類型覺得自己是INFJ,然後在網上說INFJ很好,但如果你遇過幾位真的INFJ就知道,他們根本不想要自己是INFJ。那為什麼他們會覺得很好?因為INFJ是最少數的,尤其是男性,大概覺得物以稀為貴吧!結果就是很多覺得自己行為表現跟他一樣的人就覺得自己也是那個類型。
如果你只是當個測驗玩玩而已那當然沒關係,可是如你認真關心自己的發展,這樣的"以為"就會影響很多,
正確理解自己是成長的第一步!
為什麼我們這麼在意準確度呢?因為我們想要幫助人生卡住的人能夠繼續往前走,用正確理解、尊重自己的方式往前行,能夠真正的發揮自己。
我們學習了七年,到今年才開始正式進行對談,是因為要確保品質跟準確度。
今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分析了數十位客人,歷經了數百小時的對談,推出了心理類型相關的體驗課,如果你有對談,歡迎來找我們預約,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會員
14內容數
CF16為人格潛能發展實驗室使用的系統工具,一套「心理科技」,精準陳述人的認知功能,是如何與這個世界產生連結,又可以如何運用在生活層面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