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ETtoday「雲論」寫的這一篇「
NFT與虛擬貨幣 讓元宇宙經濟大爆發」,這算是我最近發表的一系列討論虛擬貨幣的最新觀點。但實際上,這個最新觀點並不是「最新」的,早在2006年我受金融研訊院的邀請,開始著手寫有關於虛擬貨幣的經濟觀點時,有關虛擬貨幣、虛擬投資與虛擬國家的論述,早在那時候已經提出。
好笑的是,2007年我出版了「
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這本書後,自金融業普遍得到的反應是虛擬貨幣到底是什麼碗糕?論銷售量,實在是其慘不比,只好配合金管會的夏令營活動,將這本書送給一些高中生,希望他們在網路打怪之餘,還能夠吸收一點網路金融與虛擬貨幣的知識。當年那一群高中生,算是台灣最早接觸到虛擬貨幣理論一群人。
我在「
NFT與虛擬貨幣 讓元宇宙經濟大爆發」這篇中提到NFT,且我認為NFT將會是所謂「元宇宙經濟」中,讓虛擬經濟可以具體化的一種方案。「虛擬經濟具體化」這句話寫得有點玄,我說的意思是,虛擬經濟可以被交易,所有的虛擬商品生產後,就必須要能夠被識別,NFT就具備唯一性的識別方案。
譬如我在虛擬世界中買了一雙名牌球鞋,我怎麼告訴其他人,嘿,我這雙球鞋是名牌的喔?NFT就是一種具備唯一性的「冠名權」,向大家昭示說,這雙鞋是屬於我的「真品」。
我也可以買虛擬房地產,然後冠名為我的資產,嘿,這筆房地產是我的,我正在開發,歡迎投資!這時候,虛擬經濟的平台最好不要介入「生產」,只要收取管理費就賺爆了,否則就會有球員兼裁判的矛盾問題。
NFT讓交易資訊對稱,算是解決了虛擬經濟中,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既然有了「冠名權」,我們可以說在虛擬世界中有了解釋虛擬經濟的能力,這時候,就會產生了虛擬經濟體系的供給者與需求者,然後根據供需原則訂出市場價格。
我在「
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這本書中介紹了亞洲國家較少知道的
Entropia Universe,Entropia Universe是一個瑞典公司開發的遊戲平台,當年寫書時,因為時差的關係,經常得半夜不睡覺和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線上聊天。會知道這個遊戲平台,最主要的是看到BBC的一則新聞,一位澳大利亞玩家Deathifier在網路拍賣中以USD2.65萬買下一座在Entropia Universe的小島,你會不會覺得這個玩家瘋了?
怎會瘋?在台灣不是很多人玩線上遊戲,高價買需寶嗎?
我特別注意到Entropia Universe的貨幣體系PED。最近很多人認為臉書的「元宇宙」體系,最能夠使用的是比特幣,這個觀點是錯的,當年PED時,採取的是固定匯率機制,每10單位PED=1USD,有了這個匯兌基礎後,在網路上炒作的是「資產」而不是貨幣,這才符合人性,不是嗎?
所以,只要在虛擬世界中創造出虛擬資產,通過NFT的機制,每個人都可以供需原則自創虛擬事業,賺的是虛擬貨幣,還可以下車到實體經濟。
我認為,現在一窩蜂炒作虛擬貨幣,比特幣和乙太幣狂漲的最後,一定會逐漸趨於平淡,因為炒作虛擬貨幣就是一種炒作風險性資產,到最後一定沒有啥樂趣可言,自然而然就會退出。但這下可好,「元宇宙」與NFT的機制一出現,大家會發現投資虛擬經濟的樂趣與報酬,也續會遠高於炒作虛擬貨幣,所以我認為如比特幣的價格高點,甚至會瞬間滑落,愈晚下車愈倒楣,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