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關係的不是緣分,是你的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相信緣份嗎?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有些人你第一次相處就覺得很合拍,有些朋友不用常見面卻依然很有話聊;但有些人你跟他說沒三句話你就想烙跑,或者天天見面也不見得能說出心裡話,這種人與人相處說不出所以然的感覺,我們都把它稱之為「緣分」。
今天要跟你分享「為什麼我們的關係總是卡卡的」這本書,作者用銀行帳戶來比喻人際關係,把抽象的感覺變成具象的帳戶,透過金流的方式具體呈現人跟人之間所謂的感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一段關係的開始就如同你在銀行開了一個帳戶,兩個人每一次的互動、交流都是在做存款或提款的動作,所有能夠深化關係、建立好感的行為都屬於存款,但現金的流動性高,可以快速的存或提,當然也就沒有那麼保值,如果想要深化關係,就必須把現金轉換成資產,就相處上來說,就必須把表層的好感深化成深層的信任。

好感是關係深化的動力

在關係中我們都在追求自己給別人或是,別人給自己留下「好的感覺」,簡稱好感。而會讓你決定是否要一再地跟對方交流、相處的關鍵,在於「你喜歡對方眼中的自己」。
如果你在一個人身旁,總是感覺自己很笨、沒有價值,即便對方的成就再高、再厲害你也不會想和他待在一起。
然而好感雖然能讓彼此相處起來很愉快,但這樣的關係卻不一定能通過磨合跟挑戰。

信賴才能讓關係更長久

喜歡不等於信賴,因為喜歡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感受」,而信賴則是建立在「行為」上,考驗的是彼此在面對困境時的執行力與行動力。
在台語裡有個詞叫做「空喙哺舌」,用來形容一個人光說不練、空口說白話;如果有好感卻沒有信賴,關係就容易只停留在好來好去的狀態,而沒有真的了解彼此。
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建立信賴的第一步,因為這樣對方才能理解妳是怎樣的人、該如何跟你相處、創造快樂,當你感到快樂,就會更願意投入更多到這段關係,彼此才能真正交心。

把自己交付出去

在關係中不敢起衝突的人,通常是害怕關係破裂,缺乏面對問題的勇氣。
也害怕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會不被喜歡,於是選擇用表面的歡笑來掩蓋自己真實的想法跟情緒,但其實這樣的關係很不健康,久了妳不會開心,自然也不會想要持續經營彼此的關係,這樣其實也等同於失去這段關係。
與其這樣,不如在一開始我們就以真實的自己去面對想要交往的人,並且透過事件的考驗來觀察彼此是否能夠走向更長遠的關係,而在這過程中也是一種訓練自己觀察、判斷的能力。
有些人的好只是在彼此沒有利益衝突下的好,有些人則是真心相待、期望彼此都能成長,如果我們不冒險嘗試,又怎麼有機會能得到一段真心相待的關係呢?
一段良好的關係,是需要兩個人都有冒險精神也願意走向彼此,
希望我們都能在關係中找到歸屬,為自己的人生增添色彩。
說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想起誰呢?
現在浮現在你腦海裡的人肯定是很重要的人吧!趕緊傳個訊息或是撥通電話傳達你的愛意吧!

也歡迎你來收聽Pocast,我們下篇文章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會員
107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嗨,不知道你看了魷魚遊戲沒?看完是什麼感覺呢? 我自己看完是覺得很殘酷,同樣生而為人,有人可以用錢來買別人的生命只為一時的快感,有人卻逼不得已要賭上性命爭取一個翻身的機會,讓我想到另一部也是在探討社會底層議題的電影:寄生上流,兩者同樣在描述階級與面對現實人生的無奈。
在「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適當的叛逆、不盲從,能讓你更有自信、跳脫框架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作者法蘭西絲卡.吉諾是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 Jonah Berger,他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改變別人的決定或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那些
這篇一樣延續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的內容,我們來聊聊成長焦慮。上一篇情緒焦慮這裡可以看。 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課題都不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到,我們在青春期(13-19歲)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自我認同的課題,就是知道自己的底線、價值觀等等。
你有想過焦慮其實是有好處的嗎? 在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作者把焦慮分成了五個面向:「情緒」、「選擇」、「成長」這邊歸類為內部焦慮,「職業」「關係」歸類為外部焦慮,我們要先處理好情緒焦慮,因為他是內部焦慮的核心。 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像是一篇故事,很好閱讀,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關於情緒和選擇焦慮。 這
不知道存錢跟花錢哪一個對你來說比較快樂呢? 以前的我喜歡「存錢」,為了存錢我捨棄旅遊、吃美食、和一些增加生活樂趣的事情,漸漸的我發現生活開始變得無聊、乏味,我開始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存錢? 我們從小就都被教育要努力工作、存錢買房、買房,存錢幹嘛幹嘛,但從來沒人跟我們說,到底應該怎麼「花錢」?
嗨,不知道你看了魷魚遊戲沒?看完是什麼感覺呢? 我自己看完是覺得很殘酷,同樣生而為人,有人可以用錢來買別人的生命只為一時的快感,有人卻逼不得已要賭上性命爭取一個翻身的機會,讓我想到另一部也是在探討社會底層議題的電影:寄生上流,兩者同樣在描述階級與面對現實人生的無奈。
在「莫守成規」這本書裡提到適當的叛逆、不盲從,能讓你更有自信、跳脫框架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作者法蘭西絲卡.吉諾是哈佛商學院企管講座教授,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如何改變一個人」,作者是華頓商學院的行銷教授約拿.博格 Jonah Berger,他專門研究行為改變、社會影響、口耳相傳,以及產品、點子與行為流行的原因。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怎麼改變別人的決定或想法,但我們可以反過來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看看可以怎麼改變自己? 那些
這篇一樣延續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的內容,我們來聊聊成長焦慮。上一篇情緒焦慮這裡可以看。 成長的必經之路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所要面臨的課題都不同,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人生發展八階段理論提到,我們在青春期(13-19歲)的時候就應該完成自我認同的課題,就是知道自己的底線、價值觀等等。
你有想過焦慮其實是有好處的嗎? 在不焦慮的心理課這本書,作者把焦慮分成了五個面向:「情緒」、「選擇」、「成長」這邊歸類為內部焦慮,「職業」「關係」歸類為外部焦慮,我們要先處理好情緒焦慮,因為他是內部焦慮的核心。 這本書的每一章節都像是一篇故事,很好閱讀,今天我們要聊的是關於情緒和選擇焦慮。 這
不知道存錢跟花錢哪一個對你來說比較快樂呢? 以前的我喜歡「存錢」,為了存錢我捨棄旅遊、吃美食、和一些增加生活樂趣的事情,漸漸的我發現生活開始變得無聊、乏味,我開始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存錢? 我們從小就都被教育要努力工作、存錢買房、買房,存錢幹嘛幹嘛,但從來沒人跟我們說,到底應該怎麼「花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著與祂的關係,或是嚮往著與祂建立關係時,自然就擺脫與人之間,順不順心所帶來的好壞差異。 當自己夠強,可以無神論時;當自己很弱,需要有信仰時,我們隨時都已經準備好最美好的自己,以便用來珍惜最美麗而隨時會到來的未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了解「心裡存款」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關係的變化。本文介紹如何運用最少的力量讓對方和自己的感情變好,以及哪些互動會導致存款流失。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你的關係是否存在於腦海或幻想裡,而不是在現實中? 由於沒有人喜歡感到被拒絕,在我們的腦海中發展一段關係或幻想他們,不幸地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做法。這麼做雖然讓我們經驗到喜歡某人的興奮情緒,但卻沒有冒險去真正地認識對方。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以及面對關係結束時的感受。作者表示自己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在短時間內將對方納入心中。然而,當關係結束時,作者也感受到難過,需要花時間來緩解這種情緒。儘管如此,作者仍然感激每一段關係帶來的成長與陪伴。最後,作者表達了對助人工作的渴望,希望將溫暖與力量回饋給他人。
Thumbnail
緣份這種東西真的很難用確切的詞語去形容,有時候說來就來甚至於措手不及,而你正要反應時,它可能又會瞬間消失在你的面前。 我之前一直有個觀念,那就是在一起的時間愈久,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便愈深厚;相處的日子愈長,緣分就相對地累積,對另一方的了解也就與日俱增。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有著與祂的關係,或是嚮往著與祂建立關係時,自然就擺脫與人之間,順不順心所帶來的好壞差異。 當自己夠強,可以無神論時;當自己很弱,需要有信仰時,我們隨時都已經準備好最美好的自己,以便用來珍惜最美麗而隨時會到來的未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了解「心裡存款」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關係的變化。本文介紹如何運用最少的力量讓對方和自己的感情變好,以及哪些互動會導致存款流失。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你的關係是否存在於腦海或幻想裡,而不是在現實中? 由於沒有人喜歡感到被拒絕,在我們的腦海中發展一段關係或幻想他們,不幸地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做法。這麼做雖然讓我們經驗到喜歡某人的興奮情緒,但卻沒有冒險去真正地認識對方。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以及面對關係結束時的感受。作者表示自己容易與他人建立關係,並在短時間內將對方納入心中。然而,當關係結束時,作者也感受到難過,需要花時間來緩解這種情緒。儘管如此,作者仍然感激每一段關係帶來的成長與陪伴。最後,作者表達了對助人工作的渴望,希望將溫暖與力量回饋給他人。
Thumbnail
緣份這種東西真的很難用確切的詞語去形容,有時候說來就來甚至於措手不及,而你正要反應時,它可能又會瞬間消失在你的面前。 我之前一直有個觀念,那就是在一起的時間愈久,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便愈深厚;相處的日子愈長,緣分就相對地累積,對另一方的了解也就與日俱增。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常見的問題和困境,常發生在友情、愛情和家庭關係中。通過自身的體驗,學習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去處理人際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並學會適時退一步,以保持關係的和諧和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