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因為感恩愉悅的心情,而非等價交換的期待

更新於 2023/06/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和朋友吃飯,朋友聊到交了新男友,覺得對方很好、很喜歡對方,所以自己主動付出很多,希望好好留住這一位。但,男友卻說,覺得有壓力,希望把距離稍微拉開一點點。
友:我對他那麼好,為什麼他說有壓力、要拉開點距離。
我:妳對他好,是希望他也像妳一樣,對妳很好嗎?
友:對呀!
我:那...妳對他的好,是有所期待的囉? 希望他一直對妳好、關注妳、呵護妳...嗎?
友:對呀!
我:那如果他沒辦法呢?
友:.......他也對我很好啦,我希望他一直對我這樣。
我:那,如果他有時候工作累了或什麼的,沒辦法一直對妳很好呢?
友:.......可是我對他很好耶!
誰重要?!
這段對話,勾起我的記憶,從小到大,從家人到同事、朋友,經常聽見這樣的心聲:『我為他做了這些、這樣付出和配合,為什麼他都不替我想想...他這樣對嗎...』、『我這麼挺他,我以為他也會挺我...』、『我對他這麼好耶,他怎麼這樣?』之類的話。我也曾經一直以為,和某些人之間有一種默契,我對你好、你也對我好,直到有一天事情不如彼此的預期,才發現那個默契只是各自的以為。
在人際關係裡,不論是家人、伴侶、朋友、同事...,人很難不帶期待地付出。往往就是喜歡對方、想靠近、或是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因而願意付出,而當結果不如預期的時候,不論用強勢的爭吵或撒嬌的索討,對於關係必定留下陰影。
有了這些經驗,現在,當需要我去付出或是配合某個人時,我會先感受一下自己"想不想",而非"該不該",發現:如果心裡很願意,通常是對這個人早已心存感謝、或是欣賞這個人的人格特質,於是心裡很乾脆、很樂意,而不帶任何預期地付出。那,若是心裡有所猶豫呢,通常是因為交情還不到,或是對方早已將感情存款提領到見底,這時若勉強自己去付出或配合,心裡必定不舒服。
於是做決定前,我會先問問自己的感受是哪一種:
1.想要回報的感恩之情。
2.基於喜歡、欣賞的熱情。
3.期望對方回報等值的對待,比如『相同的付出、尊重、配合、支持...等等』。
若是1或2,比較像是成全自己想付出的心情,很單純。
而3,若是付出後的結果卻是讓自己心裡不平衡或不舒服,我會對自己說:『這是我自己選擇的,我不能去要求對方應該如何如何,但是我可以決定下次還要不要付出。』總之,已經發生的事情,再爭再討都不會變好,就記取經驗,幫助我更了解彼此的想法個性、更清楚彼此的界線。

在這樣的事件裡,我認為2件事情很重要:
1.【感情存款
人際關係的感情存款很重要,如果總是提領卻不儲值,總有一天會用光,曾經再好的感情都有可能消磨殆盡。
2.【尊重彼此的界線
如果以付出之名,行控制之實,一直踩別人的線,別人心裡的不舒服就會一直累積。比如有些人會很主動地付出,卻完全不理會是否符合對方的需要,而在付出之後卻反過來要求說:「我都幫你做什麼什麼,你也應該如何如何...」,或是「我是為你好,我都幫你想,你應該怎樣怎樣...」。這是一種很隱微的軟性控制,不自覺地習慣說著這樣的話,無形中抹煞了對方的想法與發言權,還認為自己是施惠的、犧牲的那一方,最後導致對方越來越少表達、距離越拉越遠。
最後,我想,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念頭真的很重要,只有當事人自己覺察到了、調整了,關係才可能有良善的循環。如果雙方都沒有覺察到,那麼,雖然關係可能可以一直維持下去、但總是抱怨不完、爭吵不斷。如果只有其中一方有所覺察與調整,而另一方仍然沉溺在自己的狀態裡,那麼這段關係會很辛苦、甚至走向結束。
人,只有在自己想改變的時候才會改變;
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人,但可以默默地散發影響力,
慢慢地去過篩、去創造適合自己風格的人際圈。
avatar-img
2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有些人總是說自己得以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從不放棄」,因此不斷向他人勸服「不要放棄」的觀念,但卻對於自己具體做出哪些妥協或犧牲隻字不提,其實這對我而言都比較傾向於宗教式的精神喊話,而且是不需要負責任的那一種。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而且鼓勵我們用同一種方法並朝著同一個方
在被繁多茂密的複雜事務重疊在一起層層包圍的情況下
無所求所不不迫切;有所求所以迫切強追。 在你享有時,你已經在付出,只是當你意識到你是有所付出的時候, 通常會是在於你已經無法負荷的能力範圍,因為當到了這時候,你的逃避心理會上線。 沒有不需付出就能享有的所有,也沒有全盤皆收的美好,總是必然有所取捨。 為什麼要犯明知…
我的付出不求回報,但也不容傷害。 原來,我們的用心,在別人的眼裡並不是那麼珍貴,反而廉價的令人無視。 從看著你們分享著幸福生活的點滴,漸漸的減少了兩個人同框的畫面,到前些日子你文章中分享的字裡行間,隱隱的感受到了,你們似乎面臨了那抨擊人心的難題了,這種傷害只有面臨承受過的人才能懂。 有多少…
Thumbnail
何謂「安靜離職」? 近來網路上「安靜離職」這個詞掀起風潮,聽起來十分炫炮,歐美職涯教練也給了安靜離職定義,我的簡單理解為安靜離職簡單講就是:「上班還是有做事,但堅持不加班, 下班後也不會看或回任何社交媒體訊息,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我自己在私人企業以及公部門政府機關工作將近20年觀察,其實一直以
Thumbnail
大家的刷牙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呢?有沒有甚麼小妙招引導孩子認真刷牙呢?
Thumbnail
不斷尋找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為什麼冒著眼前交不出房貸車貸信用卡費的風險,還是東拼西湊把錢匯給了老馬,讓他先解發薪水的燃眉之急;接下來兩天後還得支付土銀貸款、富邦卡費,都是一塊錢也躲避不了的數字。一個疫情月月虧損造成資金斷鏈,旁人可能可以想像、理解,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的窘迫。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You need a giver, not a taker.” 你需要的是一個給予者,而不是索取者。
Thumbnail
有些人總是說自己得以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從不放棄」,因此不斷向他人勸服「不要放棄」的觀念,但卻對於自己具體做出哪些妥協或犧牲隻字不提,其實這對我而言都比較傾向於宗教式的精神喊話,而且是不需要負責任的那一種。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訴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而且鼓勵我們用同一種方法並朝著同一個方
在被繁多茂密的複雜事務重疊在一起層層包圍的情況下
無所求所不不迫切;有所求所以迫切強追。 在你享有時,你已經在付出,只是當你意識到你是有所付出的時候, 通常會是在於你已經無法負荷的能力範圍,因為當到了這時候,你的逃避心理會上線。 沒有不需付出就能享有的所有,也沒有全盤皆收的美好,總是必然有所取捨。 為什麼要犯明知…
我的付出不求回報,但也不容傷害。 原來,我們的用心,在別人的眼裡並不是那麼珍貴,反而廉價的令人無視。 從看著你們分享著幸福生活的點滴,漸漸的減少了兩個人同框的畫面,到前些日子你文章中分享的字裡行間,隱隱的感受到了,你們似乎面臨了那抨擊人心的難題了,這種傷害只有面臨承受過的人才能懂。 有多少…
Thumbnail
何謂「安靜離職」? 近來網路上「安靜離職」這個詞掀起風潮,聽起來十分炫炮,歐美職涯教練也給了安靜離職定義,我的簡單理解為安靜離職簡單講就是:「上班還是有做事,但堅持不加班, 下班後也不會看或回任何社交媒體訊息, 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 我自己在私人企業以及公部門政府機關工作將近20年觀察,其實一直以
Thumbnail
大家的刷牙習慣是如何養成的呢?有沒有甚麼小妙招引導孩子認真刷牙呢?
Thumbnail
不斷尋找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為什麼冒著眼前交不出房貸車貸信用卡費的風險,還是東拼西湊把錢匯給了老馬,讓他先解發薪水的燃眉之急;接下來兩天後還得支付土銀貸款、富邦卡費,都是一塊錢也躲避不了的數字。一個疫情月月虧損造成資金斷鏈,旁人可能可以想像、理解,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的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