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其實主要在說孫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你認識陳武嗎?
在江表十二虎臣中,陳武算是一個沒有什麼事蹟的人。
但三國演義卻相當看重他。

不但特別描寫了陳武「面黃睛赤,形容古怪」,在截江救阿斗的情節中,陳武跟潘璋也是大大有戲。

陳武跟董襲,都是過世得比較早,而且屬於英勇戰死的類型。
其實你認真想想,三國戰死的英雄,還真沒幾個。

孫堅凌操絕對是首選,其他人,還是病死多點。
像關羽呂布,被擒斬首的,同樣也是少數。

被擒斬首,相當程度可以襯托出此人勇猛,戰場上沒人殺得了他。
(實際當然另一回事)
延伸出「此人不得我用,也不可縱虎歸山」。

戰死的朋友,則充滿了英烈之氣。
不過其實孫堅也好,凌操也罷,甚至上面說到的董襲,都算是死在亂軍之中。

陳武何以得說書人青睞?
因為他是單挑死。

顏良做為一個陪襯關羽頂級武力的人物,可說是名留千古。
在當代,更有一個個人武力兇猛到小孩子聽了都不敢哭的人物:張遼,張文遠。

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

這是潘璋事後提供的戰情報告,張遼自己則以為殺了兩將,另一個就是沒死成的徐盛。
那可得看賀齊傳才會知道。

殺陳武者,便是張遼。
這可是一點也不丟臉的事情。

陳武是盧江人,孫策在壽春的時候加入。

我們這邊,細細的說一下少年孫策的故事。

是這樣的,孫堅原本在長沙當太守,後來響應討伐董卓北上,先投靠袁術。
並且把家眷安置在壽春。
當時還不是袁術的首都,是大後方,應該相對安全了吧?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周瑜的年輕人來訪,很快跟孫策成為了好朋友。
稍微認真讀過這邊的人,都會知道,周瑜一定在計畫著什麼。

他跟孫策說,不如搬到我故鄉舒縣,彼此也好有個照應。

吳夫人也是一代女中豪傑戰略高手,就同意了這個提議。
於是孫策帶著媽媽跟弟弟妹妹們,搬家到舒縣。

隨著孫堅的戰功官位水漲船高,孫策在這一帶禮敬士人,頗有好評。

不久,孫堅戰死的消息傳來。
孫策的堂兄孫賁扶棺返回,把遺體交給孫策,自己則帶著孫堅部曲去投靠袁術。
孫策則以葬父之名,再次搬遷到徐州跟揚州交界的江都。

好的,裁判喊停。

看出來嗎?這一連串的行動,都不是合乎人情自然的。
從周瑜主動去拜訪豫州牧之子開始,大戰略的齒輪就開始轉動了。

周瑜絕對是從少年時,就打算幹什麼的人。
而他的目標,也很顯然是袁術。

這部分之前有查過,其實周瑜家,本身是在袁家囂張起來之前的三公之家。
周瑜很可能是想奪回失去的望族地位,當然後面則是隨著局勢發展改變調整戰略。

接下來,孫策把母親家人託付給張紘,自己前往壽春拜訪袁術,希望取回父親的部隊。
袁術說,你先去你舅舅那邊幹點實績出來,我們再說再研究。

這裡,孫策認識了呂範,得到呂範跟他的門客,接著往丹楊出發。
同時,孫策拜託呂範,去江都把家人一起接過來。

兩人分頭經歷了險死還生的大冒險,才在丹楊齊聚,並且招募了數百兵士。
孫策再次回到壽春,袁術只好把部隊還給孫策。

這個時候,漢獻帝被郭汜李傕挾制,私下派出使節宣慰天下,主要是想找人來救駕。
太傅馬日磾來到壽春見袁術,突然就點了孫策的檯,封為正漢官懷義校尉。

壽春眾將,自是對孫策另眼相待。
不過大家是青眼,袁術是白眼就是了。

孫策的故事暫且說到這邊,重點是,我們可以看到,孫策三次「到壽春」。
陳武到底是哪時候加入的呢?

「孫策在壽春,武往脩謁,時年十八,長七尺七寸。

脩謁基本上只用在拜訪尊長,對十八歲的陳武來說,孫策這三個時間點,都不會比他年長。
所以,最可能是孫策當上正漢官之後,陳武來投靠。

「因從渡江,征討有功,拜別部司馬。

孫策下江東之前,其實還奉命征討盧江,打了一場曠日費時的圍城戰,盧江哀鴻遍野。
陳武本身是盧江人,所以他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也算合理。
基於陳壽對他的好評,想來也不會是戰後才西瓜倚大邊。

「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所向無前。」
「及權統事,轉督五校。」

看到這兩句,有沒有想到蜀漢五部無當飛軍?

事實上,這裡或許是陳壽對於孫權孫策有僭越舉動的重要描寫之一。
五校是一個專有名詞,又稱北軍五校,或禁軍五校。

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放眼東漢末年,稱帝的人並不多。
我知道的一個叫袁術,另一個叫許昌(會稽人,為孫堅所討),還有一個下邳闕宣,梁州馬相。

更多的反亂團體,都是自稱將軍。

將軍是官職嗎?
春秋左傳裡,沒有提過這個官職。
有作為敬稱提過一次。

戰國策裡面,有上將軍一職。
其他都是敬稱使用。

漢書說,周朝末年,有前後左右將軍,秦朝沿用,漢不常置。
但劉邦打到咸陽,也沒見過一個將軍出來打過仗。

有一個說法,是漢代之前的「將軍」,比較類似「元帥」的概念。
也就是非常設官職,純粹戰爭時統帥部隊用。

對於中原核心地區以外的蠻夷,其實他們不太會接觸到皇帝。
將軍才是老大。
打人很痛的老大。
大家都應該要聽他的話,的老大。

查「自稱將軍」的話,三國志裡有長沙區星、西涼屯田客呂並、犍為太守任岐、鄱陽彭綺、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
跑去烏丸的張純最特別,他被陳壽寫彌天安定王。

但九州春秋寫成:彌天將軍、安定王。

與其說哪一邊寫錯,我比較相信是同一個概念。
對於讀書人張純來說,安定王是一個比較實在有歷史意義的統治者稱號。
但對烏丸蠻族而言,彌天將軍則更有指揮跟震懾力。

稱號的不同,僅僅是認知上的落差。
實際上都是統治者。

更有趣的是,九州春秋也曾寫到:孫策自號大司馬。

裴松之跟孫盛對於這個史料的一些細節都有進行評判推翻,唯獨沒有針對孫策是否自號大司馬做論述。
大司馬基本上就是太尉。

如果孫策是太尉,孫權下設五校也是合理的。
五校的終極主管,便是太尉。

也就是在三國志的本文中,已經敘述了孫策自號大司馬的布置。
而裴松之註提出也不反駁。
其他還包括張昭的長史(孫策孫權的幕府),周瑜的中護軍更不是一般重號將軍下面會有的官職。

我想,這件事真實發生過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仁厚好施,鄉里遠方客多依託之。尤為權所親愛,數至其家。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葬。」

就這樣,陳武本傳就沒了,後面是他兒孫的記述。

一個兒子陳脩,在建安末年,成為解煩軍的都督。
很多文章會說,解煩軍的成立人是胡綜。

「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胡)綜料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

但劉備下白帝的時候(夷陵之戰),不管你怎麼解釋,三國都沒有人繼續使用建安的年號了。
除非解作建安二十年湘水之盟,劉備率十萬大軍增援關羽的時候……有點硬扯就是了。

也就是說,基本上可以相信,解煩軍最晚在建安末年就已經建立,都督為陳武之子。
胡綜跟徐詳,只是新設解煩兩部的左右督。

當年陳武所督,所向無前的盧江兵,是不是就是解煩軍的前身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1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事情從陳登奉呂布之命前往曹操朝廷返回後說起:陳登得到了廣陵太守的職務,就請出陳矯來輔佐。 陳矯乃廣陵陳氏出身,徐州亂起時跟淮泗士人一樣,往江東奔逃。但袁術跟孫策招聘,他都不接受,又跑回了廣陵。 這是要輔什麼呢?陳登需要一個「許都的自己人」。
Thumbnail
事情從陳登奉呂布之命前往曹操朝廷返回後說起:陳登得到了廣陵太守的職務,就請出陳矯來輔佐。 陳矯乃廣陵陳氏出身,徐州亂起時跟淮泗士人一樣,往江東奔逃。但袁術跟孫策招聘,他都不接受,又跑回了廣陵。 這是要輔什麼呢?陳登需要一個「許都的自己人」。
Thumbnail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音樂家。他出生於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的官宦世家,其祖輩和父輩都曾擔任過漢朝高官,如太尉、洛陽令等。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結為摯友,共同平定江東,建立了孫氏的基業。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輔佐孫權,主張抗拒曹操的進
Thumbnail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音樂家。他出生於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的官宦世家,其祖輩和父輩都曾擔任過漢朝高官,如太尉、洛陽令等。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結為摯友,共同平定江東,建立了孫氏的基業。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輔佐孫權,主張抗拒曹操的進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能夠享有「戰神」的美名? 會打仗,打得好,打得漂亮的人,很多。大家多半也有自己的渾號。 兵聖孫武。 殺神白起。 霸王項羽。 兵仙韓信。 日本人認可呂布,不過一般中國文化下的群眾,是不太能接受呂布的。 但在魏晉南北朝期間,也有一個被公認可以角逐戰神稱號的南人。 陳慶之。
Thumbnail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能夠享有「戰神」的美名? 會打仗,打得好,打得漂亮的人,很多。大家多半也有自己的渾號。 兵聖孫武。 殺神白起。 霸王項羽。 兵仙韓信。 日本人認可呂布,不過一般中國文化下的群眾,是不太能接受呂布的。 但在魏晉南北朝期間,也有一個被公認可以角逐戰神稱號的南人。 陳慶之。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三國志中,不管哪一國的記錄中,都有著叛臣大傳這個分類。 魏書在第二十八,以淮南三叛的領袖為主角,附帶鍾會鄧艾。 蜀書在第十,由劉備的兩個乾兒子開頭,終於魏延楊儀。 即使沒有一起看過蜀書篇章的朋友,只要對三國稍有了解,就會發現一個事實。 這些人雖然都被以「叛國罪」行刑,但他們並不是那麼罪證確鑿……
Thumbnail
我一直都看不懂,吳書第八的主題是什麼。 這個系列包含了張紘、嚴畯、程秉、闞澤與薛綜,共五人。 在玩光榮三國志的時候,這五位都可說是建設的好夥伴。 大概都比劉備軍的三小編,簡雍孫乾麋竺這些人,要來得高明一點。 這五個人,陳壽的總評便是「一時儒林」。 事實上就是東吳的「地下學派」。
Thumbnail
我一直都看不懂,吳書第八的主題是什麼。 這個系列包含了張紘、嚴畯、程秉、闞澤與薛綜,共五人。 在玩光榮三國志的時候,這五位都可說是建設的好夥伴。 大概都比劉備軍的三小編,簡雍孫乾麋竺這些人,要來得高明一點。 這五個人,陳壽的總評便是「一時儒林」。 事實上就是東吳的「地下學派」。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