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和跟他的兒子:董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江湖人稱蜀漢四相。

其實跟前三相比起來,董允執政的時間非常短。
更嚴格一點說,除了諸葛亮以外,蜀漢沒有任何人擔任過丞相。

這個蜀漢四相,其實指的是這四個人「錄尚書事」。
也就是在這四人一脈相承管理內政的日子,是蜀漢最美好的時代。江湖傳言而已。

董允是個籍貫荊州的益州人。
但陳壽特別註明,董家原本是巴地人士,後來搬去荊州。
劉璋平定益州內亂後,董允的父親就把整個宗族搬回蜀地,並在劉璋手下任官。

是的,劉璋當上益州牧後,首先跟荊州作戰,並誘發征伐荊州的益州本土大將造反。
東州派跟益州派在這場內亂中死傷慘重,接著劉璋就透過跟荊州有往來的名士,大量網羅荊州人才。

而最後這些荊州人才一古腦的協助跟投降劉備,顛覆了劉璋政權。

董和傳裡面有這麼一段特別的記事,說董和擔任地方官的期間,蜀地富豪甚多,喜歡過著奢侈的生活。
於是董和就制定規則,以身作則過著簡樸的生活,要求大家改變。
……上面說了,益州明明才剛打過內戰而已,怎麼會有一堆有錢人?

這就呈現了第一個要點:蜀地有許許多多的豪門大族,根本沒有參加益州內戰。
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劉璋的益州牧官府現在,窮。
但地方大族,富。

董和的做法,自然侵犯了這些大族,於是就有人去跟劉璋告狀,希望把董和調走。
結果,當地小官員集結了數千平民抗議,要求董和留下。
於是劉璋就又讓董和多留了兩年,才調去建寧。

到了建寧,董和就學乖了。
當時有豪族縣令犯法,被自己的侄子糾舉。
董和表示:知道了。

接下來他雖沒有嚴懲豪族縣令,但立刻向劉璋舉薦這個大義滅親的侄子,送去成都當官了。
既不失了人才,也不失人心。
雙贏。

所以我們至少知道,劉璋底下就有三個不同的團體。
荊州名士=主要官員(後東州派)。
益州豪族(益州派)。
跟平民。

很少有地方會強調豪族,很顯然,這是一些不屬於士族,只重視自身利益,甚至壓迫百姓的勢力。
事實上,在三國志註裡面,對於益州從事這類行為的派系有描述。
就是劉焉的東州派。

我像個神經病一樣一直挑戰學術界關於東州派的定義,哈。

這邊的不同勢力關係了解一下就好。
回到董和董爸爸的身上。

董和本身是孔明四友之一。
大家比較認識的,可能是其他的孔明三友,徐庶、崔州平,跟胡濟。
這三個都是荊州人,原本就跟諸葛亮有交情,非常合理。(胡濟就是後來扯姜維後腿的傢伙沒錯)

但認真想想,跟隨劉備後,諸葛亮遇過多少高人?龐統、法正、劉巴……諸葛亮都不曾與之為友。
為什麼愛上董和?

董和的長處是做事非常仔細,一個事務交給他,他可以退稿十次來力求完美。
跟孔明談論政事,更是鉅細靡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以上都是諸葛亮個人表示。

不過當我們往上翻一下,董和其實是荊州名士。
諸葛家大約是興平二年搬到荊州。
益州內戰則是建安五年左右才發生。

也就是說,諸葛亮二十歲之前,董和都還住在荊州。
諸葛亮雖然二十七歲才出山襄助劉備,但他早就臥龍了。亮還比士元小兩歲呢。

意思是,董和跟諸葛亮,很可能很可能在荊州就已經是忘年之交了。

劉璋透過王商跟荊州名士打交道,引進大量荊州人才。
諸葛亮身為荊州臥龍,就算沒被獵過人頭,對於這些事也必然瞭若指掌。

當諸葛亮跟劉備提出隆中對的時候,為什麼會提出劉璋的政治評價?
要知道這些名士就算分屬不同陣營,只要有點交情,書信仍是往來不絕。

學術界也有這一派說法:我們看到的三國鼎立勢力傾軋,只是表面。
真正在背後主導這個亂世消長的,其實就是東漢士族。

我們用通俗一點的方式來說:益州跟荊州情勢早就在荊州名士的掌握之中,而諸葛亮相準了一個有機會同時取下荊益的落魄將軍,給他這個計畫。

甚至用陰謀論的方向來講,益州裡面,早就滿布著諸葛亮的內應了。
為什麼可以說到這麼誇張的程度?

劉備定蜀後,在稱漢中王之前,諸葛亮其實仍然不是軍政官職最高的那個人。
而他對劉備的重要性,外表上看來也是被法正壓了一頭。

外表上而已。劉備最信任最敢把重責大任交付的人,仍然是諸葛亮(還有趙雲)。

董和這時候的官職,跟諸葛亮平行,但實際是諸葛亮的副手。
我想這也是董和原本就跟諸葛亮是朋友的證據。
一般定蜀的反骨功臣或者事後招募來的名士,不會在這個位置的。

在三國志中,撇開帝王,絕大多數的父子都會併為一傳。
但董和董允卻是分立兩傳。

這跟字數或功績無關,陸遜傳長得跟裹腳布一樣,陸抗照樣附在後面。

對三國稍有了解的人,應該都聽過董允管制劉禪的後宮妃子與打壓宦官黃皓的故事。

但很少人去注意這個故事背後的真義,還以為董允是個管很嚴的丞相或尚書令。
開頭說過了,蜀漢沒有第二個丞相,董允擔任尚書令也只有兩三年。

董允真正的身分,是皇宮官員。

在劉禪當上太子的時候,董允就被選為舍人,後為太子洗馬。
基本上,董允就是諸葛亮推薦給劉禪的師友。
那是說好聽。
說難聽點,董允就是劉禪的監督者。

不只董允,費禕其實也是太子舍人出身。
郭攸之同樣是皇宮所屬。

所以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提到這三人,是說「宮中之事」請先問過這三位。
禁軍故事,請先問向寵。

啊軍國大政就說好是我大葛氏的了咩。
這邊說明一下,皇宮不等於朝廷。總統府官員跟五院官員是兩碼子事。

這裡還藏了一個小八卦。
後來費禕被調去參軍協助北伐跟東吳外交。
董允則拉出來帶禁軍。

要知道,向寵的叔叔向朗在北伐出了大包,諸葛亮雖然不會搞連坐,但防人之心總是不可無的。

由於董和跟董允都沒有爵位,所以陳壽沒有關於董允兒子的記錄。
倒是後來入晉,陳壽聽說了有一個名叫董宏的巴西太守,是董允的孫子這樣。

坦白講,我很懷疑陳壽分開董和董允為兩傳的原因,是因為董允是宦官。
有孫子這種事算不了什麼,曹騰也有孫子。
而且董家是舉族遷往益州,隨便也收得到養子。

以漢代來說,就算是宦官,一樣可以擔任軍政要職。
皇宮一般以黃門分內外,黃門之內屬內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禁宮。
禁宮的官員,就都得是宦官了。

帶把又能進出黃門的,除了皇族,主要是侍中。

而諸葛亮過世後,劉禪打算提拔蔣琬為益州牧,蔣琬上書辭讓,並且說:
「允內侍歷年,翼贊王室,宜賜爵土以襃勳勞。」允固辭不受。

嗯,是蔣公琰說董允是內侍喔,不是我。

另方面,其實我們從中也可以了解到,為什麼到了蜀漢末年,宦人黃皓可以掌權。
因為早在諸葛亮過世不久,就是皇宮官員出身的費禕開始掌權。
接著的董允,跳過一個呂乂,陳祗也都是內侍官。

對,其實董允傳寫著,陳祗是繼任董允的內侍職務。

其實不管董允陳祗是不是宦官,這都表示蜀漢的權力中心,從北伐軍的身上逐步逐步轉移到皇宮之中。
一切的關鍵都是費禕。

就後主傳來看,蜀漢的叛亂絕大多數都發生在諸葛亮時期。
正是因為諸葛亮先期把這些地方豪族都修理過了,等到蔣琬過世,其實蜀漢的民變也少了。

軍區叛變的部分,嚴格說只有一個叫不出漢中兵的魏延。
魏國可是遼東叛、淮南又三叛。
東吳的武昌軍區跟交州更是反個沒完。

董和對諸葛亮絕對是完整報告益州情況的。
才能讓諸葛亮把劉璋時代的隱患都掌握在手中。

雖然大多數人只認識他的兒子董允。
但說到政事的本領與貢獻,董和不知道強過兒子多少倍。
同時,董和也曾經透過日常行事,看出兒子不如費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能做為諸葛亮的友人,必然有諸葛亮認為需要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董和事蹟中的雙贏戰術,不正是諸葛亮奉行的法則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1會員
91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張裔,一個在三國演義中有聽到聲沒看到影的人。 在諸葛亮發動南征孟獲的時候,被任命為丞相府長史,負責看家。 這個時期,諸葛丞相府的權力,是非常巨大的。 丞相長史更是丞相府中第一人。 馬謖跟張裔,正是諸葛亮府中最信任的雙霸天。 大家都認識馬謖,可張裔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這句話的文字記載,出自清末《掃迷帚》第二十四回,一位老者的口中。 主要是嗆年輕人寫書著作,自不量力。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顯然在之前就已經流傳許久,或許是三國說書人講到姜維北伐時喜歡來上一句的順口溜。 而很明顯大家都誤解了:清朝人這句話要嗆的,不是廖化。 是姜維。 廖化很強。
咳,偶爾也要當一下標題黨。 蜀漢五虎將裡頭,關羽跟馬超是正式漢朝侯爵,張飛也是劉備的左右手,都有著大把的資料跟記錄。 相對來說,趙雲黃忠的記錄就非常少。 而劉巴這個人,就跟趙雲黃忠差不多而已。 那有啥好看? 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我遠不如他!」 老八有多神奇?不妨了解一下。
建立一個國家,不是插個旗子說我是國王這麼簡單。 插旗子有部隊,在東漢末年要成就一個小勢力不難。 但要整合地區成為一個國家,則有方方面面須要注意。 其中,拜碼頭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辦法的人,才會菜市場走透透。 而號稱三國第一的聰明人諸葛亮,自然也有更具效率的「益州攻略」……
誰是三國時代最強大的「繼承人」? 是改朝換代,但是打仗很失敗,搞到民不聊生的曹丕? 還是有齊桓之賢,從老爸那邊繼承了神卡諸葛亮的劉禪? 或許,更多人會選擇,整合江東混亂勢力稱帝的孫權。 但我們今天要說劉璋。 且讓我們看看,對抗內憂外患,稱霸益州二十一年的劉璋,夠不夠格跟孫權一較高下?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張裔,一個在三國演義中有聽到聲沒看到影的人。 在諸葛亮發動南征孟獲的時候,被任命為丞相府長史,負責看家。 這個時期,諸葛丞相府的權力,是非常巨大的。 丞相長史更是丞相府中第一人。 馬謖跟張裔,正是諸葛亮府中最信任的雙霸天。 大家都認識馬謖,可張裔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這句話的文字記載,出自清末《掃迷帚》第二十四回,一位老者的口中。 主要是嗆年輕人寫書著作,自不量力。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顯然在之前就已經流傳許久,或許是三國說書人講到姜維北伐時喜歡來上一句的順口溜。 而很明顯大家都誤解了:清朝人這句話要嗆的,不是廖化。 是姜維。 廖化很強。
咳,偶爾也要當一下標題黨。 蜀漢五虎將裡頭,關羽跟馬超是正式漢朝侯爵,張飛也是劉備的左右手,都有著大把的資料跟記錄。 相對來說,趙雲黃忠的記錄就非常少。 而劉巴這個人,就跟趙雲黃忠差不多而已。 那有啥好看? 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我遠不如他!」 老八有多神奇?不妨了解一下。
建立一個國家,不是插個旗子說我是國王這麼簡單。 插旗子有部隊,在東漢末年要成就一個小勢力不難。 但要整合地區成為一個國家,則有方方面面須要注意。 其中,拜碼頭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辦法的人,才會菜市場走透透。 而號稱三國第一的聰明人諸葛亮,自然也有更具效率的「益州攻略」……
誰是三國時代最強大的「繼承人」? 是改朝換代,但是打仗很失敗,搞到民不聊生的曹丕? 還是有齊桓之賢,從老爸那邊繼承了神卡諸葛亮的劉禪? 或許,更多人會選擇,整合江東混亂勢力稱帝的孫權。 但我們今天要說劉璋。 且讓我們看看,對抗內憂外患,稱霸益州二十一年的劉璋,夠不夠格跟孫權一較高下?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Thumbnail
曹操在濟南斷絕了當地的「淫祀」。 首先不要顧名思義的認為大濟南的祭祀方式比較開放,搞墳頭蹦迪陵前國標這種前衛活動。 「淫」在這裡的意思是過分的意思。 「淫雨霏霏」、「富貴不能淫」都是過分的意思。 當年城陽王劉章在諸呂之變中極其威猛立有大功,但封王后的第二年就「神奇」的病逝了。 他哥哥齊王劉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袁紹在做了冀州牧後,以廣平人沮授為奮武將軍,使監護諸將;魏郡審配為治中、鉅鹿田豐為別駕,南陽許攸、逄紀、穎川荀諶皆為謀主。 袁紹的起步,士族圈子助力很大。 河北、南陽、潁川全都在起步階段加盟。 這也和當年劉秀剛起飛時一樣。 不過,即便長袖善舞如劉秀,後來在團結各方面勢力時仍然玩砸了一些環節,
Thumbnail
來看一下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吧。 總體來講,關西的董卓勢力和益州的劉焉勢力暫時趨於穩態,這兩伙要先放一放。 關東方面,已經打亂營了。 但是,雖然亂,還是有主線的。 第一條主線,是袁紹集團和袁術集團的搏殺。 袁紹雖然被董卓竊取了第一出大戲的票房,但最終的局面走向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他袁導的
Thumbnail
等曹操自揚州募兵再回中原的時候,各路氣勢洶洶的討董聯軍已經解散,聯軍內部矛盾重重。 冀州牧韓馥怕袁紹危及自己,動不動就減少對河內的糧食供給;兗州作為反董的票王則自己集團先鬧出了人命。 兗州刺史劉岱跟東郡太守橋瑁從第一天就不對付,後來劉岱聯合了張邈和濟陰太守吳資直接殺了橋瑁,命手下王肱兼任了東郡太
Thumbnail
在這裡要提前下一個定論: 曹操沒有的這個家族,他最後是擺不了這麼大的攤子的。 這個家族為曹操提供了大量忠誠的人才儲備。 第一代宗族大將中,曹仁、夏侯淵、夏侯惇、曹洪、曹純這都是各挑一攤的方面大員以及核心崗位上的幹部; 夏侯淵虎步關右,夏侯惇督導東部戰區,曹仁把守南大門,所有的重要軍區全是曹操
Thumbnail
曹操在濟南斷絕了當地的「淫祀」。 首先不要顧名思義的認為大濟南的祭祀方式比較開放,搞墳頭蹦迪陵前國標這種前衛活動。 「淫」在這裡的意思是過分的意思。 「淫雨霏霏」、「富貴不能淫」都是過分的意思。 當年城陽王劉章在諸呂之變中極其威猛立有大功,但封王后的第二年就「神奇」的病逝了。 他哥哥齊王劉
Thumbnail
袁紹最終崩盤的第一個環節,是董卓沒有任何官方指令就帶軍趕到洛陽了。 是誰在給董卓傳遞信息呢? 極大概率,是看似不起眼,但整場政變中極其關鍵的董卓之弟,奉車都尉董旻。 「奉車都尉」是個啥官呢? 「掌御乘輿車,出則陪乘,入則侍從」,皇帝的身邊人,霍光和竇固當年都幹過。 還記得靈帝病重時讓董卓去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