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人文客棧 - 南樓國宴廳晚餐

南園人文客棧 - 南樓國宴廳晚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次入住南園是一泊三食的安排,第一天遊園解說行程結束後就到了南樓用晚餐。庭園區一樓的國宴廳,敢稱為國宴廳當然得接待過一些響叮噹的國際政治人物,也果然如此,包括了柴契爾夫人和戈巴契夫等。

raw-image

國宴廳的配置,在遊園解說時可以先從外面一窺,裡面用的木雕以及屏風擺設等,其實很有中式宮庭感,特別是那面金色大屏風,讓前面圓桌那兩位客人有種坐龍椅的感覺,公司辦活動,頗適合把老闆位子安排在這的。其實講宮庭感應該也不甚正確,南園的興建以及原用途比較合適用「大戶人家」或「富貴之家」來形容,剛好目前晚餐的菜色安排主題也是大戶人家的漬與釀。

raw-image

呼應中式建築以及庭園特色,雖然是混合菜式料理,器皿和擺盤也都是很講究。除此之外,用餐流程更是特別和極具特色,一曲一菜,席間安排古箏老師演奏樂曲,並搭 配工作人員說菜,欣賞完樂曲之後再享用美食,除了了解音樂的來由和選曲搭配之外,接著會說明菜式的設計以及食材。附雍風雅之外,也是別緻的沈浸式用餐設計。就是慢一點,慢一點,欣賞音樂,也品嘗美食,聽覺和味覺都有嚮宴。

raw-image
raw-image

前菜是野菇森林沙拉。特別喜歡這道菜的意象。最下層是綠綠的粉,最上層是酥酥的黑色餅乾,送上時其實只看的到黑黑的酥餅,但撥開後看到山當歸的綠還有杏鮑菇,設計意象也是植物新生破土而出,顏色和食材的層次上都很到位。我很喜歡。

raw-image

湯品是蚵爹味噌牛蒡湯,特別之處在於一般牛蒡湯都是做成清湯,要將牛蒡做成濃湯需要非常大量的牛蒡,才能成到濃湯的口感。佐湯的是蚵爹還加上了鮭魚卵以及海苔片,酥脆的口感和多種顏色搭配,視覺口味都很好。但我因為不能吃海苔所以換了鹹菜干,口感不太一樣。

raw-image
raw-image

下一道肉品是韓式花生豬腳,我覺得是整餐中最融合各式風格的一道菜。吃法是韓式包海苔,一樣的我不能吃海苔改包生菜吃,肉品豬腳是德國做法搭德式酸菜,佐醬花生豆醬又有傳統豆腐乳的風味。十分特別。

raw-image

主食部份的是準備了米飯,做的是台灣街頭小吃滷肉飯,但在大戶人家給人招待用晚餐,即便滷肉飯也要講究,滷肉使用三種醬油燉煮而成,上面還蓋著半熟的小巧鵪鶉蛋,佐餐的是鮑魚,就這樣,清楚明瞭告訴你大戶人家的滷肉飯是這樣子的。(笑)

raw-image

主餐有牛和魚兩種可以選擇。魚的部份使用的食材是馬頭魚,特別的部份在於立鱗的做法,連魚鱗一起吃,帶有酥脆以及香煎的口感,入口有魚肉的細緻又有鱗片的酥脆 和焦香,非常有層次,沾醬的黑蒜美奶滋。也非常驚豔。說菜的工作人員說要用立鱗的做法,食材的挑選就要講究,要選擇魚鱗片細膩的魚款。相較之下,牛肉部份主菜就中規中矩。

raw-image
raw-image

餐後甜點桂花烏龍漂浮島,餅乾做成窗花的樣子,十分精巧,入口方式倒是要來個一陣破壞,將甜點的窗花和下層的柿餅,桂花攪碎在一起。入口食感層次豐富,桂花香混著柿餅Q甜的口味,挺好。

raw-image

在南園一泊三食的第一餐晚餐其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食材料理融入了當地客家庄的特色,也將本季主題大戶人家的漬與釀反應的很好,有很多令人眼睛一亮的佐醬做法,又不會過於黏膩,依舊保有食材本身的自然原味。席間的古箏演奏一曲一菜方式也是未層體驗過的用餐方式。若要說什麼美中不足的地方大概就是酒水的部份,佐餐 的是無咖啡因養生茶,基底是什麼我忘了,若可以再搭配些酒精飲料在席間應該可以更為加分。但想想,或許因為晚餐後步行回住宿區,就會接著進行微醺時光的地酒品嚐了吧。

拜訪時間,2021年11月11日至12日

avatar-img
書寫記錄的沙龍
6會員
26內容數
旅行記錄,閱聽筆記,生活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書寫記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海放空即便一個人的旅行,未來如果想看看太平洋的海,開段蘇花改來到新城海岸,走走山海公路,煙波花蓮太魯閣是不錯的選擇。
晶英的沐蘭SPA初體驗,峽谷泡澡池景觀無敵,身心靈至福時光。
太魯閣晶英酒店的整體印象與文山套房的入住記錄。
記下被圓規颱風打亂的花東旅行
北漂20年的老小姐,往返台北台中的國道風光。
塩田千春在北美館的展覽,除了沈浸式的展場十分震撼之外,藝術家透過作品來詮釋她的身體記憶,用身體的每一處來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塩田千春皮膚的記憶,我擴大成感官的記憶。
看海放空即便一個人的旅行,未來如果想看看太平洋的海,開段蘇花改來到新城海岸,走走山海公路,煙波花蓮太魯閣是不錯的選擇。
晶英的沐蘭SPA初體驗,峽谷泡澡池景觀無敵,身心靈至福時光。
太魯閣晶英酒店的整體印象與文山套房的入住記錄。
記下被圓規颱風打亂的花東旅行
北漂20年的老小姐,往返台北台中的國道風光。
塩田千春在北美館的展覽,除了沈浸式的展場十分震撼之外,藝術家透過作品來詮釋她的身體記憶,用身體的每一處來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塩田千春皮膚的記憶,我擴大成感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