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來介紹自己和網誌吧

2021/11/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目前40未婚,今年確定達到財富自由,目前持有可運用總資金超過1000萬新台幣很多很多,我個人對可運用的資金是現金+股票市值扣除負債,目前個人無任何房貸車貸,但是股票市值本身是會變動的,因此只能預估出一個範圍
寫網誌的緣由:
因為我個人一直都具有在股市達到財富增值的能力,但是身邊的人幾乎沒有人能夠達到這個程度,因此我想寫篇網誌給其他想要達到更安全的方法的普通人(看不懂股市,或是純想更懶人的獲取比一般年利率高很多)
主要我確認個人達到財富自由還是這兩年的事情,也是受惠於貨幣寬鬆政策的一員,也不需要問我怎麼達到這麼高的資本的能力的,因為過去的績效只能用來參考,你根本沒辦法複製,但是如果真的要問也沒啥好隱瞞的,問就是長榮.....。
各種資料跟資訊怎麼來的:
首先我必須得承認,大部分資訊都是從各處的網路上收集而來,真正是由我自身研究的非常的少,但我會大量的收集資訊並得出自己的心得,這部份很重要,我自身獲取資本利得(也就是低買高賣)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靠多年來的收集資訊能力+分析新聞的對錯(新聞的錯誤資訊或誤導資訊挺多的)
對未來股市的看法:(2021/11月版本)
首先我們必須回顧以前的股市,在未QE之前,整體的股市是在一個小的區間波動的,所以以前的人一直有個觀念:台股上萬點就是高點,隨時可能回檔,這個資訊一直都是正確的一直到了QE發生之後,QE=量化寬鬆=撒錢,研究可以發現,股市的成長率剛好跟QE的撒錢程度成9成5以上的正相關,說得更明白點,只要世界各國政府繼續QE(撒錢),錢最後一定會大部分進入股市,而導致市場大漲(我就是從中的再分配受益的人之一),但是:QE一直都有副作用,目前(2021/11)可視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通膨(物價上升,便當變貴),還有因為錢太多,各種炒作(例如各種比特幣,例如未獲利的電動車都能漲得比真正獲利的企業數倍之上)的泡沫風險,第三個副作用就是因為錢太多,企業跟個人消費能力大增,買的東西大增,導致實質運輸趕不上消費增長而導致供應鏈賭塞(也就是我覺得供應鏈事件是短中期無法解決的)
網誌主要內容:
目前打算主要介紹一些美股ETF,或者少數的個股,並分析它們的風險和獲利預估,讓每個人適當的組成自己的懶人型ETF,達成在股市漲或跌都能保有基礎獲利(不須賣股票),我個人完全不支持網路上通用的"打敗大盤論",我個人只支持一個論點:自己可以抱得住的資金才是最棒的,只要你能抱的住一檔能長期賺錢的好ETF或股票不放,長期就一定打得贏通膨或定存了,"打敗大盤"或是"跟隨大盤的績效"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太適合(因為抱不久),原因可能是怕跌的心理因素,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是賭徒,在股市都會手癢,所以甚麼長期ETF都好,能抱的住才是最好的。(而不是抱可能會最賺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跟屁蟲
    跟屁蟲
    股市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