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本 珍藏百年家族的當代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陳虹羽.攝影/程天佑.照片提供/Skir Lin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相傳在乾嘉年間,這裡曾是能自給自足的千人聚落,不僅有著家屋與公廳,還有著礱間、酒廠、屠宰廠等設施,許多來臺的林姓宗派也會在此作為初期落腳之處。隨著時代變遷發展,2002 年新竹縣政府的都市計畫將聚落進行區段徵收,住戶搬遷他處,林氏古厝群僅保留問禮堂、林家祠、大夫第等共六棟合院式建築,規劃陸續進行修復與活化使用。

大宅門裡的祖孫情

raw-image

傳承逾兩百年的六張犁林家人才輩出,珠寶設計師林思佳 Skir Lin 自小就受到家族裡的藝文氣息薰陶,培養出對藝術的興趣及才華。在林家古厝裡,從傢俱用品、古董蒐藏、牆壁上掛著的字畫到建築本身的花雕彩繪,都是 Skir 的美學養分,啟蒙她對色彩和形制掌握的敏銳度。廳堂裡使用的紫檀木傢俱,典雅又帶著氣派厚實之感,門廊牆堵上的交趾陶花雕,精細體現工藝之美。牆上掛著的書法字畫述說著百年家族的歷史痕跡。

回憶童年時期,爺爺常騎著機車載著她回到老家探望曾祖母,時常在和煦的午後, 與曾祖母一起在廳堂裡吃著水果與點心,度過溫馨的時光。即使生長在傳統父系繼嗣的客家宗族裡,女性的身份並不影響 Skir 受到的關愛, 祖父母極盡地疼愛作為長孫的她。在成長過程中, 她也受到長輩們的幫助,才能堅持自己對珠寶藝術的興趣,支持她到倫敦深造。

由祖父母帶大的 Skir,自小就聽聞許多家族的故事,爺爺常說林家是傳承數代的人文家庭,有著風光的輝煌歷史,在戰亂時也曾度過一段紛擾的時期,親人手足間的情愛糾葛反映出大時代的惆悵。當時年幼的她其實對故事脈絡並不完全理解,直到青少年時期透過網路與文獻回溯家族歷史,才知道家族的文史底蘊,以及對於竹北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接班人負責特定業務,也會加入專業經理人協助管理。家傳的珍稀珠寶歸類在藝術基金的項目中, 這些珍寶即使沒有售出的打算,仍然會進行不同的規劃,像是和藝廊或博物館合作策展,讓藏品有展示的機會以增值或曝光。Skir 觀察到臺灣的客戶也有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品牌中特別設立了珠寶基金的項目,由專業團隊協助安排家族珍寶的典藏及投資。

作為大家族裡的年輕一輩,Skir 不斷思考「傳家」的含義,不僅體現在她的人生意念上,她也希望讓珠寶具有傳承的意義。面對世代更迭,家族傳承時必定會面臨震盪期,Skir 期許自己能秉持傳統精神,以創新手法活化資產的價值,也期待承載兒時記憶的老家能保存原始風貌,透過空間的再利用去傳遞歷史意義,讓大眾更認識客家文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用珠寶傳承家族故事

raw-image

2006年Skir前往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就讀珠寶設計系,就學期間獲得許多國際大獎,畢業後進入珠寶公司工作,更累積了業界經驗。隨著視野的開拓與年紀增長,她想起爺爺常提醒道:「不論世代如何發展,林家子孫都要記得自己的根。」於是在2016年回到臺灣創立了Skir Lin of Art Jeweller(SARJ)藝術珠寶品牌,以傳承家族精神作為核心理念。

回到臺灣的她,頭上似乎頂著許多「金字光環」,但她認為這些成就都是來自家族給予的養分,在珠寶創作上她也希望能傳遞這樣的意念。如同「禮之本」之意,她所設計的珠寶不僅有著精緻華美的外在,更重要的是承載著情與愛。在客製訂單中有一件令她印象深刻的作品《紫藤花 Wisteria》,是藏家送給母親的80大壽禮,根據藏家述說的回憶,她將藏家母親牽著孩子走在日本紫藤花海中的溫馨畫面化作這朵「永不凋謝的紫藤花」,凝聚著一家人的情感連結。SARJ也預計在2022年開始母親節特別款的計畫,將以圖騰或配色去傳遞不同女性的故事,紀念大宅門裡默默付出的女人們。

在歐洲念書及工作多年,Skir認識了許多來自歐洲大家族的友人,其中不少人有著世襲爵位。這些傳承數百年的家族累積著龐大的資產,包括現金、土地、房產、事業、藝術蒐藏品等,在管理、經營和投資上有著專業分工,不僅會挑選適合的接班人負責特定業務,也會加入專業經理人協助管理。家傳的珍稀珠寶歸類在藝術基金的項目中, 這些珍寶即使沒有售出的打算,仍然會進行不同的規劃,像是和藝廊或博物館合作策展,讓藏品有展示的機會以增值或曝光。Skir 觀察到臺灣的客戶也有這樣的需求,因此在品牌中特別設立了珠寶基金的項目,由專業團隊協助安排家族珍寶的典藏及投資。

作為大家族裡的年輕一輩,Skir 不斷思考「傳家」的含義,不僅體現在她的人生意念上,她也希望讓珠寶具有傳承的意義。面對世代更迭,家族傳承時必定會面臨震盪期,Skir期許自己能秉持傳統精神,以創新手法活化資產的價值,也期待承載兒時記憶的老家能保存原始風貌,透過空間的再利用去傳遞歷史意義,讓大眾更認識客家文化。

  • 嘗會
  • 傳統客家宗族是如何管理資產呢?客家人將集資共財組織稱為「嘗會」,林家經常以組織嘗會的方式聚集資本,共資買進土地進行拓墾,同時也凝聚了宗族情感。在祭祀上,為了祭祖而保留財產是嘗會中的「蒸嘗」,目前林家仍在運作的兩個祭祀公業為:維持林家祠營運的「次聖公嘗」,以及維護大夫第的「先坤公嘗」。

參考資料

2014 林桂玲〈清代北臺灣客家嘗會:以竹塹六張犁林家「先坤公嘗」為例〉,刊於《全球客家研究》第二期,頁 219-257。
2014 羅玉伶《當代新竹六張犁林姓聚落之地景變遷與認同(1971-2013)》,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2019 齊傳理《傳統客家官紳宅第的彩繪與雕塑:竹北六家林先坤家族與桃園大溪李騰芳家族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6「風城大宅院」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854?sloc=main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www.taaze.tw/products/21100042814.html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202061760001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近年臺灣掀起舊時代的懷舊眷戀,尤以找回臺灣日本時代下的老城區樣貌,除了建築外貌的復興,連結家族並與在地關係建構更是一個很大的人文工程。
Thumbnail
近年臺灣掀起舊時代的懷舊眷戀,尤以找回臺灣日本時代下的老城區樣貌,除了建築外貌的復興,連結家族並與在地關係建構更是一個很大的人文工程。
Thumbnail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Thumbnail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Thumbnail
當時的「戴天樞」墾號所開墾的荒埔涵蓋範圍約東至東山里至芝山里之山區,西至基河路一帶,南至番仔溝,北至磺溪。以上所述之開墾事蹟,就立在士林神農宮一座乾隆52年﹝西元1792年﹞的碑石上,而這是目前漢人開墾大台北留下的最早碑文彌足珍貴。
Thumbnail
當時的「戴天樞」墾號所開墾的荒埔涵蓋範圍約東至東山里至芝山里之山區,西至基河路一帶,南至番仔溝,北至磺溪。以上所述之開墾事蹟,就立在士林神農宮一座乾隆52年﹝西元1792年﹞的碑石上,而這是目前漢人開墾大台北留下的最早碑文彌足珍貴。
Thumbnail
先前講到1836年瑯嶠土生仔與斯卡羅之間的戰爭,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牽扯到一個來自枋寮平原的家族興衰史,這個家族的命運自始至終都與大屏東緊緊相連
Thumbnail
先前講到1836年瑯嶠土生仔與斯卡羅之間的戰爭,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牽扯到一個來自枋寮平原的家族興衰史,這個家族的命運自始至終都與大屏東緊緊相連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