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任意門】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竹塹重要家族(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陳慶容.攝影/程天佑.圖片提供/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黎許傳

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顏家,如果你平時對於臺灣歷史或當代新聞有所關注,一定會注意到人們常將城市與特定的家族或人名連結;遊覽各地老街時,也必定曾走進某個顯赫一時的人物故居。家族史就是地方史,回首過往地方發展的軌跡,家族勢力的運作確實是其中無法忽視的關鍵力量之一,了解家族史就等於揭開了一層在地史研究的面紗。從清領時期的農業社會,到近代工商業社會,一個個家族在政權交替與產業變遷中興起又沒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曾經在竹塹地區呼風喚雨的這些家族與名流,他們的風城大宅門故事吧!

清領前期



暗街仔由城隍廟往東門市場路上必經的東前街,往 36 巷巷口上方一望,可看見一塊寫著「新竹第一街」的木製匾額,標誌著王世傑家族開墾新竹平原的起點。

暗街仔由城隍廟往東門市場路上必經的東前街,往 36 巷巷口上方一望,可看見一塊寫著「新竹第一街」的木製匾額,標誌著王世傑家族開墾新竹平原的起點。

從暗街仔開始的漢人開墾史

到幾座新竹市重要廟宇參拜,眼尖的人一定會發現一旁有「王世傑長生祿位」,而「王世傑」是何許人也呢?竹塹地區過去是道卡斯族竹塹社的生活區域,直到王世傑(1661-1721)與族人來臺開墾後,漸次遷徙到舊社、新社等地。王家在清領時期躍上竹塹舞臺,成為初掌握竹塹大範圍土地,並漸進轉化為私有資本的漢人家族。

在明鄭時期即來臺經商的王世傑,在明鄭政府防禦施琅攻臺時,因監督糧食搬運有功而獲准許開墾竹塹埔。傳說,當時王世傑駕著一匹馬,從鳳山崎(今竹北鳳岡)一路騎行到老衢崎(今苗栗崎頂),而擁有了途經範圍的拓墾權。然而,礙於戰亂與龐大的開墾經費,直到康熙 50 年(1711 年)前後,王世傑才率領福建泉州同安縣的鄉親一同渡海,從城隍廟附近的暗街仔(今東前街 36 巷)開始拓墾。

除了騎馬畫地成為大地主,創建埤圳灌溉田園並修建廟宇安定人心,更奠定了王世傑在新竹拓墾的重要地位。1697 年,郁永河在《裨海記遊》以「林莽荒穢,不見一人」這般描述此時的新竹,但在不到 30 年後,從頭前溪南岸的樹林頭,以南至靠近香山的南勢地區,逾千甲的土地均為王世傑一族墾闢為田園。修築水圳後,更可灌溉近半數的土地, 因此隆恩圳最早得名為「四百甲圳」,意思是這條水圳能灌溉四百甲土地。此外,由於早期渡海來臺的移民常將身心安定寄託於神靈祭祀,王世傑更捐獻了土地與資金,修建東瀛福地、新竹城隍廟、竹蓮寺等新竹著名的廟宇,在物質與心靈上,都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與產生深遠影響。

清領後期

清領時期的內外公館兩大家

在清領時期,社會上的領導階層常是具有一定經濟資本的在地商人,除了買賣與投資土地,也會透過科舉功名與公共參與,以累積政治影響力、建立社會網絡,並回過頭來鞏固地方經濟支配權,將經濟資本轉換為社會與政治資本。王家單靠土地收租累積了不少的財富,但在乾隆初年因為爭訟問題逐漸沒落。清領中晚期的大家族,則更替為經歷數代遷徙後落腳於竹塹的鄭氏與林氏兩大仕紳家族,分別以鄭用錫(1788-1858) 與林占梅(1821-1868) 為代表。

鄭用錫是著名的「開臺進士」,因科舉得意光耀門楣,在械鬥頻繁威脅竹塹安危的時候,聯合其他仕紳奏請建造竹塹第一座以磚建造的淡水廳城(如今只有東門城被保留下來),並出任築城總監,與堂弟鄭用鑑長期擔任明志書院山長,哥哥鄭用鍾的「鄭恆利」商號,更是鄭家強大的資本基柱。林占梅的家族則因祖父林紹賢創辦的「恆茂號」,經辦全臺鹽務成為竹塹巨富,雖然沒有科舉功名,但積極捐款、組織團練,協助平定戴潮春之亂,以及在潛園廣邀文人雅士吟詠為樂,帶動了新竹的文教風氣,使林占梅成為竹塹地區重要的仕紳代表。

林家潛園爽吟閣

林家潛園爽吟閣

  • 起建於 1849 年、費時 15 年完工的潛園,被譽為當時臺灣五大名園之一,原址位於西門市場一帶。園內的爽吟閣因 1895 年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征臺時曾住宿而成為「御遺跡地」,後於1919 年被拆遷至新竹神社,此圖即為在神社重建後的樣貌。二戰後先後成為軍事機關與大陸地區人民新竹處理中心,亭閣已遭毀損。(圖片來源:Wikimedia)

兩人簡短的生平概述,便充分展現了清領時期的家族如何透過經商、科考、捐納軍功、參與地方事務等方式,成為地方領袖。此外,雖然傳言林鄭兩家常暗自較勁,先後築建內公館潛園和外公館北郭園分庭抗禮,但家族間的聯姻也是利益連結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如鄭用錫次子鄭如梁與林占梅的胞妹便互結連理,因此鄭用錫在血緣上是林占梅的姻親叔伯輩,並曾在林占梅困頓時予以勉勵。

除了林、鄭兩家,原先在鄭家當傭工,而後自創「陵茂號」商號致富的李錫金家,以及兼營郊商貿易與拓墾事業的「吳振利」家,也同為清領時期竹塹地方上具有影響力的望族。當時的大家族多世居在北門大街上,這條路也是商家群聚的街道,因此北門大街可說是清領時期最熱鬧繁華的區域。


林占梅〈富貴神仙圖〉林占梅既是地位顯著的社會領袖,也是情文並茂的詩人與畫家,然而其絕大多數的繪畫已不可見,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典藏的這幅〈富貴神仙圖〉,可能是他唯一殘存於世的作品。(圖片提供/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

林占梅〈富貴神仙圖〉林占梅既是地位顯著的社會領袖,也是情文並茂的詩人與畫家,然而其絕大多數的繪畫已不可見,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典藏的這幅〈富貴神仙圖〉,可能是他唯一殘存於世的作品。(圖片提供/國立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6「風城大宅院」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R030086854?sloc=main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www.taaze.tw/products/21100042814.html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新竹市長安街6號(平日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Readmoo讀墨電子書 :https://readmoo.com/book/22020617600010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oral Hsu-avatar-img
2022/05/22
您好,我是公民派報編輯,徐以菲。請問能否轉載您的此上下篇文章至我們的平台呢,並授權我方修訂標題呢?轉載方式皆會完整標示,我們的網站:https://thenews.tw/ 謝謝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2023/12/05 林本源園邸→金山老街→獅頭山步道→石門茶山步道→芝蘭平台→飯店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屏東縣萬巒鄉佳和村的(吳)陳宗親會,以及來義鄉丹林村的頭目Rairai家族代表20人,將至陳氏家墓,進行跨族共同祭拜祖先的儀式。這是屏東史尚未挖掘出的拼圖,也將改寫部分屏東研究的結果。因此,兩家族為了籌辦明年的「認親大會」,將透過共同祭祖儀式,向開基主陳毓芝,以及其牽手「嘉禮媽」,進行請靈儀式...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話說清乾隆年間,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林孫檀與侄兒林先坤(六張犁林家)等人渡海來台開墾,逐漸建立聚落。到了嘉慶年間,他們在竹北芒頭埔建立了「忠孝堂」公廳,因為比附近六張犁聚落林家祠成立的時間晚,故稱之為「新瓦屋」。
Thumbnail
當時的「戴天樞」墾號所開墾的荒埔涵蓋範圍約東至東山里至芝山里之山區,西至基河路一帶,南至番仔溝,北至磺溪。以上所述之開墾事蹟,就立在士林神農宮一座乾隆52年﹝西元1792年﹞的碑石上,而這是目前漢人開墾大台北留下的最早碑文彌足珍貴。
Thumbnail
當時的「戴天樞」墾號所開墾的荒埔涵蓋範圍約東至東山里至芝山里之山區,西至基河路一帶,南至番仔溝,北至磺溪。以上所述之開墾事蹟,就立在士林神農宮一座乾隆52年﹝西元1792年﹞的碑石上,而這是目前漢人開墾大台北留下的最早碑文彌足珍貴。
Thumbnail
先前講到1836年瑯嶠土生仔與斯卡羅之間的戰爭,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牽扯到一個來自枋寮平原的家族興衰史,這個家族的命運自始至終都與大屏東緊緊相連
Thumbnail
先前講到1836年瑯嶠土生仔與斯卡羅之間的戰爭,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牽扯到一個來自枋寮平原的家族興衰史,這個家族的命運自始至終都與大屏東緊緊相連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竹北六家舊名為「六張犁」,過去曾是平埔族竹塹社的農田,1752 年從中國廣東饒平渡海來臺的林衡山與林先坤父子由鹿港北上於此租地開墾,林氏聚落逐漸開枝散葉。林先坤承繼志業,整合宗族並累積資本,更在林爽文事件中平亂有功, 奠定林家在竹塹的重要地位。
Thumbnail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Thumbnail
到了日治時期,舊有封建制度下的科考晉升不再適用,傳統的權力結構與政治遊戲規則也隨之改變。在新政府的統治下,經濟權力掌握在日本人手中, 仕紳們祈求身家安全以及既有地位與利益的保障; 另一方面,初來乍到的殖民政權,也需仰賴仕紳在地方上的社會網絡與影響力,延續他們在官民間的中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