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2021年還喜歡拍底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底片與數位攝影之爭,這個在2、30年前最常被爭辯的問題,現在早已偃旗息鼓。勝負已分,數位攝影早已主宰全局。
當初底片與數位攝影的爭論有許多面向,以下列舉一些底片擁護者的論點包括:1. 數位攝影的步調太快,拍攝底片的過程可以讓人在步調快速的世界放慢腳步;2. 底片相機、鏡頭(多為二手物品較為便宜)與底片的購置成本比購置新的數位相機及鏡頭便宜;3. 底片沖洗後有實體相簿可以與家人(特別是老一輩的家人)分享;4. 底片看起來比數位好看......等。
事過境遷,當初的許多爭論或許在當時各有立論基礎,但許多論點在現在看來早已不合時宜,甚至有些好笑。
例如,在底片從2019年「逐年」大幅調漲價格後,拍底片再也不是一種成本低廉的選擇,二手底片機近年來的價格也因為炒作居高不下,特別是高階傻瓜底片機(例如Contax T系列),在一些歐美明星名人使用加持下,有些相機的二手價甚至逼近當時的新機價格。而數位相機與鏡頭在數年來的快速發展下,功能越來越強大,價格相對來說卻沒有水漲船高的現象。
關於底片可以沖洗出來放在相簿與家人分享的論點,現在也令人哭笑不得。雖然我承認沖洗出來的實體照片相較於數位影像確實比較有(回憶與年代)感,進而可能激發較多的情感連結。但由於現今社群媒體的蓬勃發展,當連7、80歲的老人家都有FB帳號,都透過FB分享生活點滴時,真的有人還想拿相簿與家人分享照片嗎?
對許多人而言,底片攝影的步調比較慢,這點確實是與數位攝影有很大的差別。考量每格底片的拍攝成本,以及無法隨拍隨看馬上修正的不便後,許多人自然而然不會像拍攝數位照片那樣先拍再說,不行即刪,或動輒拍攝幾百張照片來海選;取而代之,在拍攝底片前,會比較精細的思考構圖、光線與相機設定。但這點對我而言差別不是太大,因為我連使用數位相機拍攝時都不是那種掃射型的拍法,除了過去在街頭攝影時,因為有work the scene的必要,拍攝張數會比較多以外,每個景我也就只按個一、兩張,所以無論使用底片或數位相機,我的拍法應該都是一樣慢的。
總之,在這個年代,數位的優勢比底片多太多了,數位精準、細膩、快速、經濟、環保,影像還有更大的調整空間。無論是馬格南通訊社那些老屁股紀實攝影師,或是當代藝術攝影的杜賽道夫學派攝影師都改用數位了,我們一般人還有什麼好堅持的呢?
但即便如此,對我來說,在2021年的現今,底片還是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私心認為底片影像的確比數位影像好看一點
1. 數位影像太過乾淨太過精確 :
數位影像無論是色彩或畫面都非常的細膩、精確,真實還原度比底片還高,也可以做非常大尺寸的輸出。但或許是這樣的精確與細膩,讓人缺乏了點遐想。反之,底片影像就有比較高的不確定性,包括它的色偏與顆粒感,都非常的複雜,而這樣的影像特色,會讓人在觀看時稍微有從現實抽離出來的感覺,相較而言比較沒那麼具象,就如同許多黑白攝影愛好者認為黑白攝影較彩色攝影更接近藝術,是因為黑白影像較彩色影像更偏離現實(因為肉眼看到的是彩色的世界)一樣。
數位影像在後製時,雖然也可加入像底片一樣的色偏與顆粒(噪點),卻是一種有邏輯性的、一般性的運算結果,與底片的色偏與顆粒的出現方式與形態是比較沒有邏輯性的化學反應,仍有差別。數位影像在後製時雖然可以模仿底片的效果,卻還是可以在一些細微的點上分辨出來,而且相當費工;著名的攝影後製軟體VSCO雖然有許多不同的底片風格preset可以套用,但若要調整到與底片近似的味道,一鍵套用的做法恐怕還是不夠的,必須加上其他的後期調整。在這樣的條件下,懶人如我的最佳解就是直接拍底片就好,會省下許多後製的時間。
2. 數位的色彩演繹不如底片: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過,根據利茲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博士解釋,一般數位相機對色彩的解析能力不高,色調分離度往往不如底片,雖然可以後期調整,但會打亂原始光線的色彩邏輯,畫質也會打折扣。我無法確定以上論點的真實性,也不確定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我自己的體驗卻也是如此。數位影像在未調整之前通常比較平板,色彩不是那麼突出,需要後製時再加以調整;數位黑白影像也很難調整到如黑白底片一樣自然的階調。當然現在富士(Fujifilm)數位相機都有底片模式,模仿富士許多現役與已停產底片的效果,近來其JPG檔已經到了可以直出的水準。這當然對於許多喜愛底片的使用者是一大福音,也可能吸引許多原本的底片用家轉而使用富士數位相機。不過仔細觀察,富士的數位影像相較於底片影像還是平了點,儘管差距縮小了,但還是有所差異。
3. 數位影像的動態範圍較底(負)片窄:
數位影像與底片的正片較為近似,動態範圍是比較窄的(數位影像可能比正片廣一點),特別是在高光部位,所以在拍攝時通常寧可欠曝一點,這樣可以在高光部位不爆掉的前提下,保留後製的空間。數位影像如果在拍攝時就過曝太多,高光部位失去細節後,後製時就很難救得回來。相反的,負片的動態範圍就比數位影像大很多,拍攝時過曝兩格通常都還游刃有餘,從高光到暗部的細節都還能保留住。甚至負片在稍微過曝的情況下,影像品質無論是在反差、細節、顏色與顆粒各方面,可能是比正確曝光來的更好的。這也就是傳統拍攝底片的口訣「正片under (underexposure),負片over (overexposure)」的由來。負片的高寬容度,給了攝影師許多運用的空間,可以透過不同的曝光,創造不同風格的影像。
二、數位像工具,底片像合作夥伴
數位影像比較像工具,它的拍攝與後製調整有一定的邏輯,是一種電腦運算的結果,明暗、反差、色彩可以獨立調整,彼此不太有關連,在工作時非常方便,因為這樣的效果十分精準,拍攝時你可以預期產出的影像大概是怎麼樣,也可以針對不足的地方在後製時獨立調整,你要它長什麼樣子它就能幾乎能長成什麼樣子。
但底片不是。底片沒那麼隨心所欲。
底片有自己的個性,每支底片的色調、反差、顆粒都不一樣,你必須先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底片。況且,同一支底片iso無法在拍攝中途自由調整,你必須事前就決定相機設定的iso值與底片的iso感光度是否要相同,後期暗房是否要做增感(拍攝時相機iso設定比底片感光度高)或減感(拍攝時相機iso設定比感光度低),因為增、減感所產出的影像效果,和使用與底片感光度一致的iso值(shoot at box speed) 拍攝出來的效果,在色調、反差與顆粒上會有很大的差異。甚至在拍攝負片時,單是曝光的不同,也會影響照片的反差與顆粒。
因此攝影師必須在拍攝前就決定想要的效果,底片則是你的合作夥伴,是你想要達到怎樣的影像效果,請它們在一定的條件下,與你配合。這與數位攝影相較,無論是在拍攝或後製,都真的太不方便。但也之所以如此,底片好像不單純只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一種工具,而是更多了那麼一點點的人味。每當使用底片產出好影像時,你也會知道感恩,你會知道那是底片與你配合的結果,不單是你自己的功勞。
說了這麼多,我並無意評斷底片數位孰優孰略,我自己是由數位攝影入門的,在必要的場合也還拍數位,還使用手機相機,我認為它們各有各的優缺點,取決於使用者想如何使用它們、想要它們各自什麼樣不同的效果。我也不認為數位影像必須模仿底片的味道,畢竟底片的影像是近百年來所形成的視覺記憶,而在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將逐漸習慣數位影像給他們的視覺記憶。
底片將永遠不會成為主流,頂多可能像黑膠唱片一樣,成為玩家的心頭好,在方寸之間有著堅持留給它們的一小畝地。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
底片只要不死,總是有人玩的。
新北.台灣 Kodak Ektachrome 100 Copyright © 2021 Shiangju Che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舊機裝新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Kodak Ektachrome 100   新北.台灣   盲拍 (Shoot from the hip) 是某些街頭攝影師喜歡用的技巧。 Shoot from the hip原是指一種西部牛仔決鬥時比拔槍快速的射擊方式,從髖部拔槍後,槍不往上平舉,也不(精確)瞄準,在腰間就開槍。由於決鬥時的距離
雖然與我拍攝的方式與主題相差甚多,但植田正治先生仍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攝影大師。他是日本超現實攝影的代表人物,曾首獲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雖然他在台灣的名氣比不上荒木經惟與森山大道,但無損其在日本乃至世界攝影的大師地位。 有這樣高的成就,但何以他一直堅持自己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他在
新北.台灣    Kodak Ektachrome 100 忘了是哪位攝影師說過:「用感性拍照,用理性選照片。」 這樣的說法反映了攝影是種受情感、本能、直覺驅使的藝術。在按下快門的那瞬間,即便受過多嚴格的構圖訓練(理性),也必須忘得精光,才能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所有攝影的訓練必須內化為自己本能的一部
高雄.台灣           Kodak Ektachrome 100 以前曾寫過一陣子部落格,在FB盛行後便擱下了,因為FB實在太方便,能夠迅速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朋友,也能收到即時的回饋。 部落格相較於時下的FB、IG社群媒體來說,感覺是有點過時的產物,正如攝影的底片與數位之爭,數位早不知將底片
Kodak Ektachrome 100   新北.台灣   盲拍 (Shoot from the hip) 是某些街頭攝影師喜歡用的技巧。 Shoot from the hip原是指一種西部牛仔決鬥時比拔槍快速的射擊方式,從髖部拔槍後,槍不往上平舉,也不(精確)瞄準,在腰間就開槍。由於決鬥時的距離
雖然與我拍攝的方式與主題相差甚多,但植田正治先生仍是我非常喜歡的日本攝影大師。他是日本超現實攝影的代表人物,曾首獲法國文化部頒發法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雖然他在台灣的名氣比不上荒木經惟與森山大道,但無損其在日本乃至世界攝影的大師地位。 有這樣高的成就,但何以他一直堅持自己是「業餘攝影愛好者」?他在
新北.台灣    Kodak Ektachrome 100 忘了是哪位攝影師說過:「用感性拍照,用理性選照片。」 這樣的說法反映了攝影是種受情感、本能、直覺驅使的藝術。在按下快門的那瞬間,即便受過多嚴格的構圖訓練(理性),也必須忘得精光,才能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所有攝影的訓練必須內化為自己本能的一部
高雄.台灣           Kodak Ektachrome 100 以前曾寫過一陣子部落格,在FB盛行後便擱下了,因為FB實在太方便,能夠迅速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朋友,也能收到即時的回饋。 部落格相較於時下的FB、IG社群媒體來說,感覺是有點過時的產物,正如攝影的底片與數位之爭,數位早不知將底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底片攝影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但如何選擇合適的底片相機卻是個不小的挑戰。每種相機的類型、格式和品牌特點都不同,從價格、操作到畫質,都會影響拍攝體驗。以下是從相機類型、預算、格式、品牌等方面給出的推薦,幫助讀者選擇心儀的相機。 1. 相機類型選擇 • 單反相機 (SLR):適合需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使用手機和相機拍攝的照片所帶來的視覺差異,以及解釋了相機的價格和配件相對於手機的實際價值。
Thumbnail
底片攝影生活小驚喜紀錄:身為一個小文青,想體驗底片拍出來的復古氛圍,感受洗出來的驚喜。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使用電影膠片拍攝的成品,並介紹了拍攝時的趣事和心情。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舊版拍立得底片的特性,並分享了一種復古的拍立得創作方式-移膜(Polaroid Emulsion Lift)。文章內容詳細介紹了移膜的方法和步驟,並鼓勵讀者自行嘗試。如果你對拍立得攝影製作有興趣,這篇文章會給你不少啟發。
Thumbnail
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將相片拿在手上觀看了。 隨著數位相機的發展,照片自然而然也從紙張變成從數位裝置上觀看。 但偶爾還是會有想將相片列印出來的衝動,尤其是拍到一張非常喜歡的照片時。 除了傳統的相館,現在連便利商店也可以印照片, 但對想隨時將手機裡的照片,或者偶爾想從相機拍的照片中列印幾張出
Thumbnail
  底片很貴嗎?開玩笑,底片真的超貴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使用Nikon FM2相機拍攝的照片,捲底片中收錄了各種不同題材的照片,包括自然風景、建築物、以及人物肖像等。文章中也提到了使用的電影底片為500t,並分享了其中的成像表現。透過這些照片,讀者可以感受到Nikon FM2相機的拍攝效果和特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底片攝影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但如何選擇合適的底片相機卻是個不小的挑戰。每種相機的類型、格式和品牌特點都不同,從價格、操作到畫質,都會影響拍攝體驗。以下是從相機類型、預算、格式、品牌等方面給出的推薦,幫助讀者選擇心儀的相機。 1. 相機類型選擇 • 單反相機 (SLR):適合需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使用手機和相機拍攝的照片所帶來的視覺差異,以及解釋了相機的價格和配件相對於手機的實際價值。
Thumbnail
底片攝影生活小驚喜紀錄:身為一個小文青,想體驗底片拍出來的復古氛圍,感受洗出來的驚喜。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使用電影膠片拍攝的成品,並介紹了拍攝時的趣事和心情。
Thumbnail
目前攝影的學習曲線,因為器材功能的進步,而變得迅速,就像手機自從有了拍照和錄影功能後,似乎,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這影響到兩個層面,第一是攝影工作的薪酬不再穩定,太卷了;第二是攝影藝術性再度受質疑,它變得如AI生圖一般爆發的原創性受到質疑。 目前單眼數位相機,不,應該說是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它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舊版拍立得底片的特性,並分享了一種復古的拍立得創作方式-移膜(Polaroid Emulsion Lift)。文章內容詳細介紹了移膜的方法和步驟,並鼓勵讀者自行嘗試。如果你對拍立得攝影製作有興趣,這篇文章會給你不少啟發。
Thumbnail
不知道已經有多久沒有將相片拿在手上觀看了。 隨著數位相機的發展,照片自然而然也從紙張變成從數位裝置上觀看。 但偶爾還是會有想將相片列印出來的衝動,尤其是拍到一張非常喜歡的照片時。 除了傳統的相館,現在連便利商店也可以印照片, 但對想隨時將手機裡的照片,或者偶爾想從相機拍的照片中列印幾張出
Thumbnail
  底片很貴嗎?開玩笑,底片真的超貴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關於使用Nikon FM2相機拍攝的照片,捲底片中收錄了各種不同題材的照片,包括自然風景、建築物、以及人物肖像等。文章中也提到了使用的電影底片為500t,並分享了其中的成像表現。透過這些照片,讀者可以感受到Nikon FM2相機的拍攝效果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