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什麼都能依相對觀點各說各話的時代,依正反方結構的說詞和提出的客觀事據各自劃重點是形成個人意見、信念或立場的基本知性過程,但如果,這則新聞被邊緣化至讓人以為沒有人在關注,重點之存否、個人意見、輿論、關係到我們的總統是否涉及偽造文書及公然詐騙的公共事件的真相是否重要,好似也就具有輕如鴻毛,集眾人之氣用力一吹就會在眼前消失的飄忽特質。
如果⋯⋯
如果⋯⋯
如果所有的如果已經結構成我們所處的現況,如果就不再是如果了喔。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5936730
-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034860
-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12-01/674555
-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928038
- https://tw.news.yahoo.com/選舉公報攤牌時刻-蔡學位是真我關到死-彭文正-023609650.html
- https://tw.news.yahoo.com/博士口試資料-找不到-鄭村棋-若連學位都作假-她不敢貪汙-113206238.html
-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111/202111302064166.html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931354
帶風向真的是一種很明確的意圖。常見動機
- 之一-讓公眾的認知傾向於我認為正確的一邊。
- 之二-讓公眾的認知傾向於我所預計的一邊。
- 之三-擔心公眾根本無法如實結構認知,被帶向偏謬的一邊。
我得承認,就最後這一種特別需要節制,因為民主社會中容許各種異議自由散佈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信任每一個個人都具有理性判斷的能力上,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權力相信他願意接受的詮釋、相信他願意相信的真實。
所以我們說動機只能自證,一時有一時的說詞,說得過去就算交待,信不信這事呢?我覺得也並不完全是愛與不愛這麼主觀的問題。人依其所能自為、應事,三十年。歸納出所謂行事風格這種神奇的客觀表現,一以貫之,散見於諸事百態。說文雅的是江山易改,往難聽了說就是狼走遍天下吃肉、狗走遍天下吃屎。偶有例外,那應該在其人面對特別重大的⋯⋯譬如他發現自己快死了,這種程度的震憾或變故,否則依其常態幾乎不太可能突然逆轉。
當然,本島就是有人信,怎麼說怎麼信。但我們這個執政黨⋯⋯有人會覺得守法是他們一貫的風格啊?
前一陣子我們的公眾人物口頭上喜歡掛著較高較低的道德標準。我按最低的道德標準來論,一國元首,這麼離譜的風聲傳出來,居然沒人把製造消息著當精神失常者笑話,信其有者、將信將疑者加起來還不少。無論說詞合理與否、所提出的證據說服力如何,這大概代表我們國家元首人格和公信力早已雙雙破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