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原獨讀報】繼續為大家讀報,同時不忘記向秋天倒數:距離秋分還有53天。
- 白鯨陳屍海灘:原住民前來履行鯨魚責任
- 加拿大政府:教宗道歉還不足夠
- 歷史上的荼毒:北美蒙特婁大和約
- 影像:原住民自給捕鯨活動
白鯨陳屍海灘:原住民前來履行鯨魚責任
對澳洲原住民來說,白鯨是神奇的動物,見到白鯨是特殊的機緣。因此 7 月初,有一隻白鯨屍體被沖上澳洲南部維多利亞州東端馬拉寇達(Mallacoota)沙灘,立刻引起澳洲原住民關切。
科學家
認為,鯨魚陳屍海灘雖然不常見,但也並不奇怪。一位專家指出,每一百隻鯨魚就有四隻自然死亡,原因各異,有的時候鯨魚屍體會湊巧被沖上海岸。另一位專家表示,觀察次數夠多的話,有時候甚至會在搭飛機時看到鯨魚屍體漂浮在海面。
對澳洲原住民來說,鯨魚死在岸上又是另一回事。一位原住民
表示,鯨魚屍體沖上海岸時,一定要趕快通知原住民,原住民才能履行相關的文化責任。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馬拉寇達是尤因人(Yuin)和古奈(Gunai)人共享的土地,他們告訴媒體,過去發生這樣的事情,人們會聚集到鯨魚陳屍的海灘,除了舉行儀式,還會在此從事交易,利用大海奉上的鯨魚。
圖為正在舉行鯨魚儀式的尤因人。
加拿大政府:教宗道歉還不足夠
7 月 24 日,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抵達加拿大,展開「懺悔朝聖」之旅。隔日方濟各在一所寄宿學家發表演說,向過去受害的原住民致歉,並再次請求寬恕。
按照外交慣例,教宗出訪時,應由受訪國國家元首致辭,在加拿大就是代表英國女王的加拿大總督西蒙(Mary Simon),她也是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原住民總督。不過這次教宗訪問打破慣例,應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的特殊要求,讓杜魯道也在方濟各到訪魁北克時發表演說。杜魯道
指出,若不是原住民努力促成,方濟各不會到訪加拿大,但他以為教會所做還不足夠。
杜魯特本人是天主教徒,可能因為這一重身分,他特別感覺必須敦促教會採取更多行動來彌補傷害。
Source: Vatican Media/AFP
歷史上的荼毒:北美蒙特婁大和約
①⑦⓪①|⓪⑧|⓪④
法國人於十六世紀在北美建立了新法蘭西殖民地(Nouvelle-France),注意到當地的海狸奇貨可居,開始長時期的毛皮貿易。他們和呼倫人(Huron)和阿岡昆(Algonquian)結成同盟,因而與伊洛奎五族聯盟(Iroquois)發生衝突。伊洛奎人原本的盟友是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的荷蘭人,之後則是自荷蘭人取得紐約的英國人。
英法雙方與各自的盟友在十七世紀下半葉爆發大小衝突與戰役,最終於 1701 年 8 月 4 日簽訂《蒙特婁大和約》(La Grande paix de Montréal),簽約主體為新法蘭西和北美三十九個民族。下圖為這份合約上各族首領的簽名,編號 ➀ 畫了一隻涉水禽鳥,代表奧農達加人(Onondaga),編號 ➁ 畫了烏龜,代表塞內加人(Seneca),編號 ➂ 畫了立在叉子中間的石頭,代表奧奈達人(Oneida),等等。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影像:原住民傳統捕鯨活動
捕鯨不見得都是趕盡殺絕的活動。對原住民來說,捕獵鯨魚就和其他狩獵活動一樣,是人依賴環境而求生存的活動,當然以永續為原則。下圖是 2018 年 9 月來自四個國家的原住民共同捕鯨的影像。捕鯨成員分別來自格陵蘭、阿拉斯加、楚科奇(Chukotka,俄羅斯濱白令海地區)以及南美洲的聖文森。影像來自國際捕鯨委員會(I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