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說色彩包覆的紀實力量──《黑雨》的驚世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文/楊照

《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黑雨》|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井伏鱒二至高傑作×原爆書寫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殘酷手記・繁體中文譯本首度問世

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讓日本人終於得以恣意回顧廣島原爆帶來的人間地獄景象。

一九九○年日本電影界的盛會,日本電影學院獎頒獎典禮上,出現了近乎空前的情況,由一部電影囊括了十一個獎項,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到幾乎所有的技術獎:攝影、配樂、燈光、剪接和美術設計,成為當年唯一的大贏家。這部電影是由今村昌平執導的《黑雨》。

今村昌平是一代傳奇大導演,一九八三年重拍了《楢山節考》,由緒形拳和坂本靜子主演的這部電影,在法國坎城影展贏得了金棕櫚大獎,並且迅速在全世界的影迷心中刻鏤下不可磨滅的印象,不管是哪裡的觀眾都同意這絕對是能夠傳世、應該傳世的經典之作。

挾著這樣的聲望與成就,已經超過六十歲的今村昌平勇敢地挑戰了下一個敏感的題材,將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原子彈在廣島引爆的事件,以高度風格化的攝影手法,卻又帶著強烈寫實記錄精神地搬上了銀幕。拍攝時距離原爆事件已經將近半世紀,廣島早從廢墟中重建為一座很不一樣的城市,要在畫面上呈現當時的景觀必須克服許多困難。

以《楢山節考》聞名國際的日本導演今村昌平 (1926-2006)擅長將人道關懷精神以電影形式呈現。他於高齡60多歲時翻拍了井伏鱒二1965年所作的原爆小說《黑雨》(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以《楢山節考》聞名國際的日本導演今村昌平 (1926-2006)擅長將人道關懷精神以電影形式呈現。他於高齡60多歲時翻拍了井伏鱒二1965年所作的原爆小說《黑雨》(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還不止如此。原爆事件是日本和美國,乃至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敏感心結。一方面遭受原爆的殘酷、不人道破壞代價,相當程度上等於是日本的戰爭救贖。原爆的受害者幾乎都是平民,完全不分男女老幼,不只是一瞬間就造成幾萬人喪命,而且倖存者完全不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他們之中許多人罹患了前所未見、前所未知的「原爆症」,在之後的幾天、幾個月、乃至幾年中飽受折磨,陸續死去。這樣的集體受難,多少償付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罪行責任,使得相較於同時戰敗的德國,日本人取得一定的心理防衛,沒有在道德立場上被打入只能無言沉默悔罪的谷底。

但另一方面,如果原爆中日本是受害者,那麼美國便是明明白白的加害者,幾乎不可能在凸顯原爆殘酷的同時,避開對於美國決定投放原子彈的非人道立場。還有,將日本視為受害者,對於被日本侵略付出八年漫長戰事、幾百萬人命代價的中國,情何以堪。於是雖然原爆是如此大規模的悲劇事件,多年來如果日本明顯提及此事,總是會惹來美國的強勢干預,以及中國的憤怒抗議。

這是為什麼必須等到四十多年後,才出現《黑雨》這部日本原爆電影;也是為什麼《黑雨》在日本囊括了當年所有的電影獎項,然而離開日本卻很少人知道、更少人看過,在國際電影史上的地位、重要性,遠遠比不上《楢山節考》。

即使是經過了四十多年,今村昌平要能完成拍攝原爆電影的突破,還有賴於一九六五年時,井伏鱒二寫出了同名小說《黑雨》。那一年是日本戰敗二十週年,也是原爆二十週年。井伏鱒二從一月開始在《新潮》雜誌連載題名為《外甥女的婚事》的長篇作品,到廣島原爆發生的八月將全書寫完,翌年十月份出版單行本,書名改為《黑雨》。

井伏鱒二出生於一八九八年,在廣島出生、長大,一九四五年戰爭進入最後階段,他和太宰治一同疏散到山梨縣的甲府,卻在七月經歷了甲府大空襲,六日深夜十一點多到七日凌晨兩點多,大批美軍B29轟炸機將甲府幾乎徹底夷為平地。這件事對日本人產生了相當大的震撼,正因為甲府沒有軍事據點,也沒有可觀的工業基礎,井伏鱒二才會建議太宰治和他一起到此地避難,沒想到美軍竟然選擇了這樣的地方,還選擇了居民最難進行防空躲藏的深夜時刻進行大轟炸,很顯然其用意已經轉為要使日本社會的意志力屈服,這和一個月後在廣島投放原子彈,有著同樣的目的。

小男孩原子彈在1945年8月6日於日本標準時間早上8時15廣島上空引爆,產生巨大的蕈狀雲(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小男孩原子彈在1945年8月6日於日本標準時間早上8時15廣島上空引爆,產生巨大的蕈狀雲(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而倒楣的井伏鱒二在甲府大難不死後,逃回家鄉廣島縣福山,又在八月六日近接地經歷了空前的原爆。福山的位置不近不遠,沒有像廣島市內那樣立即遭遇天火毀滅,但從第一天開始就目睹了大批原爆後簡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難民湧入,從他們口中聽聞了不可思議的爆炸現象,以及廣島陷入的地獄景象。井伏鱒二將那段震駭經驗存留心中,終於在二十年後形諸於文字紀錄。

井伏鱒二到一九九三年以九十五歲的高壽去世,去世不久之後,卻因《黑雨》而捲入了來不及能夠為自己辯護的抄襲指控中。批評者指證歷歷,說《黑雨》的內容參考、運用了重松靜馬的日記,已經涉嫌抄襲。平心而論,這指控來得實在太遲,而且太莫名其妙。因為井伏鱒二原本就取得了重松靜馬的同意,將日記中部分內容放入小說中,還為了表示感激之意,而將小說中主要敘述者的名字取為「閑間重松」。

另外,所謂指控來得太遲,意思是後代批評者失去了時代感,不能理解井伏鱒二這本書,其實是刻意只鋪排了薄薄一層小說色彩的紀實作品。開頭提到了重松的外甥女矢須子在原爆五年後無法得到婚姻安排,為了說服男方和中間人,保證矢須子的健康狀況正常,重松決定將矢須子在原爆當天的日記抄出來送過去。為了加強矢須子日記的說服力,重松又將自己另一份詳細的現場親歷回憶,從八月六日寫到戰敗投降的八月十五日,也一併抄送過去。

小說家井伏鱒二(1898-1993)為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小說家井伏鱒二(1898-1993)為太宰治文學啟蒙恩師(編按)|圖片來源:維基共享

這就是為什麼剛開始連載時,作品的名稱叫《外甥女的婚事》。然而寫著寫著,姪女婚事的背景反而愈來愈少在作品中被提及了,每一段連載的開頭幾乎都成了「重松趕緊繼續抄寫……」內容都是他在原爆後那幾天的種種經歷,與所見所聞。這已經不是小說了,井伏鱒二所要傳遞的閱讀感受,絕對不是虛構的戲劇性,毋寧是現實寫真擊打胸臆的震撼與同情。

因而書中動用了好幾份第一時間的私人記載。除了矢須子和重松的日記之後,還有重松妻子繁子對於原爆前後廣島居民飲食的細節描述,以及竹岩伯的「手記」等。雖然還是留著小說的形式,但很明顯地,從屍體遍野的景象、安靜無聲的逃難、居民的無解恐慌、身體上奇異的變化,到工廠、軍部徹底失靈的應對,每一個現象、每一件事、每一樁生死痛苦,都是紀實的。

如此保留下來人類戰爭上最黑暗的一頁。不是簡單的數字,也不是簡單的報復或控訴,而是一連串撲目並撲鼻而來的真實感官刺激,讓人應接不暇卻又不能掉過頭去。這份真實驗證了文字的力量與必要性,那樣的景象超越了照片或影片,反而只有透過文字,尤其是有著特定人物體會的私我文字,才能穿越外表的毀壞與血腥產生的麻木效果,讓讀者回返那樣的時空中接受不可解,也不應可解的驚嚇。

一份必要的驚嚇。不完全是為了對於歷史浩劫的好奇心,更是對於人的集體暴力形式的普遍探索,擴張、提升我們的戰爭警覺──戰爭的凶殘與昏聵沒有底線,那道一路升高到廣島原爆的戰爭破壞螺旋之徑,和那股在空中高高捲起的蕈狀雲,同樣不容許我們遺忘。

書名:《黑雨》 作者: 井伏鱒二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4日

書名:《黑雨》 作者: 井伏鱒二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4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麥田出版的沙龍
42會員
67內容數
麥田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文 / 張金堅 本人行醫近半個世紀,診治超過萬名乳癌病友,在這漫長歲月,見證許多癌友的重生或不幸往生。對外科醫師的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常要在「穩定」與「挑戰」間取捨,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也有挫敗的時候。有幸拜讀本書作者陳女士的新作,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非常另類,兼具理性、感性與知性。流露特
Thumbnail
2022/10/19
文 / 張金堅 本人行醫近半個世紀,診治超過萬名乳癌病友,在這漫長歲月,見證許多癌友的重生或不幸往生。對外科醫師的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常要在「穩定」與「挑戰」間取捨,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也有挫敗的時候。有幸拜讀本書作者陳女士的新作,最深刻的印象是,她非常另類,兼具理性、感性與知性。流露特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白邦瑞,揭露美國過去從政府高官至一般民眾如何被中共欺騙的過程,並逐步分析中共對美國「霸權」不懷好意;如何無中生有「顛覆政權的境外勢力」箭靶,對外國仇恨的政治工程是怎麼煉成的;以及中共在過去四十年間的外交戰略中,針對不同時機的「勢」而發展出韜光養晦、無為借力等策略,並強調「儒家文明圈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親身懺悔美國過去對於中國的「五大誤判」:美中交往能帶來完全的合作、中國會走向民主之路、中國是脆弱的小花、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
Thumbnail
2022/09/05
美國CIA中國專家親身懺悔美國過去對於中國的「五大誤判」:美中交往能帶來完全的合作、中國會走向民主之路、中國是脆弱的小花、中國希望和美國一樣、中國的鷹派力量薄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丸木位里是廣島人,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位里擔心家人的安危,夫婦倆從關東趕回廣島,親眼看到原爆後的人間慘況,開始構思創作《原爆之圖》。大江健三郎的《廣島札記》,引用了兩人創作的繪本《Pikadon》之圖畫作為插圖。《原爆之圖》系列的創作從1950持續至1982年,共完成15部,是大幅的屏風式連作。
Thumbnail
丸木位里是廣島人,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位里擔心家人的安危,夫婦倆從關東趕回廣島,親眼看到原爆後的人間慘況,開始構思創作《原爆之圖》。大江健三郎的《廣島札記》,引用了兩人創作的繪本《Pikadon》之圖畫作為插圖。《原爆之圖》系列的創作從1950持續至1982年,共完成15部,是大幅的屏風式連作。
Thumbnail
此作品為黑澤明經典反戰之作,明確指責二戰時的日本軍閥,以及帝國主義。
Thumbnail
此作品為黑澤明經典反戰之作,明確指責二戰時的日本軍閥,以及帝國主義。
Thumbnail
唯有在場的人能講這個故事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核災日月》,關於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引發的核危機,在事故的12年後,用劇集的形式去彌補紀錄片沒有的空白,再一次提醒全世界這場災難是如此怵目驚心。
Thumbnail
唯有在場的人能講這個故事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核災日月》,關於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震災引發的核危機,在事故的12年後,用劇集的形式去彌補紀錄片沒有的空白,再一次提醒全世界這場災難是如此怵目驚心。
Thumbnail
核災日月 | awwrated | 你的 Netflix 及 Disney+ 避雷好幫手 https://awwrated.com/netflix/81233755 如果你對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有所耳聞,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 Netflix 新上架的日劇《核災日月
Thumbnail
核災日月 | awwrated | 你的 Netflix 及 Disney+ 避雷好幫手 https://awwrated.com/netflix/81233755 如果你對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和福島第一核電廠的事故有所耳聞,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 Netflix 新上架的日劇《核災日月
Thumbnail
「日本的曖昧,正是以一種猛烈,將國族與個體,兩者撕扯開來。」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獎演說-〈曖昧的日本的我〉
Thumbnail
「日本的曖昧,正是以一種猛烈,將國族與個體,兩者撕扯開來。」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獎演說-〈曖昧的日本的我〉
Thumbnail
No More Hiroshimas,獻給未來的孩子。
Thumbnail
No More Hiroshimas,獻給未來的孩子。
Thumbnail
人們回憶原爆的「那一刻」,沒有人明白那是什麼,人們猜想那是什麼,但無法理解,那是超越了當時人類知識與常識的武器。 這個恐怖,將延續到戰爭結束,到戰爭已經逐漸被遺忘之時,原爆受害者、其後代,都還深陷於那個戰爭的餘震裡。
Thumbnail
人們回憶原爆的「那一刻」,沒有人明白那是什麼,人們猜想那是什麼,但無法理解,那是超越了當時人類知識與常識的武器。 這個恐怖,將延續到戰爭結束,到戰爭已經逐漸被遺忘之時,原爆受害者、其後代,都還深陷於那個戰爭的餘震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