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產業,更是思維

2021/12/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循環經濟是什麼?
塔木德的書「猶太人的致富寶典」中,有個故事:
猶太人狄克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鑽石商,更是一位偉大的演講家。 他經常在公開場合進行這樣的演講:
面對觀眾,狄克拿起50美元,高舉過頭,說:「看,這是50美元,嶄新的50美元。有誰想要?」
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
然後,他把這張紙幣在手裡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了,然後又問觀眾:「現在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所有的人舉起了手。
狄克又把這張紙幣放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錢幣已經變得又髒又爛了。他拿起來錢,又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
結果還是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於是狄克就說:「朋友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錢,它不會因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髒,它的價值就會有什麼變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裡花出去。」
鈔票有如此的價值,那我們所使用的資源呢? 難道使用過的資源,價值就不存在了嗎? 循環經濟就是讓我們重新審視資源價值的思維模式與經濟模式。政府近年推動的5+2產業政策中+2的一項,這跟原本5個政策性產業不同,因為循環經濟不只是個產業,更是個跨產業的思維與整合。
最近參加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辦的「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整天的活動中,跟來自於不同產業的學員共學共創,講師引導大家認知到我們所看到的現象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水面底下隱藏所習慣的經濟結構、心智模式等進行翻轉,系統性讓我們了解循環經濟,進而用所學到的架構來發想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知道極端氣候造成災難,以台灣來說,經歷了5月的旱災、6月的水災,而估計這種現象發生的機率只會更高。而以環境系統來說,生物多樣性減少、氮磷化肥過度使用造成河川土壤的汙染,土壤濫用讓可以吸收CO2的樹木大幅減少等,都已經超過地球所能負荷範圍,而隨時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工業革命後,在供不應求的時代,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燃料,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形成「生產越多、賣越多」的經濟模式。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泛使用化學肥料來生產更多糧食讓人口快速提升,配合化石燃料大幅使用,讓成長曲線產生指數型成長的效果。是以線性經濟模式從原物料開採、生產製造、消費使用、丟棄報廢。形成多買多消費,多賣多生產,將天然資源視為無窮無盡,廢棄物視為必要之惡,無視外部成本等現象,耗用過多資源留下廢棄物給我們的後代子孫來承受,或是在國際間,氣溫上升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讓太平洋島國承受碳排造成淹沒的事實。
所以,淨零轉型如果沒有改變線性經濟思維模式,仍然耗用過多的資源或能源來生產過多的產品是沒有用的,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循環經濟模式的原因。
那怎麼進行循環經濟呢?
循環經濟就是將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廢棄」調整為「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從源頭避免汙染與廢棄物產生,使用更少原生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的做法。而這可以分成為生物循環與工業循環兩種循環模式來解構,思考利用「高價值循環」開創更高更有效的價值,或使用不必擁有的「產品服務化」,還是建立「系統性合作」把上游不需要的廢棄物變成下游需要的資源,這三種循環經濟策略,翻轉麥克 波特過去所提的成本領導策略(納入外部成本)、差異化策略(循環產品或服務設計)、目標集中策略(淨零碳排)等。
透過新思維建立永續的未來。馬雲說競爭是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現在看環境則是今天算舒適、後天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將會非常辛苦、而未知的明天則看我們做了什麼改變而定。因此,思考未來的淨零轉型,在了解循環經濟後,從生物或工業循環的階段中,思考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系統性合作等策略架構,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未來的商業模式,找到新機會,逐步邁向淨零永續。
#循環經濟 #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
    微笑步魯斯
    微笑步魯斯
    一個對永續未來保持信心的微笑者,發揮小小影響力推動大大世界的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