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產業,更是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循環經濟是什麼?

塔木德的書「猶太人的致富寶典」中,有個故事:

猶太人狄克不僅是一位出色的鑽石商,更是一位偉大的演講家。 他經常在公開場合進行這樣的演講:

面對觀眾,狄克拿起50美元,高舉過頭,說:「看,這是50美元,嶄新的50美元。有誰想要?」

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

然後,他把這張紙幣在手裡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了,然後又問觀眾:「現在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所有的人舉起了手。

狄克又把這張紙幣放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錢幣已經變得又髒又爛了。他拿起來錢,又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

結果還是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於是狄克就說:「朋友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錢,它不會因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髒,它的價值就會有什麼變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裡花出去。」

鈔票有如此的價值,那我們所使用的資源呢? 難道使用過的資源,價值就不存在了嗎? 循環經濟就是讓我們重新審視資源價值的思維模式與經濟模式。政府近年推動的5+2產業政策中+2的一項,這跟原本5個政策性產業不同,因為循環經濟不只是個產業,更是個跨產業的思維與整合。

最近參加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辦的「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整天的活動中,跟來自於不同產業的學員共學共創,講師引導大家認知到我們所看到的現象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部分,水面底下隱藏所習慣的經濟結構、心智模式等進行翻轉,系統性讓我們了解循環經濟,進而用所學到的架構來發想新的商業模式。

我們知道極端氣候造成災難,以台灣來說,經歷了5月的旱災、6月的水災,而估計這種現象發生的機率只會更高。而以環境系統來說,生物多樣性減少、氮磷化肥過度使用造成河川土壤的汙染,土壤濫用讓可以吸收CO2的樹木大幅減少等,都已經超過地球所能負荷範圍,而隨時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從工業革命後,在供不應求的時代,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燃料,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形成「生產越多、賣越多」的經濟模式。二次世界大戰後,廣泛使用化學肥料來生產更多糧食讓人口快速提升,配合化石燃料大幅使用,讓成長曲線產生指數型成長的效果。是以線性經濟模式從原物料開採、生產製造、消費使用、丟棄報廢。形成多買多消費,多賣多生產,將天然資源視為無窮無盡,廢棄物視為必要之惡,無視外部成本等現象,耗用過多資源留下廢棄物給我們的後代子孫來承受,或是在國際間,氣溫上升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讓太平洋島國承受碳排造成淹沒的事實。

所以,淨零轉型如果沒有改變線性經濟思維模式,仍然耗用過多的資源或能源來生產過多的產品是沒有用的,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循環經濟模式的原因。

那怎麼進行循環經濟呢?

循環經濟就是將線性經濟「開採、製造、消費、廢棄」調整為「製造、使用、循環」的模式,透過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提升能資源使用效率,從源頭避免汙染與廢棄物產生,使用更少原生資源來創造更多價值的做法。而這可以分成為生物循環與工業循環兩種循環模式來解構,思考利用「高價值循環」開創更高更有效的價值,或使用不必擁有的「產品服務化」,還是建立「系統性合作」把上游不需要的廢棄物變成下游需要的資源,這三種循環經濟策略,翻轉麥克 波特過去所提的成本領導策略(納入外部成本)、差異化策略(循環產品或服務設計)、目標集中策略(淨零碳排)等。

透過新思維建立永續的未來。馬雲說競爭是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現在看環境則是今天算舒適、後天受到極端氣候影響將會非常辛苦、而未知的明天則看我們做了什麼改變而定。因此,思考未來的淨零轉型,在了解循環經濟後,從生物或工業循環的階段中,思考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系統性合作等策略架構,嘗試從不同角度思考未來的商業模式,找到新機會,逐步邁向淨零永續。

#循環經濟 #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探索工作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微笑步魯斯的沙龍
8會員
23內容數
2023/09/23
在淨零轉型的馬拉松賽道上,淨零轉型321的節奏,讓每個人、每個企業找到自己步調,這時手上能再有張戰略地圖,會讓我們開始有依據,而不會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笑臉貓笑。
Thumbnail
2023/09/23
在淨零轉型的馬拉松賽道上,淨零轉型321的節奏,讓每個人、每個企業找到自己步調,這時手上能再有張戰略地圖,會讓我們開始有依據,而不會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笑臉貓笑。
Thumbnail
2022/07/22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7/22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2/07/07
打開抽屜,都還有三四隻舊手機,除了打算做為備用機之外,還有備用機的備用....? 其實,或許是擔心資料、或許是懶惰,就讓這些回憶沉在抽屜的裡面。這份Fairphone手機產品服務化的報告,卻點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手機可以,那其他的資通訊電子產品呢? 摘錄一些重點讓我們可以借鏡:
Thumbnail
2022/07/07
打開抽屜,都還有三四隻舊手機,除了打算做為備用機之外,還有備用機的備用....? 其實,或許是擔心資料、或許是懶惰,就讓這些回憶沉在抽屜的裡面。這份Fairphone手機產品服務化的報告,卻點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手機可以,那其他的資通訊電子產品呢? 摘錄一些重點讓我們可以借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家洪椿旭深入分析了金錢如何影響人類的自利行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他以歷史事件為例,探討過去與現代在經濟行為上的相似之處,並指出國家如何透過金錢政策形成其歷史路徑。文章也提到新興國家與富國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未來經濟走向的影響,展現了金錢的深遠內涵及其於人類行為中的重要角色。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家洪椿旭深入分析了金錢如何影響人類的自利行為,推動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他以歷史事件為例,探討過去與現代在經濟行為上的相似之處,並指出國家如何透過金錢政策形成其歷史路徑。文章也提到新興國家與富國之間的關係及其對未來經濟走向的影響,展現了金錢的深遠內涵及其於人類行為中的重要角色。
Thumbnail
金錢與生活態度息息相關,財務思維不一定能夠複製貼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次閱讀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從古代人類史開始探討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求生存,以及這些生存的本能在現代中如何影響我們的金錢行為。透過這些歷史和心理
Thumbnail
金錢與生活態度息息相關,財務思維不一定能夠複製貼上,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本次閱讀的進化致富本能的「金錢猛獁象」,從古代人類史開始探討我們的祖先如何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求生存,以及這些生存的本能在現代中如何影響我們的金錢行為。透過這些歷史和心理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所以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有問過,金錢的根源是什麼?金錢是一種交換工具,除非有了生產出來的商品以及生產商品的人,錢就不可能存在。人們若希望彼此打交道,必須透過貿易進行交易,並以價值換取價值,金錢只不過是彰顯這項原則的物質形式,只有生產者,才能使金錢的存在成為可能。這就是你認為的邪惡?」
Thumbnail
「所以你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 「你有問過,金錢的根源是什麼?金錢是一種交換工具,除非有了生產出來的商品以及生產商品的人,錢就不可能存在。人們若希望彼此打交道,必須透過貿易進行交易,並以價值換取價值,金錢只不過是彰顯這項原則的物質形式,只有生產者,才能使金錢的存在成為可能。這就是你認為的邪惡?」
Thumbnail
人只有兩隻腳,而錢有四隻腳,追著錢跑的人生太喘,不如我們騎著錢往前跑如何?
Thumbnail
人只有兩隻腳,而錢有四隻腳,追著錢跑的人生太喘,不如我們騎著錢往前跑如何?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閱讀狄帕克‧喬布拉的《豐盛》一書的心得,內容包括金錢的業力、業力的解法、雙重束縛、金錢與工作等。透過對業力的認識及改變,讓金錢和幸福流進生活。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以物易物的行為出現,以物易物 ,又稱物物交換,什麼是以物易物呢?就是用自己擁有的物品或服務與別人交換,以換取別人的物品或服務。以物換物不同於買賣,並沒有使用任何金錢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場公平的交換。 而到了後來,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是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以物易物的行為出現,以物易物 ,又稱物物交換,什麼是以物易物呢?就是用自己擁有的物品或服務與別人交換,以換取別人的物品或服務。以物換物不同於買賣,並沒有使用任何金錢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場公平的交換。 而到了後來,開始使用貝幣,貝幣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