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頁減碳戰略地圖展開淨零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淨零轉型的馬拉松賽道上,淨零轉型321的節奏,讓每個人、每個企業找到自己步調,這時手上能再有張戰略地圖,會讓我們開始有依據,而不會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笑臉貓笑。

當我們回想起  聖嚴法師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來思考如何面對碳議題? 如何接受碳有價格? 如何處理減碳的作法? 如何把剩餘的排碳放下,用抵換方式來達到碳中和? 

或許,這樣可以擺脫碳焦慮,但怎麼做? 在淨零轉型的馬拉松賽道上,淨零轉型321的節奏,讓每個人、每個企業找到自己步調,這時手上能再有張戰略地圖,會讓我們開始有依據,而不會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笑臉貓笑。

什麼是「減碳戰略地圖」? 

Simon Sinek(2009) 提出Golden Circle 中心的WHY,建構這戰略地圖最中心的地位。為什麼我們要減碳? 是自我要求? 客戶要求? 或是法規要求? 這跟Carroll( 1979) 提出的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從經濟(生存)、法律(要求)、倫理(期待)、慈善(自發)等四個層次來看企業為什麼要做企業社會責任,而這正可轉換成為戰略地圖的中心 「為什麼要做減碳?」

很多朋友問「碳權怎麼買?」我一定會回頭問「那你打算怎麼用?」

這就是中心的WHY,如果是為了環境部準備徵收的碳費,那就只有環境部核定的減量額度才能扣抵;如果是因應CBAM法規要求,那現在怎麼買可能都不對,畢竟現在要求申報,2027年5月31才要付費,中間還有很多國貿條件待確認,現在買了可能都白買。如果是因應供應鏈客戶的要求,那就是問客戶接受哪種自願減碳碳權與核發單位,購買客戶認同的碳權才能給客戶碳中和的產品。如果是自主要求或是想做行銷訴求,那就..請小心不要被騙或是過度變成green washing。

確定自己減碳的WHY後,便可決定要做哪種碳盤查? 是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盤查(如碳費徵收)或是產品服務層級的碳足跡盤查(CBAM或客戶要求)。當然,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盤查架構上稍微簡單一點,如同出國前,拿個行李秤在家先把行李重量秤一下,超重的話就先拿掉不必要行李做減量動作,非帶不可的再到機場買超額行李的額度。這些的盤查重點都是讓我們了解自己(組織或產品服務)的碳排熱點在哪裡,才能開始減量,這也是淨零轉型的第一階段。

知道碳排熱點後,減碳兩大策略「能源」與「資源」,能源就是一減一增,減少用電、增加用電效率,這可以透過數位科技來協助,進一步做到micro managaement,擠完毛巾再丟去脫水。資源則是透過循環經濟來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循環經濟不只是回收,更是「循環+經濟+價值」。

所以先分析自己的營運範疇、核心能力在生物循環或工業循環的哪(幾)個階段,怎麼跟自己的商業模式或營運模式結合,如同Michael Porter, 2011年所提的「共享價值」打破企業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是種責任、是種成本負擔的迷思,轉成企業追求獲利、追求永續經營上的價值一樣,循環經濟的行動也是讓營運上的價值增加與維持,擺脫是成本的負擔。透過這些分析與討論,找出策略與方向。這樣所設定的淨零轉型行動,才能逐步落實,朝向企業的唯一目標「永續經營」前進,而當大家都這樣做了,我們好、我們下一代也好,不遺漏任何人之下,達到永續落地「共好循環」,來做到淨零轉型,面對2030的期中考與2050的期末考。

減碳戰略策略地圖

減碳戰略策略地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笑步魯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打開抽屜,都還有三四隻舊手機,除了打算做為備用機之外,還有備用機的備用....? 其實,或許是擔心資料、或許是懶惰,就讓這些回憶沉在抽屜的裡面。這份Fairphone手機產品服務化的報告,卻點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手機可以,那其他的資通訊電子產品呢? 摘錄一些重點讓我們可以借鏡:
最近常聽到一個名詞「碳焦慮」,弄得自己也焦慮起來,到底碳在焦慮什麼? 不是,是我們在焦慮什麼碳的議題呢?
碳盤查好像很困難耶! 這就好像每天都在減肥的自己,體重到底應該早上量晚上量、穿衣服量還是不穿量,真是困難。今天(5/19)環保署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把碳盤查的重點提出來讓企業參考執行。
台北市政府預計今年底(2022)要建置1200個Youbike2.0租借站,讓大家都有車可騎。騎Youbike的確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人的呼吸不計),但真的能減碳嗎? 本文不會有答案,但會有些思考點,讓我們可以想想。
昨天(3/30) 行政院國發會與各部會長官針對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進行記者會報告,姑且不論此路徑圖到底好還是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那我們要做什麼?
大自然是最懂循環經濟的,所有的產物都能循環地再生於這個生態圈,因為大自然已經設計可以回收的材質、回收的路徑、回收的使用等,來讓生命綿延不絕,那我們的產品呢? 從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循環經濟的起頭與結束循環不絕的關鍵,那是什麼呢?
打開抽屜,都還有三四隻舊手機,除了打算做為備用機之外,還有備用機的備用....? 其實,或許是擔心資料、或許是懶惰,就讓這些回憶沉在抽屜的裡面。這份Fairphone手機產品服務化的報告,卻點出了不同的商業模式。如果手機可以,那其他的資通訊電子產品呢? 摘錄一些重點讓我們可以借鏡:
最近常聽到一個名詞「碳焦慮」,弄得自己也焦慮起來,到底碳在焦慮什麼? 不是,是我們在焦慮什麼碳的議題呢?
碳盤查好像很困難耶! 這就好像每天都在減肥的自己,體重到底應該早上量晚上量、穿衣服量還是不穿量,真是困難。今天(5/19)環保署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把碳盤查的重點提出來讓企業參考執行。
台北市政府預計今年底(2022)要建置1200個Youbike2.0租借站,讓大家都有車可騎。騎Youbike的確不會排放二氧化碳(人的呼吸不計),但真的能減碳嗎? 本文不會有答案,但會有些思考點,讓我們可以想想。
昨天(3/30) 行政院國發會與各部會長官針對2050淨零轉型路徑圖進行記者會報告,姑且不論此路徑圖到底好還是不好,但值得思考的是,那我們要做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透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企業面臨國內外氣候變遷議題需執行對策。本文探討國際因應氣候治理的對策以及企業的淨零路徑規劃,對於氣候變遷盤查與因應策略提供多方面建議。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內行看門道,本課程將透過問題即是商機之所在的逆思維,來帶領企業瞭解淨零碳排與碳盤查的真義,並引導學員思索自己如何從政策與訂單中,尋找出企業可獲利的商模,將減碳投資轉換成營業利器,讓推動淨零碳排成為有好康的事!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