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侯孝賢,1985): 死生亦大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童年往事 (侯孝賢,1985)
辦公室的同事都說我有老靈魂,雖然年紀是最小,但是滿腦子不合時宜。在台北搭捷運,最喜歡的是文湖線經過忠孝復興、南京復興那一帶,兩旁聳立多棟看起來老舊的大樓。每一棟樓,都有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舅舅有蒐集古董的習慣,一樓客廳、餐廳、地下室全部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古董品收藏,走進屋內,撲鼻而來的便是一陣霉味,伴隨一些年久堆積的灰塵,但我卻嗜聞那樣的氣味,就像喜歡地下室的氣味。
這個世界的步調很快,許多景物逐漸被淘洗殆盡,曾經熟悉的景物,總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遺跡,成為泛黃相片中的一角。步調越快,越想放慢下來,回頭看看過去曾經的模樣,幸好這些,都有電影幫我們記錄下來了。
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訴說一幢家屋中人事的興替,兩代的逝去,與後代的成長。簡單的故事線,也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的歷程。時間對於我們都是公平的,海德格說:「人是向死的存在」,而龍應台也曾在《目送》中寫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緣分散了又聚,聚了又散,失去乃是必然。
死生循環如同太陽的朝升與夕落,莊子認為死生乃是氣的聚散,因此人因初生而高興,也不該為了死去而過於悲傷,一切都只是自然的循環。在這部電影裡,描述主角童年至大學聯考前之回憶,帶有自傳性的色彩,且從中可以看到該年代的集體樣貌,這部片我同我母親觀賞,在看到低矮的屋瓦、用柴燒的廚灶、未鋪柏油的街道時,母親都說跟她童年的景色是一樣的,因此藉由這部電影,也讓出生於1990後的我,對於父母親的童年有更多的理解。
電影中的主軸除了描寫主角家中的親情,也對於主角的成長過程有所著墨。從小的頑皮不成熟,一直到多次經歷家人的過世後,逐漸成熟長大,雖然在作者考上大學前電影就結束了,但仍依稀可以感受到,每一次面對死亡,都是讓人成長的蛻變契機。
在目睹幾幕親人接連過世的畫面時,不自覺潸然淚下,被演員真摯的情感打動,片中可以看見一些演員年輕時的樣子,包括資深演員梅芳,及前陣子演過〈做工的人〉的游安順,何孝炎是他的第一個電影角色。
電影中雖然描寫死,卻同時描寫生,家屋由原本的大人主掌,到片尾剩下成長後的小孩,由這些長大的小孩主掌新的家屋。在同一空間之下,生命的來來去去,也讓我想到加斯東巴舍拉在《空間詩學》中提出的概念,人類棲居的空間不只是一個客觀的空間、容器而已,而是容納了棲居者的情感、回憶與想像,由空間與人互相交融。
家屋同時也成為一種侷限,祖母與父親念念不忘回去中國,卻終其一生無法達成,他們的生命在家屋中興盛蓬勃,卻也在此畫下終點。片尾留下一個令人深思的場景,祖母躺臥在地上一個多月,被子孫發現時,卻早已死去,手上佈滿了螞蟻的形跡,透過收屍者的斜眼瞥視,意圖顯現子孫的不孝,然而,我認為相較於父親、母親的死,祖母的死反而是更加符合自然規律的,無聲無息回歸土地,最後在昆蟲的啃咬與分解中,重新回歸自然的循環中。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在生生不息的時光流轉中,我們失去了些重要的人、深刻的事、褪去的物,卻也重新成為一個煥然的自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失去/那些曾經在睡夢中將妳驚醒的惡夢, /渴望/無數次在偌大的城市裡,尋覓與渴望的眼光。 在愛與被愛間無限輪迴, 用文字記錄下愛情的百態與蒼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2013,蘇忠源 電影不只是放在電影院裡播放,也能放到美術館裡成為一件館藏。電影不只是商業的票房,而是一種單純的、反映心靈感受的藝術。 蔡明亮導演出生於馬來西亞,這部紀錄片探尋他電影的啟蒙,自小跟隨著喜愛電影的外公外婆身邊,穿梭於家鄉的電影院,進而在電影中找到了不被升學壓力限制的自由,在
他們的生命裡,都有海。廖鴻基執行了黑潮101漂流計畫,順著黑潮的流動,漂泊在海面,以保冷箱為書桌,搭起簡單的遮雨棚,或坐或躺,開啟了海洋流浪計畫。廖鴻基的文學不走想像路線,不是關在家中兀自想像的故事,而是寫實際發生在海上的經驗。他說:「海洋文學是一個行動的文學,而不是關起門來,用燃燒生命的方式去寫作
1991年,蔡明亮導演在街頭遇到了沒考上大學的重考生李康生,以他的故事為架構,拍出了這部片,此後蔡明亮的多部電影中,都可以看見李康生的身影。 八零年代初,這部電影與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都表現出新人類與都市人群的飄泊浮沉感,是屬於一代新人類的故事。 這群新人類如今大多也是社會的中間分子,
什麼樣的電影最賺人熱淚? 無須跌宕多姿的劇情,微小而深化的情感也能在觀眾心中發酵成巨大的能量,不禁潸然淚下。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這麼一部神奇的電影,它的情節很簡單,幾乎只有一兩個核心,片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黑白畫面,對話也特別的簡單。然而,在一切的簡單與質樸中,卻深深勾起了觀影者心中一股,對於愛
 一部故事主線看起來是講「同性戀」題材,但是重點不放在同性之愛的心聲、苦難、拉扯,而是放在儒家傳統底下的家庭制度。 這部片有看過兩個版本的片名,一個是喜宴,一個是囍宴。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後者的名字,覺得更增添意境。身為一部描寫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李安導演並未讓這一部蒙上憂鬱與悲傷陰影,反而給它做了圓滿歡
〈昨天〉2013,蘇忠源 電影不只是放在電影院裡播放,也能放到美術館裡成為一件館藏。電影不只是商業的票房,而是一種單純的、反映心靈感受的藝術。 蔡明亮導演出生於馬來西亞,這部紀錄片探尋他電影的啟蒙,自小跟隨著喜愛電影的外公外婆身邊,穿梭於家鄉的電影院,進而在電影中找到了不被升學壓力限制的自由,在
他們的生命裡,都有海。廖鴻基執行了黑潮101漂流計畫,順著黑潮的流動,漂泊在海面,以保冷箱為書桌,搭起簡單的遮雨棚,或坐或躺,開啟了海洋流浪計畫。廖鴻基的文學不走想像路線,不是關在家中兀自想像的故事,而是寫實際發生在海上的經驗。他說:「海洋文學是一個行動的文學,而不是關起門來,用燃燒生命的方式去寫作
1991年,蔡明亮導演在街頭遇到了沒考上大學的重考生李康生,以他的故事為架構,拍出了這部片,此後蔡明亮的多部電影中,都可以看見李康生的身影。 八零年代初,這部電影與徐小明的《少年吔,安啦!》,都表現出新人類與都市人群的飄泊浮沉感,是屬於一代新人類的故事。 這群新人類如今大多也是社會的中間分子,
什麼樣的電影最賺人熱淚? 無須跌宕多姿的劇情,微小而深化的情感也能在觀眾心中發酵成巨大的能量,不禁潸然淚下。  《我的父親母親》就是這麼一部神奇的電影,它的情節很簡單,幾乎只有一兩個核心,片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黑白畫面,對話也特別的簡單。然而,在一切的簡單與質樸中,卻深深勾起了觀影者心中一股,對於愛
 一部故事主線看起來是講「同性戀」題材,但是重點不放在同性之愛的心聲、苦難、拉扯,而是放在儒家傳統底下的家庭制度。 這部片有看過兩個版本的片名,一個是喜宴,一個是囍宴。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後者的名字,覺得更增添意境。身為一部描寫同性戀題材的電影,李安導演並未讓這一部蒙上憂鬱與悲傷陰影,反而給它做了圓滿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印象中母親的容顏 漸漸地與妻子的相重疊 我也行將步履   印象中父親曾是的蒼老 生命的輪迴 代代的環節 女兒似也曾是我的童年 兒子也將更有我的童顏 回首 這才彷悟 我們輪迴著父母 一如 兒女輪迴著我們 學庸2001.06.09/15:40 作品號03-0151-03
Thumbnail
【平成大叔的最後一戰】 惆悵異常的鬼故事,緬懷的是一個靈魂的殞落,是平成大叔時代的結束。 「接下來我會努力活到六十歲,領年金過活。」 我很好奇,高野和明睽違十一年的作品《平交道的幽靈》,為什麼選擇帶我們回到三十年前的日本東京,穿越到社會血氣方剛的平成時代,給出一股懷舊又感傷的氛圍呢? #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接受日常生活總要伴隨著許多不如意這個事實以後,我就心不甘情不願地變成了大人,但日子的確也好過多了。」她意識到死亡無所不在,在人生山窮水盡的時刻,才能體會深深鏤刻心底的美。即使深愛的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Thumbnail
《思舊賦》是白先勇的短篇小說,描述了一位忠心的老僕人和一位老婦人對談,講述他們曾經主人家的變故。故事描述了李家的前世今生,寫得很有意境。故事充滿了遺憾,讓人回味。
Thumbnail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母親帶著車載著全部家當,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印象中母親的容顏 漸漸地與妻子的相重疊 我也行將步履   印象中父親曾是的蒼老 生命的輪迴 代代的環節 女兒似也曾是我的童年 兒子也將更有我的童顏 回首 這才彷悟 我們輪迴著父母 一如 兒女輪迴著我們 學庸2001.06.09/15:40 作品號03-0151-03
Thumbnail
【平成大叔的最後一戰】 惆悵異常的鬼故事,緬懷的是一個靈魂的殞落,是平成大叔時代的結束。 「接下來我會努力活到六十歲,領年金過活。」 我很好奇,高野和明睽違十一年的作品《平交道的幽靈》,為什麼選擇帶我們回到三十年前的日本東京,穿越到社會血氣方剛的平成時代,給出一股懷舊又感傷的氛圍呢? #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每次到掃墓時節時,總會懷念起和奶奶、外公、外婆相處的日子。這幾天,我總會和家人提起過往那些快樂的兒時時光,老爸總說,都過去了,每次都提起那些往事,其實我是知道老爸的用意,叫我別一直往後看,看著前面的路,為自己的人生開出一條血路。 因為我是個很貪戀回憶的人,沒有勇氣向未知的道路前進,也不想做太多對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