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PLAY+|《風櫃來的人》:潮岸不知伸向何方。

2020/11/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些電影永遠是人生愛片之一,今天馬不停蹄就來回顧有陳淑芳,有侯孝賢的經典作品《風櫃來的人》。
「少年時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時間徬徨,只用幾個瞬間來成長。」
相當喜歡網路上一篇影評為 1983 年《風櫃來的人》下的註解,雖然十七歲的青春應是何種最佳呈現方式,其實並沒有一個清晰答案,然而侯孝賢導演選擇以內化過後帶有距離感的主觀視角出發,同樣以青春的迷惘與躁動為題,處處不動聲色地深層撩撥觀眾心弦,精準刻畫這座港都散發的希望與失落、遊子乘載的茫然與成長等如此時代氛圍,而現在更是重溫這部電影一個再適合不過的時機。
鏡頭輕描淡寫地述說鄉下孩子面臨強烈情緒從四面八方衝擊而來的蛻變故事,那是一個正值迅速變遷的年代,也是面臨轉型動盪的時刻,眼前此群從澎湖風櫃漂至高雄的幾個少年,曾經涉世未深、年少輕狂、血氣方剛也叛逆不安,終日遊手好閒打架滋事,對未來看不清楚卻仍懷抱悸動與憧憬,不告而別來到了看似充滿機會的繁榮港都,在陌生的海市蜃樓裡,他們唯一的可以揮霍的就是青春。
「從風裡走來就不想停下腳步,如果歡笑可以驕傲我們要它響亮;向風裡走去就不能停下腳步,如果年輕凝成淚水很快就會吹乾。青春正是長長的風,來自無垠、去向無蹤 ......」
李宗盛滄桑嗓音內斂蘊含著無以名狀的隱隱作痛,《風櫃來的人》模糊電影世界與真實社會的界線,我們在安逸的家鄉可以渾噩度日拒絕接受現狀,但要在大城市裡憑著雙手生存,則必須適應環境學會立足於喧囂之中,那是身不由己的台北夢,也是歐洲色彩大銀幕的高雄夢,但台北始終不是他們的家,猝不及防的生離死別來回走了幾遭,在漠然無奈的眼神、無力改變的挫敗過後,彷彿於時光流逝的埃塵中終究認清了,雖然父母給不了自己翅膀,然而家鄉、記憶與門前椅子上永遠缺席的身影早已在無形間深深扎根於這群風櫃少年的心裡,早晚都是要回去的,故鄉是歸屬,是我們的立足點,大步站上椅子聲嘶力竭開始叫賣,面對青春的謝幕,沒有一點保留,沒有一絲躊躇。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風櫃來的人》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Kristin
Kristin
創有粉絲專頁「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東吳中文畢,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電影文集《光影華爾滋》,文章散見各網路媒體,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