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通譯的現實與原民會自以為的政績——順便來檢視街頭原運的訴求到底達成多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畫面來源 : 原民會成立25週年活動

畫面來源 : 原民會成立25週年活動

原民會25週年了,始終沒有擺脫「理蕃會」的嘲笑,當然我們都同意是因為原住民族自治與土地返還的主要訴求始終懸宕,蔡英文上任不久後一眾政府高層奔走將私人土地排除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之外,導致部落面臨開發仍然是狗吠火車,這也是這一代原運菁英要背負的包袱,在這群人之中Icyang Parod(夷將·拔路兒)自然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們說原民會對很多事都後知後覺,都像是替中華民國以蕃治蕃也不是沒有道理。別的不說,就拿今天主委在台上用母語宣稱的政績:「各級政府機關應聘請通譯傳譯」的規定,實際上不僅文化部開脫請通譯是「視需要」再來做就好,連我們隨機實測與詢問各位朋友,得到的答案都是「沒有通譯」。好一點的會問你要不要轉接去原民處,但沒有就是沒有。所以我們真的是只能跟主委說好了就好了,不要把場面弄得好像我們不嘲諷你都不行,你今天可以在總統跟院長的面前用族語來致詞,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是主委。你背後有一整面螢幕的翻譯。請問原民會有沒有自己去實測,打電話去各機政府機關問問看有沒有通譯?你覺得他們都跟你主委一樣,隨時幫你準備好稿子讓你唸、幫你打開投影幕放翻譯嗎?

更深一層來講,已經編列預算要來執行的雙語國家政策,以其排除其他國家語言資源與空間的巨大影響,我們沒看到任何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溝通努力,國發會用KPI合理化種族歧視的目標都願意視而不見,主委你會致詞有甚麼用?原住民族人現在在辦公時已無法請到通譯,十年後這個島嶼除了英語跟華語,其他語言生存空間都要被壓縮,你面對這個險峻的情況,到底有甚麼好驕傲的?順帶一提,國發會主委最近又採用了新的說詞,叫做「我們可以學新加坡」。先不論英語本來就是人家的殖民者語言,請國發會主委看一下人家新加坡推動的語言政策,從大力推廣英語到保存華語的努力,其他語言的發展空間仍然不足——你說他們馬來語與淡米爾語同列官方語言了,那我們就先問國發會主委,請問台灣國家語言一律平等的實踐,你有沒有打算要做?要怎麼做?你說要一起推動沒有衝突,那麼請問台灣沒有官方語言的前提下,你要怎麼保證這不是另一種「隔離但平等」的種族歧視政策?

至於原民會今天在慶祝25週年,主委是當年帶領原運的重要領袖,那我們要來請問主委,街頭原運的訴求,你們達成幾項?當年你們說「國家應充分保障原住民行使自治權」,結果你任內排除私有地於原住民族土地之外,現在原住民族要在自己的部落反對開發,要看中華民國跟財團的臉色,你好意思嗎?當年你們說「國家的各級議會中,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原住民代表。各級議會中,有關原住民各項議案,原住民代表擁有最終否決權」,結果呢,原住民族有被充分賦權嗎?中華民國有尊重諮商同意權嗎?獵人都要靠特赦才能活下來,你好意思嗎?當年你們說「原住民有恢復固有姓氏的權利」,固有名字是恢復了,但原來中華民國還是要強加翻譯,命名的權利原來是附加條件,原民會25週年族人仍在承受被漢譯的結構暴力,你好意思嗎?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25年前在追求原住民族權利與自治,25年後站在台上的主委,變成了要「展現台灣多元族群的價值」,權利都沒有返還,何來多元?何來價值?

我們願意期待一個從族人角度來思考政策的原民會,一個將原住民族權利放在中華民國需要之前的原民會;至少不會是現在這一個,睜眼說瞎話的、將不存在的政績拿來沾沾自喜的原民會——25年了,從街頭到體制,原民會還記得自己的初衷嗎?

歡迎追蹤分享,自由留言討論。

Buan月亮說話臉書

Buan月亮說話Instagra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uan月亮說話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2022/05/05
被過時低俗的形容震驚的我們,只能說,拿人類動物園的概念來做2022年的YT節目,你以為你很愛原住民,但你做出來的節目,只是在重演Saartjie Baartman的悲傷故事。
Thumbnail
2022/05/05
被過時低俗的形容震驚的我們,只能說,拿人類動物園的概念來做2022年的YT節目,你以為你很愛原住民,但你做出來的節目,只是在重演Saartjie Baartman的悲傷故事。
Thumbnail
2022/03/01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2022/03/01
一個代表性嚴重不足的民意決策機制產生的法律,不看時代演進產生的性別爭議、不看當時副主委荒腔走板的言論,也不論明明原民會可以採登記制或加註制的建議,只是因為「反正立委沒有異議啊」,就拿來當擋箭牌。
Thumbnail
2022/02/13
釋憲案外溢的不必要的指控跟爭議,都是因為中華民國未積極推動土地返還、未積極肯認自決自治而引起。既得利益者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認定國家之所以要辨認原住民,是因為要給予福利跟優惠;但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本就不需要國家認證。
Thumbnail
2022/02/13
釋憲案外溢的不必要的指控跟爭議,都是因為中華民國未積極推動土地返還、未積極肯認自決自治而引起。既得利益者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認定國家之所以要辨認原住民,是因為要給予福利跟優惠;但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本就不需要國家認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這是寫在4月1日釋憲宣判違憲之前的投書。言詞辯論案是1月17日,投稿發布於1月底。原發佈於臉書粉專和投稿至自由時報電子報) #輸了你贏了世界又如何 #我的名字那麼長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Podcast【Umav如何了!】母語質詢是在壓迫?你知道30年前就有布農青年堅持用母語出庭嗎?節目內容文稿。從立委以母語質詢事件,分享原住民族群為權利抗爭的歷史~
Thumbnail
Podcast【Umav如何了!】母語質詢是在壓迫?你知道30年前就有布農青年堅持用母語出庭嗎?節目內容文稿。從立委以母語質詢事件,分享原住民族群為權利抗爭的歷史~
Thumbnail
我們首先應該釐清一點,那就是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就像海面的泡沫,並不是什麼穩固的東西。假設原運把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當作目標,並將這目標寄託在三五十年內,那麼這運動失敗的概率約為百分之百⋯⋯
Thumbnail
我們首先應該釐清一點,那就是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就像海面的泡沫,並不是什麼穩固的東西。假設原運把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當作目標,並將這目標寄託在三五十年內,那麼這運動失敗的概率約為百分之百⋯⋯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前些日子,我在臉書看到有朋友轉貼管中祥老師訪問巴奈的影片。當時並不知道有這樣的社運,一場攸關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社運。影片的下方提到他們歡迎所有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前來幫忙,不然在一個人數少的情況之下它們有可能會被清場。不知如何,或許是某種使命感使然,所以我去了。
Thumbnail
前些日子,我在臉書看到有朋友轉貼管中祥老師訪問巴奈的影片。當時並不知道有這樣的社運,一場攸關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社運。影片的下方提到他們歡迎所有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前來幫忙,不然在一個人數少的情況之下它們有可能會被清場。不知如何,或許是某種使命感使然,所以我去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