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火塘|位置相對,原運之局內局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歡迎回到原獨火塘。這是進入春天之後的第一次火塘聚會,讓我們延續「觀點差異」的主軸,談談原住民與非原住民的相對位置。如果對這個位置的認知不清,輕則造成非原住民與原住民之間的誤會,重則導致原運者搬磚砸腳,傷害原運。
raw-image

世界各地都有原住民陷入困境,但世界各地也都有個人、群體或組織,對原住民的訴求抱持友善甚至支持的態度。原住民運動的非原住民支持者通常抱有極大的熱忱,但這樣的熱情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常見的理由是:「不管我多麼努力,也無法獲得原住民的認同。他們永遠當我是外人。」

一般人通常都能夠同理這樣的抱怨,畢竟我們在生活中多少都經歷過這類情況。然而就是在原住民運動的這個領域,我們絕不能用同理心來打發所謂內人外人的分界。換句話說,任何同情原住民處境,願意支持原住民運動的非原住民,在跨出第一步之前有必要先了解:

關心原住民議題,或者參與原住民運動,不會使你變成原住民群體的一員。你永遠都會是外人。

我們舉 2017 年的土地抗爭運動為例:在長達數個月抗爭《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之後,原運場中出現了「沒有人是局外人」的呼聲,號召非原住民加入。這口號極富情感吸引力,許多人踴躍參與,在原住民與非原住民之間都獲得相當的好評,但其實這是一個自我矛盾且有毒的口號。怎麼說呢?

主權是原住民族主張一切權利的基礎。原運的所有主張,理論上不能脫離原住民族的主權,但「沒有人是局外人」卻正是這樣的一種主張。

當我們想像台灣有一個關於土地的「局」,且所有人都在局內,那就意味原住民族基於主權而對土地的主張,被馴化成國家想像共同體內土地分配的問題,是「所有人都在同一個標準上共同處理土地問題」的局面。這個「局」是不同脈絡下的人群可以自由進出的空間,變成一種公民的環境運動,而不再是揭櫫主權的原運場域。

當原運者為了壯大聲勢而邀請所有人,等於將原運的發聲權和主導權送到「所有人」手中。這對原運的傷害是根本性的,因為原住民族的主權主張也可以透過同樣的模式,被轉化成人道主義的關懷,從國際法的領域剝離出來,被放在國家內政框架下來處置。

我們在之前的火塘話題〈從主權到狩獵,在對手的文化和邏輯內作戰〉曾經提到,主權其實也不是一個萬無一失的概念,卻是世界各地原住民族要對抗現代國家體系和國際體系時唯一可用的「子之矛盾」。如果放棄了這唯一的工具,最後的下場就是被馴化和同化。

我們可以說,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對於同情原運的非原住民來說,理解這一點或者有助於解開「他們永遠當我是外人」的不滿。畢竟這是事實問題,不是原住民個人意願問題。比這更重要的是,原運者必須對所謂的內人外人有清楚的意識。這個分別不在於對方的個人道德高低,或者對方出身的文化優劣,單純只因為原住民族是歷史不正義的造物,而要消除非原住民和原住民之間的差異,就必須矯正歷史不正義,這正是原運的主張。至於有時候原運者不夠清醒,急功近利貪圖眼前,喊出「沒有人是局外人」之類的口號,也是一種消除歷史不正義的方法,但卻是透過放棄原住民族主權的自殺方式來達成。

今天關於立場的問題就談到這裡,最後請諸君讀取一則【原獨語錄】,期待下次火塘再見。


原獨語錄 059|當你有源頭的不正義,立什麼法,建什麼國,都有「源頭不義」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6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25
我們透過每週一次的原獨火塘向大家推廣觀念:火塘是一個人群生活、聚會、凝練共識、消解分歧的地方,是一個地理上、文化和概念上的共同空間。我們希望向所有不熟悉原住民文化的人說明:把握這樣一個空間理解,也就找到進入原住民的世界門徑。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8
文明和自然恆常處在競爭狀態,原住民的生存方式雖然也和自然競爭,但競爭被層層規範與儀式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像癌細胞蔓延不受控制。文明社會,尤其我們現在身處的這個全球化的文明社會,是以追求成長和富裕繁榮為基調的社會,這就將人類置於一個與大自然作對的危險處境。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2021/11/11
當前全球原住民族面對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一點:要說服現代國家承認雙方的價值與規範體系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只要原運不滿足於年復一年少有成果的抗議,遲早必須重回這條漫長但非走不可的道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原住民試圖以名字來突顯身分、引起注意、強調認同,並不表示名字和認同(就如外界所以為)就是一回事。事實上就像卡森的經驗所指出,所謂「真正的原住民」是個虛妄的概念,就像「真正的台灣人」是個虛妄個概念。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我們也不是說你們話當年,訴求就應該每一項都達到才叫做負責任啦,可是還我土地跟追求自治,甚至基本的命名權都還在路上,原民會25週年,請問族群主流化的目標在哪裡?階段性任務在哪裡?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指出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暴力結構因而更為急迫,如果放任制度繼續複製不平等的處境,對抗在語言、文化與再現文化的權力上起身對抗,那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進一步認清加害者的面孔。
Thumbnail
我們首先應該釐清一點,那就是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就像海面的泡沫,並不是什麼穩固的東西。假設原運把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當作目標,並將這目標寄託在三五十年內,那麼這運動失敗的概率約為百分之百⋯⋯
Thumbnail
我們首先應該釐清一點,那就是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就像海面的泡沫,並不是什麼穩固的東西。假設原運把取回土地、主權獲得承認當作目標,並將這目標寄託在三五十年內,那麼這運動失敗的概率約為百分之百⋯⋯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Thumbnail
原運的所謂接受不接受,內人或外人,判准在於是否共同承擔歷史不正義,是否分享一個主權主張。由於非原住民現實上不可能與原住民共同承受歷史不正義的後果,當然也就不可能在原運場中被當作原住民來接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