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小資族1> 只要F.I.不用R.E.的財富自由目標

2021/12/1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為上班族打造的理財規劃
前言:
近年來財富自由、提前退休(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縮寫“F.I.R.E”的主題推陳出新。在網路論壇似乎人人都是股神或是網紅,每個成功的企業家在多早的時間就完成多大的目標。看完不少評論、討論、書籍、Youtube影片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畢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無法做到,能做到的人也不見得會舉體完成,或能完成的回頭分享的資訊也不適用於所有人。
後來有時間想覺得癥結點在於每個人要求的不同,要先說結論的話就是: 「人人都應該致力於財務自由,但不是人人都需要提前退休」。換句話是財務自由跟錢很多並不劃上等號,當你累積夠大的底能轉由被動收入支付生活所需,它帶給你的自由就不需要拿最重要的「時間」與「健康」去換取最急需的「金錢」。開始提筆寫主要是想要完成幾件小事:
  • 紀錄心得: 有時候路程比結果更重要,不想等到多年後才回頭紀錄,比較想要把過程的點點滴滴適時反映出來。就像蘋果執行長庫克說的 “Let your joy be in your journey — not in some distant goal” 不要在遙遠的目標尋覓快樂,更要在路途之中享受。
  • 集思廣益: 跟不同的人討論總能有新的啟發,有人走的比我多十幾二十年,有人剛開始起步。不用當高手,只要能從身邊的高手學個兩招就好。
  • 改變觀念: 有人說「窮」出在思想上,確實無比的貼切。看過很多的美國人賺$100,能透支花出$150, $200, $500…過著只有今天沒有明天的開銷。富有的人比較常能接受delayed gratifications (延後享樂)看事情遠一步。

從公司的財務分析看個人理財
一開始會對財富自由這個主題有興趣是因為我白天的工作就是財務分析,做久了真的是多大的數目都看過,反而談到錢比較雲淡風輕一點。畢竟,如果不看破紅塵、跳脫柴米油鹽的束縛勢必無法客觀的剖析。
有趣的是,我旁邊的財務同事一個個比我更精打細算,每個都把生活中的各種開銷土法煉鋼的用Excel或Power BI Dashboard去編預算。現在就來聊一些大部分人都有的經歷,看看有什麼方法能做出些微的改變但巨大的成果。
一家公司的P&L(損益表)跟個人理財習習相關,以下簡單複習一下:
Profit 收益= Revenue利潤 — Cost成本— Expense支出
一般人有點分不清成本跟支出的差別,概括的區別是成本是付出來換取利潤的,而支出則是之後公司產出的其餘開銷用來維持營運所需。
用生活的例子來說,成本可以是所得稅,因為有賺才需要付,因此有直接關係。支出可以是房租,不論有沒有收入都需要付。總之,真正能拿來做任何用處的錢都需要扣除。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公司扣稅是在收益的階段,而上班族都卡在收入那一關就被徵稅,因此不論收入多高都不是單一能完成財富自由的方法。關於稅,我覺得可以單獨開好幾個章節,這邊暫時略過。
如果把Income說成第一個變數,Cost第二,Expense第三;要達成財富自由成功的方法要三者都最大化,才能徹底落實開源節流的原則。
有英文投資理財書把「開源」叫做"The Great Offense",「節流」當成"The Great Defense",的確是很貼切的描述,因為要把它當成是一場戰役或比賽才有辦法完全去了解並獲勝。
小資族的角色扮演
我們把視野先縮到最小,從日常的上班小資族角色說起。
撇開任何快速致富的路徑,如果務實的領著薪水,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逐漸增加一定的財富底子,開始投資,最後逐漸降低主動收入的依賴性。
註:以下想法適用於美國。
變數1: 收入
首先,要賺到多少才夠?
2010 Princeton University 學者針對美國有個關於「幸福與收入」對比的研究發現普遍的結論是個人(或小家庭一家之主)年收入達到$75,000美金以前收入跟幸福指數呈現顯著正比。超過$75,000後幸福指數持平,邊際效益遞減。
就此研究,當一家年收入低於七萬五美金,扣稅、扣房租、扣生活費、扣教育費…每一筆開銷支出都帶來大比例的財務負擔,所以比較辛苦。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概括性的研究,各個地區,家庭需求、生活開銷相差甚遠,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兩倍收入都不夠。也有人說這個數值要提高,尤其是考量最近通貨膨脹嚴重。僅供參考。
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年收入起薪大約在五萬到六萬左右(資料來源),因此上班前三到五年很多時候優越的表現可以預期薪資的成長。如果平均年收入低於七萬五,那第一個目標可以大量投資在自己身上,培養硬實力目標升遷、加薪、或轉行直到超越上述標準。這樣之後才有buffer可以增加投資基金的條件。
(註:近期有新的研究推翻此一結論,但是秉持著這個研究的精神,我覺得依然有其參考價值。這裡要強調的不是一個硬性數字而是說要節流只能節到某個程度,如果無法開源,那打造財富自由不能只用「省錢」省出來而已。)
如何投資自己?
在不知道各行各業的差異性的前提下,我還是相信有兩大方面是永遠適用的:
  • 資訊分析的能力
  • 表達陳述的能力
如何把大量繁瑣的資料過濾、縝密的分析、看出趨勢、融會貫通、提出自己的見解、清晰的報告給總經理?只要中間有一環可以繼續進步就繼續培養。
如何談加薪?
這個主題我之前有另外寫過,附上連結 (談判能者)。
收入小結
我自己覺得主動收入的增加在職涯的前半段非常重要,因為投資需要時間的青睞,如果一開始開源偏少,就很難把握能投資的機會。懂得複利成長就知道這是好幾年後捧著好幾桶金都追不回來的黃金時期,能開源就要好好把握。這裡不是奉勸一天到晚兼差打零工就比較好,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長處在哪,或市場缺什麼技能是能學會的。


變數2: 成本/稅前稅後deductions
上班族一定很痛看到進來的薪資一大筆直接進到Uncle Sam的口袋裡。的確,談到收入就不能不說美國高昂的稅務負擔還有各項雜支。
我發現出社會都不教關於公司的各種福利或退休計畫,因此這邊整理一些最常見的。
  • 1. 401K or 403B — 退休投資方案的好處是大部分公司會match一部份(e.g. 3–5%),而且Traditional可以降低現在收入的所得的稅,而Roth 401K可以降低未來的收益稅。大原則來說,不論Traditional或Roth最少都建議至少存到公司match的最高值,這樣可以好好把握住公司的福利。心態上,就想像這筆錢一直不存在,直到有一點退休可以拍拍肩膀謝謝年輕的自己。
  • 如果以上述的金額和個資為例,$75,000 年薪,公司match 5%,那麼一年就至少存$75000*0.05 = $3,750;此外公司的5%也是$3,750,所以一年10% = $7,500。但要記住,如果要離職,公司的match有時候沒有待到指定的那一天(例如該年12/31)也許就拿不到,但是自己存的永遠跟自己走。
  • 401K不是無敵的,而且它也有自己的上限。明文投資上限在兩萬美金左右 (個人:$19,500 for 2021; $20,500 for 2022);不應該是退休唯一的計畫,比較像是有紀律的投資部分退休保障。
  • 有些人交給公司的fund manager支配,所以好比說再30年退休,他們可能就會挑 2021 + 30 = ~2055年的Target day fund,我個人覺得時間站在自己這邊就相對大膽一點的投資比較高風險高所得的配置,但是要多conversative或aggressive就要做功課去衡量。
  • 有一個心得是不論用什麼方法,可以每一年結束把自己portfolio的表現跟S&P 500或其他指數做個對比,如果經常落後於大盤,可以考慮改變策略轉投大盤。關於退休金怎麼投資,以後再細聊。
  • 2. Roth IRA (or other IRA): 發現Roth IRA還要感謝我女友,上班一開始一直搞混Roth 401K 跟Roth IRA。Roth IRA一年一個人可以存的上限是$6,000 (年紀50歲之後可提升到$7,000,有收入上限)。它是屬於稅後的退休金投資方案。
  • Roth IRA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我自己建議不想只靠401K的小資族可以認真考慮。最大的好處就是未來的錢不用再經歷一次嚴峻的高昂稅徵,也沒有一定年紀需要開始提領的限制。一年$6,000攤成一年十二個月就是一個月$500,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是不好好計畫可能無法在拿完薪水付完生活費之後再拿出來,因此之前都努力在一年的第一季前三個月全部投資出去,這樣一年剩下有時間可以增長。也是因為這樣年初投資,常常年初都覺得自己cash poor。但是倒吃甘蔗的好處是到了年尾也比較輕鬆不會有其他目標沒有達成。
  • Roth (補充):存放Roth不限於當年的年底(12/31),期限一路延長到隔年報稅日(4/15),因此有寬限的時間去安排。另外,由於Roth有薪資上限,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存$6千,有一個算是廣為人知的後門叫做Backdoor IRA (參考文章),可以提供給高收入者繼續投資的機會。只不過隨著政府逐漸修法,這樣的福利可能會降低或受限。
  • 長期投資下來Roth IRA非常驚人,因為不只未來提出不用繳稅,甚至每年獲利都不用繳稅(因為已經在投資那關繳過了)。不要小看每年$6,000,如果未來30年單有過去S&P 500 30年10%回報率,那也有將近三百萬美金(15倍回報)。保守一點攔腰砍一半回報率到5%也逼近一百萬(5倍回報)。這一切追求的是投資的嚴謹紀律跟準確的制定目標。
  • 3. HSA: HSA全名是Health Savings Account。它的限制是需要配合HDHP (High deductible health plan)的健保方案。如果你不預期有大量醫療相關的開銷那HSA很可能是你最好的退休投資標的。
  • 先說為什麼HSA那麼吃香,因為它融合了401K, Roth IRA等的諸多優點。也就是它有三重稅務優惠。第一,繳進去的錢抵稅;第二,增長的獲利免稅;第三,在醫療相關的花費免稅。BONUS,有些公司會match一部份HSA的投資。
  • 因為福利太好了,所以政府給HSA的上限壓得很低(2022上限是~$3,650);要我排名的話我會先把HSA填滿、再完成401K任務、最後再量力達成Roth IRA。
  • 4. ESPP: Employee Share Purchase Plan。補一個ESPP的主題好了,有些公司會讓員工認領股票,一般以比市價低10–15%的價格買入,在六個月的投資窗口以較高價發放。在股價表現好的時候有大幅度成長空間,為的是刺激成長;而在股價表現不好的依然有回饋。我有問過同事說他們都會放嗎?結論是大部分的人會,因為雖然有機會成本可能可以去投資其他方案,但是事實上它就是額外給的酬勞,能夠放的人會盡量放。但我也聽過有人現金流出問題時,他們等不到六個月,就算有機會參與也放棄。
成本/退休小結:
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是人人皆知的基礎知識,可是關鍵點往往出在制定目標和執行的先後順序。也就是說先把投資的投資進去、必須花費放一邊、該存起來的放另一邊、剩下的才是可以自由支配。這樣不僅能花錢犒賞自己,也能花的心安理得。
(未完待續)
    JFan 財務分析
    JFan 財務分析
    美國出生的台灣人。專研財務分析和數據科學、曾任職英特爾、台積電、德勤顧問、PerspectiveUX創辦人等。 29,現在是超微的財務分析資深經理;負責整個資料中心伺服器雲端跟企業的財務。文章專注在美股、房地產投資、以及聊各種美國上班有趣的觀察。教你打造台灣人在美國的職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