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錯了嗎?老馬的狹隘種族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老馬)出書,一如往昔地贏得所有的鏡頭與版位。

老馬曾兩度宣誓成為首相、大概是目前世界上年紀最大的從政者,今年已經96歲。他之所以還能夠引起高度關注,不只因為他語不驚、死不休,還因為他在自己建立的獨裁政局裡掀起了波瀾:2016年以執政黨元老的姿態退黨並重組反對黨,2018年重新贏得政權並二度宣誓就職首相,2020年因內鬥辭職導致政變。

他要出書,總得要曝光一些政治內幕、回應政變以來的指控,或提出馬來西亞的新政治前景才能罷休。

果然老馬還是老馬,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老馬剛掀起的其中一個爭議:族群問題

老馬的“大馬”概念是相對比較狹隘的,他認為:“非馬來人如果依然保留自己祖先的身份特徵,就會分化國民的團結”。他在獨裁時期就已經充分展現這樣的思想,1987年在他執政時期發動的“茅草行動”就是一場以種族關係緊張為理由而發生的大逮捕行動。

當年許多被他逮捕的反對黨領袖在2016年以後都成為他領導的反對陣線的盟友,因此此言一出,除了敵對陣營,還有“曾經的盟友”跳出來反駁這樣的論點。尷尬的是,迄今只有華人的政治領袖出面回應,這證明大多數的馬來人,或者依賴馬來選票的人,暫時還不想炒作這個敏感課題。

回應者說了什麼?

公正黨總財政李健聰認為:“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包括全球化下的經濟發展、財團化的壟斷、貧富日益懸殊的不公正,而不是挑“用筷子”以及“語言”等文化標識來爭論不休。

不要阻止我用筷子吃烤肉啊啊啊啊啊啊

不要阻止我用筷子吃烤肉啊啊啊啊啊啊

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公正黨並不是一個左派的政黨,但卻有個特別挑“財團化壟斷”與“貧富懸殊”來說嘴的總財政。更何況公正黨還是一個跨族群政黨,2018年老馬便是在它的旗幟下勝選並宣誓就任首相,推翻了世界上歷史連續執政最久的政黨與其聯盟。結果曾經的夥伴挑出了最難搞的族群課題,公正黨的馬來領袖們卻沒有任何回應。

別告訴我這課題太老套、老馬的過時言論不值一提等理由,不得不承認大多數馬來人與老馬有一樣的想法,所以反對黨拼了幾屆都沒能拿下的江山,靠老馬就成功給打下來了。而且馬來人有這樣的“狹隘”想法並不奇怪,華人社會也不見得比較開放啊。

舉個例子好了。我有個小七歲的妹妹踏入社會工作幾年,幾次不愉快的溝通經驗讓她對馬來員工一言難盡,自然充滿偏見。我覺得我在批評我妹妹種族歧視之前,應該要思考的是:為何一個文質彬彬的大學畢業生,在踏入社會工作數年以後會讓她重建種族籓籬以應付現有的工作環境?更何況我這位妹妹從高中到大學都在國民學校唸書,還參加過數個月的國民服役,有不少馬來朋友,馬來文也很不錯。

我對行動黨大山腳國會議員沈志強的提問深感共鳴:“我是否缺乏“馬來西亞性”,僅僅因為我是個華人?“。我也同意,要不分膚色幫助任何有需要的人。

但是從沈志強的言論中也可以看到:僅僅使用華語,並不能改變馬來西亞。為了不會再面對國族或種族的質疑,你一定要同時能夠說中文、馬來文與英文;為了不陷入二分,沈氏在回應裡就很努力地在彰顯他閱讀的多元性,這讓他在種族議題面前顯得縱容又高尚。

可是,如果你的教育程度只允許你至少把其中一種語言掌握好,而你掌握的剛好是父母與家庭能夠溝通的唯一語言,而它剛好不是馬來文、不是英文,甚至不是中文的話呢?

昨天為了製作短片在街頭小販身邊站崗了數小時,他點餐前後自然地轉換了好幾個語言,包括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中文...但他根本不需要用馬來文,畢竟他又不是賣清真食品,馬來人根本不會光顧;最近也不用講英文,疫情時期根本沒有外國觀光客。

昨天為了製作短片在街頭小販身邊站崗了數小時,他點餐前後自然地轉換了好幾個語言,包括廣東話、福建話、潮州話、中文...但他根本不需要用馬來文,畢竟他又不是賣清真食品,馬來人根本不會光顧;最近也不用講英文,疫情時期根本沒有外國觀光客。

所以即便董教總也回應了,依然堅持母語教育是基本的人權,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但它推廣的還是簡體字的“中文”教育。即便也認為應該要尊重各族群的母語教育權利,但它實際所做的,還是對外把華人給形塑成了鐵板的一塊。

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與馬華副總會長陳德欽的言論我就在此略過了。民粹式的抬槓聽多了很累,重點是我找不到亮點。

獨立了64年,竟然可以在獨立前就開始糾葛的種族爭議中找不到亮點,就知道政變以後的政局有多無趣,只好重新炒冷飯,而且還熱不起來的樣子。

我就只想吐槽(反正總結也不會有亮點)

大人物在炒冷飯,小人物的日子還是要過,況且疫情還起起伏伏的。

大人物在炒冷飯,小人物的日子還是要過,況且疫情還起起伏伏的。

馬來西亞之所以如它廣告所說的“Truly Asia”(真實的亞洲),是因為它是各種文化的交匯點。麻煩的地方在於不同群體間差距有點大,共識極低,彼此並不會融合與同化,所以治理起來超級困難(動不動就變種族議題然後就會鬧得超級大,所以鄉民不能用理性來溝通,而且時常會有超乎理性的事情發生)。但也因此,多元又複雜的文化特色得以保留,而且還毫不客氣地大放異彩。

這也讓我一直關注一個問題:當“文化遺產”的概念逐漸被政治正確以後,已經有人開始用它來代替“種族”來強調自己的認同與特色,接下來大家會更理性地坐下來欣賞彼此還是變得更鬧?我超期待的(被毆)。

無論如何,種族觀念並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馬來西亞知名導演Yasmin Ahmad遺下的一系列廣告我很喜歡,其中有部不到一分鐘的廣告是為馬來西亞國油公司拍攝的“大馬獨立五十年紀念”廣告之一。它充分說明了這點(請看到最後的兩句)。

現實太骨感,有夢總是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right Fu-avatar-img
2021/12/14
八卦一問,這本書有沒有華文版本?
羅弄裡的阿四-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5
應該還沒有。要再等一等。
皓清-avatar-img
2021/12/13
如果聚焦在細小的族裔文化差異來分辨你我,那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很危險的。
羅弄裡的阿四-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14
嗯...可是,就很難不涉及文化差異呀。這是從上一代或上上一代就已經延續下來的問題。 比如上週政府因防疫而提出要禁止明年的節慶遊行活動,掀起軒然大波。中間也是很小的誤會或用詞不當所導致的,一旦被誤解、堅持這不是誤會而是刻意為之,它就是踐踏民族尊嚴的大事(畢竟穆斯林的節慶很少會進行遊行,只有印度裔與華裔比較會這麼做),即便警察會來抓也會不惜違法抗爭。
avatar-img
羅弄裡的阿四的沙龍
84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2022/05/03
今天已經是馬來西亞穆斯林慶祝開齋節的第二天了。 但在掌璽大臣於五月一日宣布以前,我們一直以為五月三日才會開始慶祝開齋節呢。為此網路上一片哀嚎,有人抱怨食物還沒準備,衣服還沒洗等等。 為什麼開齋節會被提前了一天呢?有網民笑說,那都是“月亮惹的禍”。
Thumbnail
2022/05/03
今天已經是馬來西亞穆斯林慶祝開齋節的第二天了。 但在掌璽大臣於五月一日宣布以前,我們一直以為五月三日才會開始慶祝開齋節呢。為此網路上一片哀嚎,有人抱怨食物還沒準備,衣服還沒洗等等。 為什麼開齋節會被提前了一天呢?有網民笑說,那都是“月亮惹的禍”。
Thumbnail
2022/04/21
我以為努力參與這個過程的人應該不會輕易看扁身邊一起努力的其他人。 果然我還是太天真了嗎?
Thumbnail
2022/04/21
我以為努力參與這個過程的人應該不會輕易看扁身邊一起努力的其他人。 果然我還是太天真了嗎?
Thumbnail
2022/04/08
有個神奇的朋友竟然在上班日安排了一場泥巴探險活動,光用想的都興奮到模糊。後來我才知道,這本來是安排給小朋友的活動,只是被我們一團想翹班的人給硬生生撐成了大人團。
Thumbnail
2022/04/08
有個神奇的朋友竟然在上班日安排了一場泥巴探險活動,光用想的都興奮到模糊。後來我才知道,這本來是安排給小朋友的活動,只是被我們一團想翹班的人給硬生生撐成了大人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近日內,《我姓石》紅遍抖音、Instagram 等社群,以其順口溜般的節奏感搭配詼諧的舞蹈動作獨樹一格,蔚為風尚。 適逢前天 (11/15)在總統大選的話題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忽然靈感乍現,把相關要角的心境套入「我姓石」的格式,寫下了市井小民的觀察心得如下: 我姓馬,整合藍白一堆咖
Thumbnail
近日內,《我姓石》紅遍抖音、Instagram 等社群,以其順口溜般的節奏感搭配詼諧的舞蹈動作獨樹一格,蔚為風尚。 適逢前天 (11/15)在總統大選的話題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忽然靈感乍現,把相關要角的心境套入「我姓石」的格式,寫下了市井小民的觀察心得如下: 我姓馬,整合藍白一堆咖
Thumbnail
各位回頭想想阿扁的第二任,是不是政治衝突強度變大,議題內容反倒沒什麼人去談,反正你藍的綠的站對面就是混蛋?你有這種認知的要感謝馬金啊,尤其是偏藍的家庭,所謂鋪天蓋地的綠媒抹黑就那幾個人推的。
Thumbnail
各位回頭想想阿扁的第二任,是不是政治衝突強度變大,議題內容反倒沒什麼人去談,反正你藍的綠的站對面就是混蛋?你有這種認知的要感謝馬金啊,尤其是偏藍的家庭,所謂鋪天蓋地的綠媒抹黑就那幾個人推的。
Thumbnail
1970年馬英九、趙少康、郁慕明、吳敦義等人,在美國組成「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其目標在於號招美國的右派對抗親共的左派,遭他們檢舉不愛國的人,都被剝奪了回到台灣的資格,體現了當時只要不「忠貞愛黨」,都會是「中華民國」的敵人,他們的行為可謂是踩著台灣人的血往上爬的最佳案例。 「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
Thumbnail
1970年馬英九、趙少康、郁慕明、吳敦義等人,在美國組成「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國聯盟」,其目標在於號招美國的右派對抗親共的左派,遭他們檢舉不愛國的人,都被剝奪了回到台灣的資格,體現了當時只要不「忠貞愛黨」,都會是「中華民國」的敵人,他們的行為可謂是踩著台灣人的血往上爬的最佳案例。 「全美中國學生反共愛
Thumbnail
果然老馬還是老馬,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老馬剛掀起的其中一個爭議:族群問題。
Thumbnail
果然老馬還是老馬,這篇文章就來梳理一下老馬剛掀起的其中一個爭議:族群問題。
Thumbnail
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在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夥。
Thumbnail
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在尋找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夥。
Thumbnail
三天前,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內部掀起了一場有意思的論戰...
Thumbnail
三天前,馬來西亞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內部掀起了一場有意思的論戰...
Thumbnail
國民黨粉專發佈了名為「青年國民黨員,到底在想什麼?」的影片,很開心支持國民黨的年輕人是這麼想,因為他們的論述,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Thumbnail
國民黨粉專發佈了名為「青年國民黨員,到底在想什麼?」的影片,很開心支持國民黨的年輕人是這麼想,因為他們的論述,讓人完全看不到希望。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70歲的馬英九越來越活躍,談起「港版國安法」時,冷不防地又把蔡政府早先強行通過的一連串國安法案給扯下水,直言蔡政府自己也「不遑多讓;甚至在外「巧遇」蔡英文時,馬英九也把握住機會當面訓斥蔡政府「不知檢討」。此外,向來嘴上不饒人的台灣閣揆蘇貞昌,要馬英九少講「九二共識」時,也被馬英九回擊
Thumbnail
撰寫:楊騰凱 70歲的馬英九越來越活躍,談起「港版國安法」時,冷不防地又把蔡政府早先強行通過的一連串國安法案給扯下水,直言蔡政府自己也「不遑多讓;甚至在外「巧遇」蔡英文時,馬英九也把握住機會當面訓斥蔡政府「不知檢討」。此外,向來嘴上不饒人的台灣閣揆蘇貞昌,要馬英九少講「九二共識」時,也被馬英九回擊
Thumbnail
差不多半年前,對於發生轉向的中國局勢何以至此,有過一個深度的思考,恰好,臺灣這邊柯綠剛分手,姚文智大綠小綠代表臺灣價值論新聞發酵的時候——一種無意識的唯我獨尊論。
Thumbnail
差不多半年前,對於發生轉向的中國局勢何以至此,有過一個深度的思考,恰好,臺灣這邊柯綠剛分手,姚文智大綠小綠代表臺灣價值論新聞發酵的時候——一種無意識的唯我獨尊論。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Thumbnail
新加坡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了一位堪稱「政治家」的人物,那就是現任總理馬哈地。馬哈地當年跟李光耀頗有「瑜亮情結」,當然就是因為他的才能與李光耀有等量齊觀之處,但最重要的是,他和李光耀都是使命感極重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