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劇|故事工廠|我們與惡的距離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延續著電視劇的熱播與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搬上了劇場的舞台。好奇編劇會如何濃縮精華的部分,以及聽說觀眾可以跟著投票決定最後的結尾,於是想親自體驗參與感。

本文不討論劇情延伸的議題,單純依照觀看的感覺與大家分享。

以下是故事工廠釋出的片段,而文章部分可能會有劇透的部分。

在開演之前,主辦單位會請大家連結LINE BOT,並先回答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能夠引導觀眾快速進入劇情並產生連結,而開始思考自己對這幾個狀況的看法。
─ 看過電視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版嗎?
─ 支持死刑嗎?
─ 是否贊成殺人者因為在犯案當下精神疾病發作,而有可能減刑或是無罪?

本場舞台劇有2個讓觀眾參與的問題,而這2個投票會影響整個劇情的發展。

讓觀眾參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覺得是否應該執行死刑?

本場舞台上請了真正的法官和演員一同參與,也開放現場觀眾提問。我記得當天的提問中,有人詢問法官是如何判斷犯人思覺失調或是精神疾病是否為真,法官針對問題給了相對應的回答。這個互動環節讓人覺得自己有實際加入這個劇情,而不是只有單向觀看。唯一比較可惜的地方是,當天2、3樓並沒有準備麥克風讓觀眾提問,所以提問的人只能靠自己的音量大聲說出他的問題。
本場觀眾回答「是」的人多於「否」,因此決定行刑。行刑的當下「砰!砰!砰!」每一下槍聲彷彿讓空氣瞬間凝結,聲聲打進我的心裡,每一聲都讓人感覺特別糾結,當下的情緒也瞬間感到沉重。

讓觀眾參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你覺得是否應該立刻停止直播?

當時社工師正在安撫情緒不穩的應思聰,無意間透過電視發現社工師不斷有和警察聯繫,因此情緒更加激動。這邊是讓大家決定你是否會覺得題材很轟動而繼續觀看,這場大家選擇了停止繼續觀看。看到電視停止直播的應思聰,情緒漸漸平穩了下來。
但在散場的時候,聽到許多人表示如果是平常一定還是會看下去的,只是想看看劇情怎麼發展,加上喬安的台詞,讓人覺得好像非選「停止觀看」不可。


整齣舞台劇中,劇情的編排十分精彩,並且有幾個地方特別讓我熱淚盈眶

媽媽與大芝的互動

「媽媽沒本事,只存到這樣,以後你要自己想辦法」
「大不了我和你哥去陪你爸,你一定要重新開始」
媽媽讓大芝改完名字以後,講出來的這些話讓人感到鼻酸不已,他是需要經過多大的煎熬,經過內心多少掙扎,才能講出這些話。
兩個演員的感染力十足,講出台詞的語氣立刻就能讓人陷入那個情景,很揪心很難過,尤其是大芝從後方抱住媽媽的舉動,讓人可以感受到彼此的不捨。

宋喬平與應思聰的互動

「如果你把每個社會事件的責任都攬在身上,宋喬平你不累嗎?」這是社工師宋喬平的老公,精神科醫生對她講過的一段話。宋喬平總是希望對每個個案負責,對待每個人都希望以同理心對待。
在他和應思聰對峙時刻,雖然在停止直播後應思聰有相對緩和,但真正卸下武裝的是宋喬平講出了「我也很想念我的媽媽........」,那瞬間彷彿突破了應思聰的心房,從原本的激烈揮刀漸漸轉換成平穩。
這一幕除了讓我感受到演員情緒上的轉折,也能感受到有一方認真且真心在為另一方著想。


看完演出可以感受到故事工廠的用心,節目單裡面也整理了近期的相關新聞事件和採訪相關單位,以及劇組和演員是如何為這齣舞台劇進行的努力。但有幾個地方可以加強。

精神科醫生的意見

從一開始的劇情,律師就希望新聞媒體可以製作專題,讓大眾理解思覺失調者。而會影響實際判決的,大多都是鑑定醫生的證明。雖然明白戲劇大多闡述是和媒體輿論以及大眾觀點比較相關,但既然特別邀請了法律以及醫療相關的人員到場,而專業人士的回答大多都圍繞著精神科醫生的判斷,劇情的內容是不是也可以增加一點這樣的觀點。

應思悅的重要性

作為應思聰的姊姊以及李大芝的房東,這個角色是很重要的,他是除了律師以外和雙方都有關係的連結。不管是在法院外為了捍衛弟弟的吶喊,以及為了家人般的大芝和弟弟而和未婚夫的爭執,在我心中的份量都是很重的。但或許是舞台劇的時間配置,應思悅的情緒一直無法清楚傳遞到我的心中。


舞台劇的最後台詞是

「不管是什麼人,好人、壞人、有錢人、窮人,我們都看著同一片星空,看得到黑暗,也看得到希望。」

希望看完這齣戲,你也能帶著這句話以及這份感動回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ss Remi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Miss Rem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5/20
打開電視,新聞台轉來轉去,這台是烏俄戰爭系列報導,那台是民眾瘋搶快篩劑,或者是哪裡的兒童因為確診而不幸過世。一瞬間生活周遭彷彿只充斥著這樣負面的消息,加上這幾個月的工作緊湊,內心一直有股悶悶的感覺,但是卻無從宣洩。想趁著休息時間打出來的文章,不知道為什麼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Thumbnail
2022/05/20
打開電視,新聞台轉來轉去,這台是烏俄戰爭系列報導,那台是民眾瘋搶快篩劑,或者是哪裡的兒童因為確診而不幸過世。一瞬間生活周遭彷彿只充斥著這樣負面的消息,加上這幾個月的工作緊湊,內心一直有股悶悶的感覺,但是卻無從宣洩。想趁著休息時間打出來的文章,不知道為什麼打了又刪,打了又刪。
Thumbnail
2022/03/08
我很喜歡【青春住了誰】這首歌裡面寫的一句話叫做過往值得了現在,好多以往的習慣都潛移默化變成現在的日常。過去的堆疊而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3/08
我很喜歡【青春住了誰】這首歌裡面寫的一句話叫做過往值得了現在,好多以往的習慣都潛移默化變成現在的日常。過去的堆疊而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Thumbnail
2022/02/09
傻子與白痴 ─ 夜長夢少 (Till 5:10 a.m.)是一張適合獨享的專輯,第一次聆聽或許會感覺有點難理解甚至有點無法接受,那是一種比較不常見的敘事方式,加上歌詞需要一些時間沉澱,很容易會放棄這張專輯。但第二次播放卻能感受到在一片寂靜中被滿滿的溫柔包圍,會清楚感受到樂者想向你訴說的故事。
Thumbnail
2022/02/09
傻子與白痴 ─ 夜長夢少 (Till 5:10 a.m.)是一張適合獨享的專輯,第一次聆聽或許會感覺有點難理解甚至有點無法接受,那是一種比較不常見的敘事方式,加上歌詞需要一些時間沉澱,很容易會放棄這張專輯。但第二次播放卻能感受到在一片寂靜中被滿滿的溫柔包圍,會清楚感受到樂者想向你訴說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以一起戲院槍擊案為主軸,透過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人權律師、記者、醫生、社會大眾等角色,來看待這事件的後續效應。接露每個角色背後善與惡的一面。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為背景,描述加害者、被害人家屬的心理狀態,涉獵的範圍還包括媒體間接殺人、精神病患者康復問題等等,議題龐大卻沒有失焦,每部份都有條不紊地既牽動觀眾的心,又留有思考空間,的確是近年「不可不看」的台劇。
Thumbnail
四年前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台劇, 但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當初想討論的議題現在似乎仍舊沒有改變。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四年前掀起一陣討論熱潮的台劇, 但經過這些年的風風雨雨, 當初想討論的議題現在似乎仍舊沒有改變。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延續著電視劇的熱播與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搬上了劇場的舞台。好奇編劇會如何濃縮精華的部分,以及聽說觀眾可以跟著投票決定最後的結尾,於是想親自體驗參與感。
Thumbnail
延續著電視劇的熱播與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也搬上了劇場的舞台。好奇編劇會如何濃縮精華的部分,以及聽說觀眾可以跟著投票決定最後的結尾,於是想親自體驗參與感。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說起以刑案為劇本藍本的作品,不知道大家會想起哪部作品呢?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作品由一件隨機殺人案為開始,由不同持分者的角度去看隨機殺人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出色的劇本設計、演員們扣人心弦的演技,成為人們口中的佳作。
Thumbnail
國慶日這天,我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故事工廠 同樣精彩,同樣鑽進心裡的糾結。但不得不說,劇場的詮釋與現場互動公投決定劇情走向的方式,比起電視劇的漸進式消化吸收與深入,劇場版多了一些濃縮式的迫切思考與抉擇。倒數一分鐘,一條人命就掌握在你手中;一分鐘,你的任何選擇都將是你與惡的距離。這樣的
Thumbnail
國慶日這天,我看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故事工廠 同樣精彩,同樣鑽進心裡的糾結。但不得不說,劇場的詮釋與現場互動公投決定劇情走向的方式,比起電視劇的漸進式消化吸收與深入,劇場版多了一些濃縮式的迫切思考與抉擇。倒數一分鐘,一條人命就掌握在你手中;一分鐘,你的任何選擇都將是你與惡的距離。這樣的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因為不喜歡看戲的緣故,剛好支持獨立書店三餘,就買了劇本來看(也比較省時),也正好是為月底的講座做個準備,畢竟這齣劇就是為了在社會平靜的江水中掀起一波漣漪激起一點思辨。 當然,主題上仍是以隨機殺人作為主軸,但在襯托主題上也旁帶了許多重要的議題,例
Thumbnail
《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因為不喜歡看戲的緣故,剛好支持獨立書店三餘,就買了劇本來看(也比較省時),也正好是為月底的講座做個準備,畢竟這齣劇就是為了在社會平靜的江水中掀起一波漣漪激起一點思辨。 當然,主題上仍是以隨機殺人作為主軸,但在襯托主題上也旁帶了許多重要的議題,例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這部的題材就很吸引我 可能因為剛好高中有做過研究無差別殺人的小論文吧 不過內容也有點忘記了啦XD 就是很特別的題材 而且真的難得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整起事件 還有整個社會相對的反應.身邊的人該如何反應 媒體議題.精神病患者 時媛編花兩年田調超用心!! 感謝有人願意支持這個題材 獲得廣大
Thumbnail
一開始看到這部的題材就很吸引我 可能因為剛好高中有做過研究無差別殺人的小論文吧 不過內容也有點忘記了啦XD 就是很特別的題材 而且真的難得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整起事件 還有整個社會相對的反應.身邊的人該如何反應 媒體議題.精神病患者 時媛編花兩年田調超用心!! 感謝有人願意支持這個題材 獲得廣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