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在太平洋小島上的"虛擬貨幣"

2022/01/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世紀,新興的殖民主德意志帝國占領了印尼北面的一座珊瑚礁群島,我們後來稱作密克羅尼西亞的地方。 眼尖的殖民官員在其中一座叫做雅浦島(Waqab) 的小島瞧見了各村落的聚會所門前豎立著一塊又一塊的石板物,長的有點像早期台灣的牛車輪子的東西。
聚會所前面的Fei
好奇的德國人經過一番調查後才知道,原來這些圓形石板是島上的"貨幣"稱作 "費" Fei。“費”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重達四噸,石幣被磨得十分光滑,上面布滿了許多美麗奇特的圖案。
石幣的材料是從遙遠的帛琉群島用小舟載運過來的,是一種石灰岩霰石鑿制而成,上面有著很多花紋,這些圖案不僅精美,而且紋路很複雜,又很規整,每塊石幣上的花紋都是一模一樣的,好似同一個模子澆出來的。
有人認為石幣上的花紋,是村民用一種螺類的酸液侵蝕而成;也有人認為,那是土著用金剛石刻刀一條條地刻出來的。
有些Fei甚至比人還更高大
石幣越大,質地越好,該石幣所代表的價值便越高。但石幣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大小重量或是雕刻工藝上的展現,還包含了運送途中有多麼艱難,或這塊石幣是由某位有名的水手所運送的,像這些背後的故事都可以增加該石幣的價值。
島上的居民十分信任石幣內含的購買力,居民擁有石幣的數量和大小代表了財富的多寡。由於巨型石幣非常巨大笨重, 交易時是不移動的,只在石壁上標注自己的印記,當地人就承認石幣歸誰所有。
每年的某些祭典,Fei被全村男性通力合作拿出來展示
人類學家記載了兩則關於石幣有趣的民族誌紀錄,,一是在1898 年,德國政府決定要修築道路,以方便統治。於是命令島上的幾位首領將原先用珊瑚構築的道路改為可以行車的道路,但是沒有島民願意配合。
後來德國政府決定向抗命的首領徵收罰金,於是想到一個巧妙的辦法。德國政府派出一個人,走遍了那些抗命的地區去收取罰金。收取的辦法是用塗料再最有價值的一些「費」上畫上一個黑色的十字,代表該石幣已經被政府徵收了。
這個辦法真的很有效,那些愁苦的村民馬上就修好了連接島與兩端的道路,而且修得很整齊。現在,這些道路看起來就像公園裡的車道一樣。
當道路完成後,德國政府派出了幾個辦事人員,擦掉了畫在這些石頭上的十字。一閘眼的功夫,罰金抵銷了,幸福的雅浦島居民又重新獲得了他們的資本所有權,並且盡情的享受著自己的財富。
---------------------
第二則故事則是島上有一戶人家,他祖先曾在帛琉取得一巨大且質地佳的石幣,但由於運回雅浦島的途中遇上海難,石幣石沉大海,僅餘先人游泳渡海逃回村落。
但村民們仍相信,即便這塊安穩的沉默在大海深處的石幣已從眾人眼前消失,但理論上石幣依然存在的,只是不在擁有者家中,石幣的購買力並不會因為石幣所處的地點(深海的大鳳梨旁邊)而有所下降,所以這戶人家仍儲存了石幣代表的價值,得到了該石幣所代表的財富。
-------------------
縱貫數百年,深海石幣與區塊鏈貨幣這兩種虛擬貨幣竟如此的相似,都是"去中心化",並沒有一個國家主權的中央銀行來認定它們的價值。而是由人們普遍的共同記憶(區塊鏈)來認證。,只要人們相信它的存在與特殊價值,那麼無論是一塊雕刻過的石頭,還是黃金、紙鈔或者是一串存在在虛擬世界的0101數字串,都可以是"貨幣"。
雖然人們都看不見這枚深海石幣/虛擬幣,也沒有哪個政府或中央銀行保證它的價值,但島上的每個人都相信有它的存在與價值,所以願意拿真金白銀/勞動力來換,或者作為交易支付的媒介給任何願意收取的商家。
這些Fei 石幣也像是NTF 非同質區塊鏈貨幣一樣,可以被賦予貨幣以外某種更高的,包括炫耀,藝術,崇敬......等附加的社會價值。
石幣與區塊鏈貨幣都不需要被搬動,只需要在上面記數目前的歸屬,由社區的眾人普遍認證即可,即便這塊石幣已經沉入深海也絲毫不影響它的價值。
-------------------------------------
這樣看來,人類對"價值"的認定,事實上存在於社會的普遍認同與信用。而非那個"價值的載體"(無論它是石頭,貝殼,金銀,紙鈔或一串電腦數字)。
當島上所有人普遍信賴與認同這塊石頭有其特殊價值的時候,它的"精神存在"即有意義。
但若未來的某一天,區塊鏈貨幣跟石幣一樣被島民拋棄使用,或者不再被信賴為有價物,甚或被某個國家主權入侵禁止而消滅。
那麼它的價值也隨之消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2K會員
275內容數
一輩子都在國際金融領域浮沉,步入中年的人類學徒,熱愛烹飪美食之餘,喜歡在書海中考古金融史。在短視頻稱王的年代,依然熱愛用方塊文字,與朋友們分享人類學、歷史、金融、財經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