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份職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兩天讀了吳曉樂寫的書《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她也是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作者。

看著她的書,隨著書裡的內容,心裡時而喜悅時而沉重。但她敘事的方式讓我驚艷,尤其是用字遣詞,都讓我喜愛,正因為自己的形容詞少的可憐。

書裡深刻的記錄自己身為女人的親身感受,所用的詞句都頗有深度,我喜歡這樣的詞句,帶出來的意義,有時需要自己去揣摩去思想,好像自己也身在那個場景般的深入,更能體會她撰寫時要表達的真意。

文中有許多寫著身為女性的相關問題和一些我們明明知道卻無法改變的宿命,尤其是女人。(書還沒讀完,相信有更多的觸動)

其中有一篇最讓我動容:「叛逆期」。看完此篇,心裡的感觸超級深,文中敘述著因為她自己的叛逆,故意沒有將會遲歸這事告訴媽媽,媽媽獨自承受這份擔憂,甚至鼓起勇氣去她的同學家詢問,看看是否知道孩子的去處,直等到晚上十點半以後才回家的她,看見獨自坐在客廳,讓時鐘和電視看的媽媽,面無表情但實際上每根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早已經無力責罵她了。然而媽媽的心卻已被擔憂、恐懼以及孩子不懂事這些利器,割出一道道的傷痕,搞得身心疲憊,這種無奈感充斥全身。
讀完這篇的時候,我竟然流淚了,不只是她寫得深刻,而是彷彿能體會她母親那顆破碎的心。

尤其是經歷過自己的孩子也曾經無法體會我的心時,自然感同深受。

於是我想著自己的母親,還有我自己。曾聽我母親說過,因為不希望嫁入有長輩(公婆)的家裡,才會嫁給支身來台的軍人-我的父親。為的就是渴望某種心裡的自由,我想我是懂的。

三毛的作品《流浪的終站》裡“孤獨的長跑者”寫到自己的母親,在結婚前是籃球運動員,但結婚後不打籃球,打的卻是犧牲球。簡單的一句話,卻看出母親委身在婚姻裡的失去自己,只有家庭,無法再做自己喜歡的事。

自從成為母親後,自然是承擔許多的壓力,有時還帶有一絲絲的悵然。孩子們縱然也會帶給我無限歡喜,但我不得不承認,某些時刻,那股說不出的壓力卻是時時纏繞著我。

當孩子表現優秀的行為時,外人的稱讚也許帶來母親的驕傲,往往在其中也還看見一點點的不自在。但若孩子的表現行為異常甚或闖禍了,通常別人都會批評母親:「妳這個媽媽是怎麼教的?」「有沒有在管孩子啊?」。
許多的責難都是轉向母親,無論這個媽媽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都會讓他人像是撿到槍一樣,朝著母親掃射。不可否認的,“母親”是一份既沉重又承重的“職業”

其中的挫折和沮喪唯有成為母親的女人方能深刻體會。
母親需要承擔的比起父親顯然是多了許多,以作媽媽的心態,對孩子的教育通常會有兩種體認,一是,為了孩子好,非得認真仔細地教導著,深怕他們作亂,至少要成為一位品德好的人,不要成為社會的禍害。二則是為了別人看自己的眼光,怕身為母親的自己沒做好這個職份,至少我是這樣。

把孩子管的嚴格有很多時候是為了我自己,怕別人責怪我沒把孩子教好,於是在別人沒開口以前,我就已經先把自己釘死在這樣的觀念中了,不論在婆家或是在社會刻板的眼光裡。我們的上一輩是在這樣的教化中走過,她們也是歷經許多的批評指教過來的,或許他們不了解為何會這樣,但仍是苦著去經歷這一切。然而我發現會去責難媽媽這個角色的多半也都是女性,這不是很奇怪嗎?自己承受過如此不公的對待,卻仍然用一樣的模式去看待別的女人。是嫉妒?亦或是我都這樣妳也得跟我一樣的心態?難怪有一句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或許婆媳問題就是這種情況下衍生出來的產物。

好勝心也是壓垮自己的一根稻草,因為希望在別人眼光中能更好,受苦的便是我的孩子。
漸漸地,我發現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去批判著別家孩子的媽媽,雖然沒說出口,但心裡確實曾這樣想過。做我不喜歡別人對我作的事,面對這樣的自己,還真是羞愧呀,還好這已經是過去式了。
因為我決定放過自己,也饒恕釋放自己,為了往更好的方向前去,不再如此小家子氣。學習做個大氣的女人,走自己想走的路期待能擦撞出美麗的火花,至少眼光可以放的更遠,看的更明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在懷大寶時,參加過蠻多場的實體媽媽教室跟線上媽媽教室,在這一篇【當媽這件事】媽媽手冊到底有多好用:媽媽教室報名了沒? 有簡單分享過參加心得。媽媽教室的課程都很不錯,除了可以學到許多懷孕跟生產的專業知識,還可以免費領取澎湃的參加禮,幸運的話也有機會抽到額外大獎!這次先來介紹海苔醬參加過的
偉大的媽媽們在經歷了各種孕期及十級痛的生產後,千辛萬苦地終於順利把寶寶生下來!接下來的重心要回到媽媽身上,也就是坐月子的產後恢復期階段。你以為的產後恢復期好像沒什麼,只是躺在床上休息,吃吃月子餐,照顧新生兒而已,事實上產後的身體狀況百百種,這次海苔醬也特別紀錄第二胎的各種的產後不適,雖然有第一胎的產
Thumbnail
過去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賢妻良母,但現代女性不只是自我意識抬頭,也由於現實的考量必須分擔家計,於是如何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一直是許多媽媽們苦惱的問題。 以我自己為例,當初懷孕的時候前四個月出血需要安胎及充分休養,再加上整個孕期都呈現孕吐(反胃)及心悸的狀況,於是只能自願選擇離開職場,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關於媽媽這種東西真的是一千零一夜都講不完,之前上家族排列課的時候,剛開始聽到個案講媽媽,心中都會起各種波瀾,有時候是覺得「蛤?就這樣?」;有時候是覺得「天哪果然人比鬼還可怕,特別那個人是媽媽。」 就同時媽媽真的不好當,媽媽也同時是女人,活在一個通常對女人不太友善的世界上,但同時,罵媽媽也很難...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前在懷大寶時,參加過蠻多場的實體媽媽教室跟線上媽媽教室,在這一篇【當媽這件事】媽媽手冊到底有多好用:媽媽教室報名了沒? 有簡單分享過參加心得。媽媽教室的課程都很不錯,除了可以學到許多懷孕跟生產的專業知識,還可以免費領取澎湃的參加禮,幸運的話也有機會抽到額外大獎!這次先來介紹海苔醬參加過的
偉大的媽媽們在經歷了各種孕期及十級痛的生產後,千辛萬苦地終於順利把寶寶生下來!接下來的重心要回到媽媽身上,也就是坐月子的產後恢復期階段。你以為的產後恢復期好像沒什麼,只是躺在床上休息,吃吃月子餐,照顧新生兒而已,事實上產後的身體狀況百百種,這次海苔醬也特別紀錄第二胎的各種的產後不適,雖然有第一胎的產
Thumbnail
過去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是賢妻良母,但現代女性不只是自我意識抬頭,也由於現實的考量必須分擔家計,於是如何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平衡一直是許多媽媽們苦惱的問題。 以我自己為例,當初懷孕的時候前四個月出血需要安胎及充分休養,再加上整個孕期都呈現孕吐(反胃)及心悸的狀況,於是只能自願選擇離開職場,
Thumbnail
當孩子出生後,母親的身份逐漸取代了個人身份,生活重心圍繞著小孩。然而,教育體系仍未充分考慮雙薪家庭的需求,這需要我們對傳統觀念進行反思。每位媽媽都應該在繁瑣的角色中找到自我,不必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關於媽媽這種東西真的是一千零一夜都講不完,之前上家族排列課的時候,剛開始聽到個案講媽媽,心中都會起各種波瀾,有時候是覺得「蛤?就這樣?」;有時候是覺得「天哪果然人比鬼還可怕,特別那個人是媽媽。」 就同時媽媽真的不好當,媽媽也同時是女人,活在一個通常對女人不太友善的世界上,但同時,罵媽媽也很難...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提到回想過去婆婆刁難自己是一種「磨練」,還表示感謝婆婆曾經如此對待自己。猶記得當下讀到這樣的文字感到震驚不已,而類似的感受竟然也在閱讀《不存在的母親》這本書時又重新浮現。 到底是什麼樣的矛盾,會讓一位女性在極度不被尊重的情況下又心存感激?我所能想到的大概是「斯德哥爾摩症候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