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身份——是她的主動選擇,還是她的被動承擔?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相較於父親的固執或礙於生長背景的影響,對於成功的樣態總有某種定型的想像,母親的天馬行空或是對於新奇事物的開放,好像是我和妹妹成長當中,另一種不一樣的出口與可能性。


身在食指浩繁家庭當中的她,因為跟長姊的年紀差距,在姊姊們去學校,甚至開始打工承擔家計時,她小時候最多的印象是跟自己獨處,翻著家裡為數不多的書籍,也就是字典,或是自己想像著那些出現在故事裡的場景。


無論是隔壁那棟兩層樓洋房裡的擺設,還是在學校穿著漂亮洋裝的同學,聽說她的爸爸是做OO生意,或是在OO公司跑船,所以有錢蓋大房子。在人口眾多的家庭,家庭的運行規律往往很集體,而沒有個人的存在,只有大的帶小的,所有一切都需要分配與節用。


從父輩尚未分家時,他們一家自小就一起睡在大通舖上,沒有自己房間的她,也會想像家裡那個自己還躲得進去的衣櫃裡,會是一個自己的房間。在尚未能讀到伍爾芙《自己的房間》那本書之前,「自己的房間」似乎就像是個夢想,是個可以安放自己的幻想,也可以從現實中跳脫的角落。


隨著爸爸的建議唸了高職商科,放棄了另一條有可能成為老師的路。在安穩的國營事業體系中工作了40多年退下,開始了終於沒有人要求自己要做些什麼的人生。相較於職涯發展的穩定,母親的思考反而更無疆界,她喜歡看各國的旅遊節目、閱讀古典與西洋文學,也喜歡聽古典音樂,那些與她小時候成長經驗無關的中產階級體驗,在她可以經濟自立時,都成為了她探索世界的途徑。


按著姊姊們的路徑和社會的期待,她也在結婚一年後成為了母親,在結婚三年後,再度成為第二個孩子的母親。然而,因為從事土木工程工作的另一半的工作性質,需要到處隨工地遷移,身為偽單親家長的她,常常需要單打獨鬥,一人扛起家裡的責任,無論是一打一,還是一打二,還必須加上仍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再生與原生家庭關係,她都扛下了。


對於成為母親,她似乎極少有怨言,好像這就是人生的必然。在人生軌道的運行上,這就是個不脫軌的選擇。而對於自己孩子常常變動的求學與職涯選擇,一輩子都做穩定工作的她卻也見怪不怪,或許就是因為這個世界很大,而她似乎也透過閱讀拓展了眼界,容納了那些未知,以及未知帶來的可能性。


每一個母親,似乎都曾幻想著,自己的女兒是否能長成像自己卻又不要太像自己的樣子?希望能在女兒身上看到自己的延續,無論是基因還是才智上的展現,卻也擔心假設女兒跟自己太像,自己吃過的苦,女兒還得繼續承受。


閱讀、音樂和藝術,對美的愛好是她成年後給予「自己的房間」,而家中收藏最多的不是水晶、琉璃和洋酒,而是到每個房間都看得到的滿滿書架的書還有古典音樂的CD,也是她傳承給女兒沒有截止期限也不會貶值的資產。


學什麼東西都半吊子的女兒,或許也正驗證了自己先生說的,如果在某個領域有天份,應該很小的時候就會展現出來,如果沒有的話,再怎麼努力學也沒用。前半段或許對了,但後半段看似無效的嘗試,卻成為了半吊子女兒在往後人生,可以在社會認可有金錢報償的工作之外,拿來自娛娛人的消遣和單純的喜歡。


與成年女兒的相處,就像是重新認識與自己背景相似卻又面貌相異的手足,系出同源卻又如此不同。女兒成年後的世界和工作,似乎都不是自己所認識的,但也沒關係,女兒終究是女兒,那個雖在遠方但只要想起仍感覺到心意相連的存在。


即便女兒看似在人生進度上落拍或慢半拍,但似乎也走在自己選擇的人生軌道上。畢竟,人生的追求可以很多,但也可以很單純,有個「自己的房間」,還有個自己可以做主的人生,那也夠了。


現在的她,正在重新適應只有「自己的房間」,還有沒人期待自己該做些什麼的餘生。人生的剩餘似乎總有稀少性,而年輕時覺得應該爭取的,似乎總是他人的眼光,而非自己的想要。


現在的她,也正在釐清什麼是自己的想要,在已經做遍了食譜上的料理之後,終於得到專屬於自己的無菜單料理時間。


無論是幫人做媒還是陪著做媒成功的新人去挑婚紗,成就他人似乎還是她的某種人生基調;無論是母親,還是媒人,她都在幫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搭起橋樑,也在溝通兩個世界當中,看到自己的存在。


存在本身,似乎就是件不證自明的事情不是嗎?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日安,我的母親》Mom, is That You?!_質樸卻深刻的溫心小品東京隅田川畔,寡居的福江經營著丈夫留下的足袋小店,這裡為街坊鄰里敞開,也歡迎在外的親人隨時歸來。當關係緊張的兒子孫女不約而同回到老家,在這個夏天祖孫三代難得相聚一個屋簷下,試圖在渾沌的生活中重新認識彼此,努力找到迎向明天的勇氣。
Thumbnail
avatar
顏以娜 Amy
2024-01-24
以女兒、母親的身分看待父親、兒子的轉身|目送看完大江大海後,感覺要回顧目送才算告一個段落。 和《孩子你慢慢來》一樣,我記得自己初讀《目送》的時刻—— 高中晚自習下課,回家的巴士站前有一間誠品書局,天天看一點天天看一點,這本書就這樣在我心裡放下了錨。 對年幼的高中生而言,確實很難去感受老師的位置,以母親和女兒的身分面對生命裡的告別,即
Thumbnail
avatar
Ladybook
2023-11-23
母親的樣貌/《王后傘下》(슈룹)這戲要看的不只是俊美的男孩兒們,更要看的是把不同母親逐一刻劃的樣貌!能將這麼多的女性意識塞到滿是男身的宮廷劇裡,又不流於只是爭寵,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劇。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2-12-29
母親的店每次到店裡我都很開心,我只要陪在她身邊看著她就很開心。偶爾也細細觀察那些片段零碎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天橋先生
2022-09-28
母親的視角|五歲與五十歲今天凌晨五點多,在睡夢中突然聽到孩子的啜泣聲,趕緊起來查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沒幾秒就見孩子嘔吐在棉被上,我跟老公趕緊跳起來善後並安撫孩子的情緒,好不容易忙了一陣之後又沈沈睡去。過了一個多小時後又聽見孩子哭著表示肚子好痛,結果才剛換好的新床單又遭殃了,於是又一陣手忙腳亂大清理,也隨即決定今天跟幼兒園請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2-09-28
母親的小學學歷也不曉得母親後來有沒有在自己的人生中告訴過自己:「我每一件事情都做得不差,也比別人努力,沒有學歷有什麼關係,想學什麼的時候起身去學就對了。」我應該告訴過母親不下十次:「妳現在這樣很好。妳的人生可能比別人辛苦很多很多,但妳很努力過好它了。這樣就好了。」但願每個母親後來都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2-08-18
與自己和解:失婚的她,失去了付出35年的家庭,失去了身份、失去了身為母親、太太的自我在和解療癒師的工作中 療癒師並不是高於個案的 和解療癒師是一種帶著引導、支持、肯定、陪伴、傾聽內心的愛 尤其是長年以來連自己都不知道,一直長期渴望的認同 那些我們在生命中,感受不到愛的時刻 透過療癒師的陪伴 把當時嚇壞的、緊張不已的、挫折的、陷入困境、失去自我的自己 能重新的好好被接住
Thumbnail
avatar
Hsin老師|和解療癒
2022-01-13
母親這身份,成了我們的跳板!只是成為母親後,我們很多事情開始可以從不會到會,或者為了孩子,看似我們好像放棄什麼,其實卻又得到很多;像小編當初懷老大時就下定決心要當全職媽媽後,韌性比沒小孩時還要夠、耐挫力也比年輕時還能忍受,
Thumbnail
avatar
愛琳 eileens.tw
2021-10-28
母親的模樣/綠光劇團《人間條件七》有人會記得這一群開創台灣經濟奇蹟的青年、青少年們嗎?有啊!關於我母親的故事,我都好奇的想一頁又一頁的翻過。《人間條件七》的故事裡,說著許多母親沒有跟我提起過的故事,那個與她同齡的歐吉桑說著他們那個年代,少小離家為了賺錢而一生奉獻給工作、養家的孩子們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1-10-23
怪咖系列:非法母親,在身份的轉變上唯一不曾變過的是愛2019年她們被「允許」成為了彼此的妻子。 然而,在台灣她們卻無法進入醫療程序中人工受孕,完成擁有孩子的夢想。 好不容易成為彼此的合法妻子,卻礙於法條,無法在台灣人工受孕,擁有孩子。小雨和世平只好決定前往柬埔寨求子,而這段424求子旅程的紀錄片中,zoe看見了一個女人、妻子與母親蛻變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zoe搜世界
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