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釀X高雄市電影館|川端康成文學映画導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的小說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其作品中所呈現的日本之美及精神內涵,一直是這位作家廣受矚目之處;川端在 1968 年諾貝爾獎典禮上的致詞,亦大量引用日本古典文學、茶道、花道和禪僧哲學,直指日本侘寂文化予其創作的影響。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raw-image

這次影展選映了五部作品,片單橫跨作家早年 1927 年的《伊豆的舞孃》,到中期 1952 年《千羽鶴》、1954 年《山之音》,再到近晚年 1962 年《古都》和 1969 年《美麗與哀傷》等作品的改編電影,除了完整呈現川端康成人生關注和創作系譜,也是不同世代對日本文化的凝視和演繹。

raw-image

以電影年份依序介紹:1954 年《山之音》由成瀨巳喜男執導,原節子主演,成瀨以其標誌性的優雅無痕筆觸,和川端原著碰撞出耐人尋味的對話。短篇形式集結的《山之音》被公認為日本戰後文學中極傑出的作品,透露了對死亡、性愛、美的沉迷與思索。成瀨表面上含蓄內斂,實則深沉洶湧的作者性,讓讀者/觀眾繞從另一個角度玩味川端筆下的「慾望」所可以到達的深刻性。

中村登執導的 1963 年《古都》,曾在次年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川端同名作品,很可以直接回應川端曾以雪、月、花的季節流轉對自己作品所給出的剖析。小說主角深浸於四季轉換間的古都京都,從春天的湯豆腐、夏天的竹葉壽司味噌湯、到秋冬的甲魚鍋,布置出一幢瑰麗又滄桑的舞台。這份歲月不返的憂愁,讓故事中姊妹花的曲折際遇給出更多嘆息。須注意的且有,本片配樂來自日本最著名作曲家之一、作品包括黑澤明《亂》的音樂家武滿徹。

raw-image

1965 年《美麗與哀傷》由筱田正浩執導,這是「松竹新浪潮運動」核心人物的筱田正浩全盛時期的重要作品,以其耽美糜麗的手法演繹小說家筆下的出軌、同性情慾、復仇,這是筱田正浩第一部彩色電影,也是他在松竹最後一部片,在這部電影中亦可見筱田如何拿捏影像和文學兩種意味與意象的平衡。

1969 年改編電影《千羽鶴》由增村保造執導,增村對多數觀眾來說或許並不熟悉,但亦曾改編谷崎潤一郎作品、帶有性感潮濕筆觸的他,除了適恰表現出這部講述茶道、失戀和死亡的作品裡頭的豐沛情感,且可見與他長期合作的若尾文子如何以愛慾女神的氣質表現川端康成字裡行間的氤氳。《千羽鶴》在此之前還有由吉村公三郎所執導的 1953 年改編版本,這兩部作品俱由曾十九度入選「電影旬報」年度十大的日本另一重要作者新藤兼人擔任編劇。

raw-image

1974 年的《伊豆的舞孃》由西河克己執導。西河曾兩度改編《伊豆的舞孃》,1963 年版本由吉永小白河和高橋英樹主演,這次影展放映的 1973 年版本則由三浦友和山口百惠主演。兩者相比較,後者更貼近原著、情節上更飽滿,情感性也更強。

川端康成一直把 27 歲完成的這部《伊豆的舞孃》看為處女作,並在小說中投射了年少的自己不斷面對親人離去的「孤兒癖性」,而兩部改編電影都將重點偏重在這樣一個有著纖細優柔性格的年輕人在愛情上的處境。


日影經典 ─ 川端康成文學映画
𝘛𝘩𝘦 𝘔𝘢𝘴𝘵𝘦𝘳:𝘠𝘢𝘴𝘶𝘯𝘢𝘳𝘪 𝘒𝘢𝘸𝘢𝘣𝘢𝘵𝘢
2022.1.14 Fri. - 1.30 Sat.
高雄市電影館 獨家放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2025/04/19
​奧地利導演約瑟夫・哈德(Josef Hader)繼柏林入圍競賽片《放生員工請注意》後,再次以《女警撞到夫》入圍柏林影展大觀元單元。《女警撞到夫》不僅是一部對現代社會深刻觀察的作品,更是一篇反鄉村浪漫化寫實宣言,電影將由東昊影業代理,於 4/25 正式上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說川端康成是上個世紀日本文壇當中最重量級的存在,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上個世紀日本的文學家當中,在之於日本人為外國的台灣,也許大多數的人沒聽過永井荷風、不知道谷崎潤一郎、不認識夏目漱石、該不會連太宰治都不知道?但是應該還是能有很多人聽過川端康成的名字吧,畢竟他可是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如果說川端康成是上個世紀日本文壇當中最重量級的存在,應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上個世紀日本的文學家當中,在之於日本人為外國的台灣,也許大多數的人沒聽過永井荷風、不知道谷崎潤一郎、不認識夏目漱石、該不會連太宰治都不知道?但是應該還是能有很多人聽過川端康成的名字吧,畢竟他可是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Thumbnail
(一)哀感的一大表徵 川端康成(1899-1972,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Kawabata Yasunari)文學向來流露纖細陰柔之美,對於男女私情也能放手去寫,衝撞世俗的樊籬,挑戰社會道德與倫理,敍寫人物的不倫或悖德,比如《千羽鶴》(1952)的茶道世家三谷菊治與太田夫人、《東京人》(1955)的
Thumbnail
(一)哀感的一大表徵 川端康成(1899-1972,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Kawabata Yasunari)文學向來流露纖細陰柔之美,對於男女私情也能放手去寫,衝撞世俗的樊籬,挑戰社會道德與倫理,敍寫人物的不倫或悖德,比如《千羽鶴》(1952)的茶道世家三谷菊治與太田夫人、《東京人》(1955)的
Thumbnail
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半自傳回憶私小說《少年》在他逝世50年後公開出版,故事以五十歲的宮本在整理過去的信件時,發現自己中學畢業後和在校學弟清野往來的信件,而回憶起年少的往事。宿舍長的宮本鑽進清野的被窩裡互擁而眠,彼此之間感受對方的體溫與心跳聲,沒有再更進一步,少年時期青澀、感性與無法傾訴對方的情感。
Thumbnail
日本文學家川端康成半自傳回憶私小說《少年》在他逝世50年後公開出版,故事以五十歲的宮本在整理過去的信件時,發現自己中學畢業後和在校學弟清野往來的信件,而回憶起年少的往事。宿舍長的宮本鑽進清野的被窩裡互擁而眠,彼此之間感受對方的體溫與心跳聲,沒有再更進一步,少年時期青澀、感性與無法傾訴對方的情感。
Thumbnail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Thumbnail
川端的作品常瀰漫著某種虛無又妖異的氣息,而對於日本傳統文化的鑽研和深度浸淫,又給予其故事盛大的意象,透出難以抗拒的迷離魅力。從改編電影的角度去認識川端作品,相當不同於單從文學的進入,來回地耙梳,能更完整地認識這位文學家及其所處在的時空和精神狀態。
Thumbnail
這本書充斥各式男男女女的情愛糾葛,有些是以愛為名的假象;有些則是愛得沉醉頹靡。作者把生命寫得如知大限將至的花朵,其枯萎前綻放之姿更顯得彌足珍貴,《花葬》或許不能帶來甚麼人生哲學,但肯定能給讀者一場優美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這本書充斥各式男男女女的情愛糾葛,有些是以愛為名的假象;有些則是愛得沉醉頹靡。作者把生命寫得如知大限將至的花朵,其枯萎前綻放之姿更顯得彌足珍貴,《花葬》或許不能帶來甚麼人生哲學,但肯定能給讀者一場優美的閱讀體驗。
Thumbnail
《歌川國芳江戶浮世錄》是改編日本江戶歌川派晚期的浮世繪師歌川國芳的人生故事插曲,描述有才氣卻未被發掘的繪師歌川國芳,在場偶陣雨巧遇了他的伯樂商人遠州屋佐吉,兩人之間的一次邂逅,將未來歌川國芳繪師的名號打響在整個日本。
Thumbnail
《歌川國芳江戶浮世錄》是改編日本江戶歌川派晚期的浮世繪師歌川國芳的人生故事插曲,描述有才氣卻未被發掘的繪師歌川國芳,在場偶陣雨巧遇了他的伯樂商人遠州屋佐吉,兩人之間的一次邂逅,將未來歌川國芳繪師的名號打響在整個日本。
Thumbnail
禮拜六參加木馬文化陳蕙慧社長主講的《雪國》——愛的不可能講座。歷年來評論、賞析川端康成作品的名家已不少,但一直很喜愛陳社長主持〈經典也青春〉的明快風格,再加上主辦在舒適優雅的文房圖書館,便邀著R一起參加。 文房建於一九三〇年代,原為日治時代商務官員居住的「幸町日式宿舍」,二〇〇七
Thumbnail
禮拜六參加木馬文化陳蕙慧社長主講的《雪國》——愛的不可能講座。歷年來評論、賞析川端康成作品的名家已不少,但一直很喜愛陳社長主持〈經典也青春〉的明快風格,再加上主辦在舒適優雅的文房圖書館,便邀著R一起參加。 文房建於一九三〇年代,原為日治時代商務官員居住的「幸町日式宿舍」,二〇〇七
Thumbnail
對談整理、攝影:新經典文化 2018年6月5日,日本知名書評、影評家川本三郎先生趁來台旅行之便,與台灣兩位「資深讀者」陳雨航與傅月庵先生,在老房子改建的浮光書店初見歡。
Thumbnail
對談整理、攝影:新經典文化 2018年6月5日,日本知名書評、影評家川本三郎先生趁來台旅行之便,與台灣兩位「資深讀者」陳雨航與傅月庵先生,在老房子改建的浮光書店初見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