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印記 第三部:傷痕(Scar)
作者:愛麗絲 · 博德威( Alice Broadway)
譯者:章瑋
版本:試讀版
出版社:青林
日期:2022/1
定價:新台幣320元
再次感謝青林的邀請。在暌違一年多後,終於,《印記》三部曲迎來最終章。
當黏上最後的碎片,這個故事終於完整了。原來,是一面反射現實的鏡子。映照出現實裡的每個人,與每群人。
當鏡子裡是一個人……
這個結局,有點意外又不大意外。畢竟定位在青少年小說,通常不會賜死角色,同時,主角也多半在故事的尾聲能獲得成長。然而,這裡的主角萊歐拉有點不同,她的路艱難得多,最終浴火重生。
整個三部曲,彷彿是一段人生的縮時錄影。主角經歷生離死別、受到欺瞞、遭到質疑等足以摧毀任何人的苦楚後,走過絕望的幽谷,最終貫徹了自己心中的正義,雖然付出了極高的代價。現實亦然,人們經歷各式各樣的試煉,或許成功,或許失敗,之後,有的人成長,有的人重生。只要還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
人之初,是一片純淨的畫布。慢慢地,隨著年歲與經歷,刻畫印記。有些印記是看得到的,例如年老的皺紋、手術遺留的疤痕、為了孕育生命的妊娠紋等;有些則是看不到的,但卻影響,甚至形塑了靈魂。人這幅畫,要耗費一生的時間,方能完成。
然而,許多人沒來得及完稿。因他們沒有書中主角的幸運,在萊歐拉失意甚至絕望的時候,總是有人及時拉住她,使她不至於繼續向下墜落。或許這些未完成的畫作,都曾經有成為傑作的可能。但遺憾的是,人生沒有如果。
當鏡子裡是一群人……
在印記的故事裡,有印記人與空白人兩大族群。雖是世仇,卻相似得宛如鏡像:有著相似的神話故事,卻有完全相反的解讀;有著相近的血緣,卻與對方不共戴天。而造成這一切,也並非是雙方陣營奉為始祖的那對姊妹。
而是能從衝突中獲得利益的人。
故事裡,雙方陣營的高層都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而傷害自家人的行為。空白人的領袖,寧可讓食物堆放至腐壞,也不讓人民吃飽,為的就是要挑起人民對於印記人的恨。而印記人的領袖,則是為了使自己的地步更加不可動搖,做出欺騙人民的事情。而這之中所牽涉的人,最最微妙的要屬故事師。
印記人有特殊的職業,叫做故事師。說是職業,更像是一種傳承的地位。一般人身上的印記代表自己的故事,死後皮膚做成生命之書記錄個人的故事,而故事師,他們身上的印記,是印記人全體的故事,死後所製成的人皮書,記錄的是印記人群體的歷史,而非自身的故事。故事師是誰?生前發生過什麼事?完全不會有紀錄。然而,對一般人來說,被遺忘是犯罪的懲罰。那麼故事師呢?看似被遺忘了,卻因為大家都將熟讀故事師所記錄的故事,因此以另一種型態留存在眾人的心裡,甚至可以說影響後世甚鉅。
故事裡的故事師梅兒,說出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第二,故事師雖然如實記錄了大家的故事,卻能夠決定,故事呈現的方式。因此,當故事師與當權者因為任何原因結盟,人們就只能被宰割而已。
這其實也反映了現實。故事師可以是任何看似中立的專家學者,當將其專業奉獻給任何一方政治陣營,便可能隻手遮天,蒙蔽眾人。
在故事裡,幸好梅兒最後懸崖勒馬,對於歷史與事實的堅持,勝過了她對於印記人領袖的忠誠,眾人最終才能撕破當權者的真面目,才能重新整頓社會。然而,故事卻留了兩大伏筆:邪惡只是遠遁,而非消亡,不知是否會捲土重來;梅兒身為故事師,卻將可能受眾人推舉,成為新的領袖,她是否能秉持正道到最後?
故事什麼都沒有說。如同現實裡,我們聽了很多「故事」,卻不能確認其真實。
故事裡只告訴我們,主角的重生,如同我們每日早晨睜開眼睛,又是新的一天,又有新的戰爭。
然而,戰爭,無論是贏是輸,都將留下傷痕。
雖然《印記》是青少年小說,但反烏托邦的設定非常精彩,裡面也有許多隱喻,推薦給喜歡這類型故事的讀者,無論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