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成癮

含有「3C成癮」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天要介紹的是近期很熱門的書籍《失控的焦慮世代》,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在書中探討了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普及, 如何影響青少年與孩童? 並透過用真實的統計數據來證實,社群網路與青少年憂鬱症、焦慮症、自傷率的飆升呈現高度關聯,尤其以女孩最為明顯,
Thumbnail
5/5失控的焦慮世代
本書重點:3c是工具,不是玩具。真正重要的是小孩控制能力。和人的連結才是重點。
Thumbnail
本文分享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新書心得,探討手機成癮、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和成人的影響,包括社交障礙、睡眠剝奪、注意力碎片化和成癮四個面向。文章並提出解決方案,建議政府、學校、家庭等層面採取行動,重建健康童年,避免沉迷3C。
Thumbnail
這本書我本來也很想買,但想想內容我猜也猜的到結果。這種數位嗎啡,連大人都抵抗不住了,更何況未成年?  更可怕的是連治國也要靠線上?真真假假老是在那裡散佈著
巧克洋芋片-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20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確實,這本書的內容八九不離十我們都猜的到,不過裡面也整理了許多研究數據和提出有趣的例子佐證。假訊息跟錯誤訊息充斥現今,如何識別真假完全是一大課題~
本來就自學剪短影音,為了讓自己保持社會功能,活絡腦袋才去參加社區婦女手機攝影班。 然後,發現越來越離不開手機匯流了。 以前換手機,只要確定看韓劇不累格。 現在是手機相機畫素要越來越高,支援的裝置功能要更多才行。 看劇、看電影、聽歌、看MV、看旅遊片、編輯圖片、剪輯影片、做斜槓社群,一支手機全搞
Thumbnail
探討手機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尤其是在家庭中的角色。引用了英國醫師Dr. Rangan Chatterjee的觀點,建議將手機看作一個人,提醒大家注意手機所帶來的心理上癮效果。思考當代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以及家長如何在這個數位時代中學會平衡手機使用,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
Thumbnail
孩子的PA-avatar-img
2024/10/09
我一直認為教養的本質都是改變大人。 3C成癮真的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6、7、80年代的大人經過高速資訊洗禮,理解電腦手機有與沒有的方便性,卻依然容易沉溺其中,何況20世紀後的孩子,從小就被3C綁架,已經離不開這些東西,連學校上課都會使用平板,怎麼善用這些東西是很重要的關鍵。 出外用餐,我除了拍照、點餐以外,都不會使用手機,就是想好好與家人用餐聊天,剛好觀察到其他桌,小孩在看平板,家長在看手機,用餐過程非常的安靜,乍聽之下似乎是好事,卻細思極恐。 父母與孩子的對話只剩下:快點吃!吃完了沒?一邊看一邊吃拖拖拉拉!你專心吃飯! 溫暖的饗宴佐以冰冷的話語。 不好意思,說多了! 我覺得妳講的非常好,才不小心有感而發,能有自省的大人都非常難能可貴,願共好。
孩子的PA 謝謝誠懇回應!手機對小孩是一出生就有的日常用品,在發展成熟之前固然小孩無法自律,但我發現對大人(尤其是長輩)來說,手機是新奇事物,又沒人約束,可能更容易上癮又拒絕治療。 我們家孩子還小,還沒有自己的手機,出外用餐像您說的看到其他桌只是軀體在共餐,我跟老公都會交換眼神,不想以後也變成這個樣子,真的很值得警惕。。。
你家的青少年孩子有睡飽嗎? 智慧型手機、電動、社群媒體是削減青少年睡眠時間的一大主因。 焦慮、憂鬱、慢性壓力,這些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文明病,正在侵襲著我們的青少年孩子
Thumbnail
連假,碰上堵車、大排長龍,若不想讓被3C綁架,怎麼跟孩子們一起殺時間、順便練練語文呢?遊戲規則:ㄙ、ㄕ必須是在字尾,且為一聲的造詞,比如老師、公獅等。同指稱不同講法亦可算。本來只是想說"師"字輩的職業超多而開始造詞挑戰,後來擴大到所有ㄙ、ㄕ結尾,結果玩得完全停不下來。最後1天的時間,我們全家想到了
Thumbnail
Ds  Tacr-avatar-img
2023/08/07
這個「塞車遊戲」很有意思😎
要不要讓孩子玩遊戲?要不要儲值? 曾讓我與孩子們發生幾次衝突,雖不至於到關係緊張,但為了遊戲讓親子關係如此緊繃,除了「不行」這類的禁止,是否有更好的作法? 我們家嘗試了「可以」的放行,也發展出一套運作良好的方式,並從這場放行的試驗中,獲得許多意外收獲。 如果你正面臨類似的問題,請聽聽我們的經歷分享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