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股債再平衡」會有更好的報酬率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我在粉絲團問了一個問題,「長時間下來,股債定期做再平衡會帶來比100%持有股票還要好的整體報酬嗎?」,有些網友提供了他們的想法,我稍微整理如下,在往下看之前,建議你也先想一下你自己認為會不會,為什麼?



以下為幾位網友的想法,我不特別列出網友的名字,僅整理出網友提出的重點:

  • 印象中債卷就是固定利率也沒有價差,所以只有長期持有股票跟現金等待機會。
  • 長時間指的是十年,二十年或是更久?回測的時間點也影響很大。如果是五年,我會配置債券。超過十年以上就不會了(前提是這十年都不能提領變賣)。
  • 個人會選擇長天期的國債作為參雜對象,不過佔比一定是比較小的,隨著年齡逐步調整,降低持股波動才是首要的動作,不過還是得觀察利率,如果這一次加息,利率還是沒有回到過去5%以上,可能就考慮把“債”抽掉了,變成完全的持有全球指數。
  • 利率不同,以前可以,未來很難,以前股債配置可以期待免費午餐,現在配債屬於降低波動,而非期待更高的報酬。
  • 以聯博美國成長基金(100%股)與駿利平衡基金(55%股)取不同起始點及不同的區間來比較就可以看到不同的答案,但看自成立至今,年化報酬率一為9%,一為6%。當我們一直往誰報酬率高看的時候,其實可能潛意識想的是100%股票買滿後明日就遇到60%的大跌該怎麼辦!
  • 不會!時間拉越長,股市勝出債券的機率就越高,投資組合中加入債券,較高的機率是降低報酬率,股債再平衡又比不平衡再降低報酬率。


「股債再平衡」會來更好的報酬率嗎


網友提到了幾個重點:

  • 現在債券利率太差,配置債券屬於降低波動而非期待更高的報酬,如果繼續維持下去,就沒有配置債券的必要。
  • 100%持有股票的報酬會勝過股債配置,而債券是拉低報酬的資產,股債再平衡又比不平衡再降低報酬率。
  • 回測的時間點跟評估時間是影響的重點,如果是五年會配置債券,超過十年以上就不會了。

我覺得以上都有點到關鍵重點,但是與我的想法還差一點點,我整理了4張圖表如下,分別是用VTI(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ETF)與VBMFX(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Index Fund)用以代表美國整體股市與債券市場,用不同的時間段落與股債比例,與100%持有VTI來做績效比較。


先看第一張,用股債80:20每年再平衡一次的方式與全股票做比較,時間只看2002年至2010年底,總共9年的時間,從網路泡沫的末跌段回漲,再經歷一次2008年股市跌落50%的金融海嘯,又快速的V行反彈兩年時間。


2002-201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2002-201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紅色線是100%投資美國整體市場股市的績效標準線,我們可以看到從一開始,有做股債再平衡的績效表現就比全股市要好,一直到2006年才被全股市超越,但是一到2008年碰到股市崩盤,股債搭配的績效馬上又超越全股市,一直到2010年底都還是明顯領先,回測數據是一路維持領先到2014年。


所以前面說到100%持有股票的報酬在這張圖裡並不成立,這張回測圖顯示的是股債債平衡大部分時間是領先全股市的,即使是持有十年以上的時間。



接著看第二張,如果我把債券比例再提高呢? 用股債60:40每年再平衡一次的方式與全股票做比較,時間改看2002年至2013年底,總共12年的時間。


2002-2013 股債60:4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2002-2013 股債60:4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情形與股債比80:20是一樣的,而且績效差距更多,也就是說,這段時間搭配了更多的債券,整體績效還會變更好,績效一樣一路領先到2014年,與前面多位網友說的債券無用論似乎相當不同。



把績效比較時間拉長


或許這樣的時間太短了,第三張,我把績效回測一路拉長到2020年底,股債比例調整回80:20,這一路經歷了2009年以後的大多頭,中間也經歷了2015年的震盪與2020年的疫情大回檔。


2002-202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2002-202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我們可以看到,2014年以後的全股票績效就超過股債配置,一路領先到2020年底,而且2017年後領先的差距明顯擴大,這張圖將時間拉得更長後,應證了一位網友說的,時間拉越長,全股市的績效勝出股債配置的機率就越高,為什麼會這樣呢? 真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嗎?




我們再看第四張圖,同樣用股債80:20每年再平衡一次的方式與全股票做比較,但時間改看2010年至2020年底共11年的時間。


2010-202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2010-2020 股債80:20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可以看到全股市的績效從2010年金融海嘯谷底反彈後就一路領先股債配置到現在,年化報酬率多出2%,累積績效多出73.5%。從2010年開始多頭走勢後,全股票的投資績效會勝過搭配債券的股債配置,而這結果應該是要歸功於股市多頭,而非時間長短


以上這段績效回測時間還需要補上債券利率這個背景因素,以美國十年期公債為例,自2002年至2020年底,公債殖利率從5%以上一路走低到低於1%,但這並不表示這段期間的債券越來越不好,因為殖利率降低同時也表示債券價格上漲。對於越晚買的人來說,票面利率越低是越吃虧,因為能領的利息愈來越少,但是對於早買的人來說,殖利率變低代表債券價格變高,手上已持有的債券配息不變,還賺到了帳上價差。(但這不適用於會需要持續買賣的中/短期債券ETF)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價格走勢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與價格走勢 (圖片來源:財經M平方)


經過上面幾張圖表的分析,我先整理兩點小結論:

  • 如果是股市多頭,全股票的績效會勝過股債配置,無論有沒有做再平衡:這邏輯應該不難理解,手上持有漲比較多的股票越多,配息與漲幅比較低的債券愈少,自然績效就會越好,最極端的就是手上只有股票沒有債券。除非,債券的利息/殖利率高過股市漲幅報酬,這並非不可能,只要股市的年報酬是負的,純債券的績效就會比純股市好,這時候就會變成手上持有債券越多的人績效越好。
  • 再平衡只有在股市盤整或大跌期間才會有比較好的績效:若股市在某段期間內發生大跌,或是持續盤整很多年,股市漲漲跌跌,那麼再平衡有股債資產在低檔加碼的效果,有機會在較多的時段裡績效勝過全股市,如果這是發生在即將或已經退休需要動用這筆資金的時候,投資人應該會很慶幸有做股債配置。




是因為再平衡,還是單純債券的貢獻


但股債配置績效比較好的期間,真的是因為再平衡的關係嗎? 還是其實持有更多的債券,少掉股票跌的部分,績效自然就會比較好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下圖,我用股債60:40的圖例做比較,唯一修改的條件就是股債不會做再平衡,我們可以看到藍色線的年化報酬率從圖二的6.76%變成6.2%,意思是沒有做再平衡的績效會變差。我們看線圖的右邊比較明顯,有做再平衡的例子,績效到了接近2013年底才會被全股市超越,而沒做再平衡的績效在2013年初就被超越了,甚至是在2011年就差點被超越了,這顯示做再平衡還是有效用的。


2002-2013 股債60:40 (不做再平衡)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2002-2013 股債60:40 (不做再平衡) 與 全股市績效比較


raw-image


所以,我們應該在股市多頭的時候就持有全股票,碰到崩盤或是盤整期就改做股債配置與再平衡嗎?


「我的想法是」...


○○○○○○○○○○○○○○○○○○○○○○。


我認為多數投資人需要的是○○○○○○○○○○○?


○○○○○○○○○○○○○○○○○○○○○○。


○○○○○○○○○○,如果針對退休後需要的生活費用來說,我們累積退休金的長期投資時間最多大概就40~45年(20至65歲),如果你現在才要開始認真準備退休金,○○○○○○○○○○○○。


該不該100%持有股票?


以前面的回測資料為例,○○○○○○○○○○○○○○○○○○○○,身為投資人該如何做決定呢?


我個人的想法是,○○○○○○○○○○○○○○○。


原因很簡單,如果我○○○○○○○○○○○○○○○○○○。


別忘了,所有規畫方式都有其適用的前提,○○○○○○○○○:

全球股市○○○○○○○○○○○○。

股市崩盤○○○○○○○○○○○○。

債券○○○○○○○○○○○○○○。


別以偏概全


有些人在近十年才進入股票市場,剛好經歷了這十多年的多頭市場,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股市好的現象。如果○○○○○○○○○○○○,結果...。


有人抱持債券無用論,我猜想是因為近期債券利率很低的關係,可是○○○○○○○○○○○○○○○○○○。我認為凡事都有可能,客觀一點應該都要納入評估範圍。


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若是再發生一次像2000網路泡沫那樣的情況○○○○○○○○○○○○○○○了。


結論


最後再重複一次,「○○○○○○○○○○○○」。


股債再平衡會帶來更好的報酬嗎? 這取決於○○○○○○○○○○○○。


如果○○○○○○○○○○○○○○○○○○,與其追求極端的最高報酬率,不如○○○○○○○○○○○○○○○。


希望以上的分析值得您的訂閱。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5029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mma Wang-avatar-img
2022/02/22
利率雖然會上上下下,但是要回到過往 5% 的水準應該不太可能了吧 ?!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2/22
這我不敢說,我不去預測未來。5%的部分看是指政府公告利率,還是債券票面利率,還是指債券殖利率。 但投資債券不是只看利息喔,債券本身也是會有價格漲跌的,殖利率下跌當下的原因是因為價格上漲。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85會員
384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8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緊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這些人分別在不同的財富階層,但都在反思錢對人生的重要性,與除了錢以外的其他價值。藉由這些內容與探討,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追求多少財富,除了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2025/04/22
近期傳言美國欲發行百年期零息債券,引發投資人恐慌。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說,倘若美國這樣做,相當於美債的倒債,美國恐會因此發生金融上的混亂與危機。 也有人說,如果美國發行零息美債,那也會是折價債券,不會是真的完全沒有利息。所謂折價債券就是用低於票面的價格購買債券,在債券到期時可以拿回票面價,等於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看到好幾次某個建案的新聞與廣告,主題是說新建案讓利,每坪成交價是新板特區將近六折價,感到相當好奇,於是稍微了解一下,詳細內容請看以下新聞連結與擷取片段內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663660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首發案
Thumbnail
2025/04/16
最近看到好幾次某個建案的新聞與廣告,主題是說新建案讓利,每坪成交價是新板特區將近六折價,感到相當好奇,於是稍微了解一下,詳細內容請看以下新聞連結與擷取片段內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8663660 『位於新北市板橋的首發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購買美債的初衷與配置 上一篇我才談到要把300萬的現金購買債劵,但是..... 我的想法又緊急大轉彎了,雖然數據是後照鏡回測結果 Portfolio Visualizer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玩玩看 但卻很有參考價值跟問題討論,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或許有盲點。 一般大家常聽的股債配置通常都是
Thumbnail
購買美債的初衷與配置 上一篇我才談到要把300萬的現金購買債劵,但是..... 我的想法又緊急大轉彎了,雖然數據是後照鏡回測結果 Portfolio Visualizer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玩玩看 但卻很有參考價值跟問題討論,這是我個人的想法,或許有盲點。 一般大家常聽的股債配置通常都是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聽到法人會在每年的1、4、7、10月份進行資產再平衡。什麼是資產再平衡呢?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40歲,手上有10萬美元的閒置資金,只買股跟債兩種資產下,根據我們的年齡將股票配置60%,債券配置40%。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聽到法人會在每年的1、4、7、10月份進行資產再平衡。什麼是資產再平衡呢?舉個例子,假設我們現在40歲,手上有10萬美元的閒置資金,只買股跟債兩種資產下,根據我們的年齡將股票配置60%,債券配置40%。
Thumbnail
#投資經驗分享 最近群友討論退休資產配置,常見想做股債平衡,威利也分享以前的投資經驗 #退休資產配置 股票+債券+黃金+現金配置好嗎?威利認為債券的配置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換成現金比較簡單一點,當然要操作前,建議可以先用小資金。做出你想要的配置觀察一陣子 反正是為了要退休用的,觀察個一兩年這個組合有信心
Thumbnail
#投資經驗分享 最近群友討論退休資產配置,常見想做股債平衡,威利也分享以前的投資經驗 #退休資產配置 股票+債券+黃金+現金配置好嗎?威利認為債券的配置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換成現金比較簡單一點,當然要操作前,建議可以先用小資金。做出你想要的配置觀察一陣子 反正是為了要退休用的,觀察個一兩年這個組合有信心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我在粉絲團問了一個問題,「長時間下來,股債定期做再平衡會帶來比100%持有股票還要好的整體報酬嗎?」,有些網友提供了他們的想法,我稍微整理如下,在往下看之前,建議你也先想一下你自己認為會不會,為什麼? 以下為幾位網友的想法,我不特別列出網友的名字,僅整理出網友提出的重點: 網友提到了幾個重點:
Thumbnail
我在粉絲團問了一個問題,「長時間下來,股債定期做再平衡會帶來比100%持有股票還要好的整體報酬嗎?」,有些網友提供了他們的想法,我稍微整理如下,在往下看之前,建議你也先想一下你自己認為會不會,為什麼? 以下為幾位網友的想法,我不特別列出網友的名字,僅整理出網友提出的重點: 網友提到了幾個重點:
Thumbnail
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這樣的,我們只想辦法賺取市場的『市場報酬』 !  在我們的想法中,未來的資產總合是由三個要素構成: 本金、利率、還有時間!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很理性的投資工具,每年它可以替我們帶來一定的報酬,例如8.5%的報酬,那我們是不是會這樣想。如果每個月我可以定期定額存入1萬元,在利率8.5
Thumbnail
有一種投資方法是這樣的,我們只想辦法賺取市場的『市場報酬』 !  在我們的想法中,未來的資產總合是由三個要素構成: 本金、利率、還有時間!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種很理性的投資工具,每年它可以替我們帶來一定的報酬,例如8.5%的報酬,那我們是不是會這樣想。如果每個月我可以定期定額存入1萬元,在利率8.5
Thumbnail
俗話說的好,打鐵要趁熱,緊接著昨天剛上架的投資指標分析-案例說明part2 ,今天就一鼓作氣將part3寫完產出,免得拖越久思緒就得重新梳理,也讓大家終於可以連著part1~part3順序一次閱讀,這樣整個投資指標分析的脈絡會比較清楚。
Thumbnail
俗話說的好,打鐵要趁熱,緊接著昨天剛上架的投資指標分析-案例說明part2 ,今天就一鼓作氣將part3寫完產出,免得拖越久思緒就得重新梳理,也讓大家終於可以連著part1~part3順序一次閱讀,這樣整個投資指標分析的脈絡會比較清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