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參考:
本文:
多看了這幾日,到昨晚美股以及台股夜盤的收盤概況,再回頭看看前面幾篇提醒的文章,大家應該會有更貼切的一些感受才對。或許再更往前看那篇
11月29日盤前應對,才更能認同,自介裡面所謂的避掉無謂的大賠風險絕對綽綽有餘這自我評價。
電子股的部份無須再多加應對意見,最近一貫的看法都沒變,如果您有加減參考,面對昨晚收盤跟週五今日的開盤,應該是沒啥感覺才對。值得留意的是,去年電子業極端上肥下瘦的狀況,今年是否有機會轉為下游終端廠商的毛利改善年,下游不一定能肥,但有基期尚低的保護作用在。
魚見食而不見其鉤,人見利而不見其害。
給了一個沒有期限的翻倍獲利保證,事實上只要靠影響力賺你前面這看似小小的10%,不管再之後走勢如何,有心人的確是100%穩贏。會給你這樣保證承諾的人,我再問一次,是你的戰友還是你的對手?
金融股真如一些新聞所講的,是資金流向的避險標的?我一直認為這說法是天大的笑話,一般震盪情況資金正常輪動時或許會有這樣的誤解沒錯,但金融市場真的要起波瀾的話,金融業就首當其衝的產業,怎可能是避險標的?
台灣不少的銀行股或以銀行為主的金控,目前股價高估的程度不亞於電子股,基期已高了,中短線投機對決我無法給啥看法,但明擺著的是,不適合再以存股角度去切入。
證券業方面,直接參考貨櫃航運的走勢就好了,無須多言。
壽險業的部份目前還不到改變長多看法的時候,長多的主要原因之前提過很多次,來自2026年前低估價值的逐漸回復,並非台灣壽險業有了啥競爭力的大幅提升,價值逐漸回復的走勢是要緩緩有序的,而非暴衝式的走法,這點要切記。只要金融市場的震盪影響幅度還沒大到足以蓋過這價值回復的程度,長多看法就還無須改變。
結論:
其實整體應對策略也是跟前幾篇一樣,沒啥改變,只是今天週五又農曆年前倒數交易日,對一般人的心理面加減會多一些壓力,所以多事再重複提醒而已。
保留高現金部位,趁盤勢不佳時可以加減多分批買些基期尚低的長線持股降低平均成本,同時直接忽略被鎖碼的飆股即可,目前也不要去追逐任何勢頭正盛的權值股,不是說權值股就安全,買在不對的位階跟氛圍,還是會受傷的,除非你有過人的衝浪本領。
2022 01 21 AM8:30
持續看文章的人,希望您點個愛心回應,會影響寫作分享一些提醒或觀念的動力,不同意見看法或想提問的,也可以在留言裡討論,聊天式的發文就移到方格子【每一篇最近期文章的留言】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