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 Agenda 滿一年的體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延續之前討論的個人知識系統,最近重新梳理手邊的幾個工具,經過一段的心理掙扎,終於有成形的感覺。

raw-image

今天剛好是我付費 Agenda 滿一週年的日子,短時間我暫時應該不用再付費,因為依照開發者設計的 Cash Cow 模式,我已經可以終身使用到今天之前的功能。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 Agenda 這幾個月並沒有更新,依照社群上面的討論來看,應該是把時間都花在準備推出 Agenda 14 了。

其實在這一年,使用 Agenda 大概的時間只有一半,其他時間我都在持續地更換系統,期盼找到更好的方式建構,很大一部分就是受到電腦玩物站長 Esor 文章的激勵,同時,也因為自己的成長,需求不斷的改變。

這個月,我主要的系統換到了 Taskade,這幾天本來猶豫想要說要不把系統建構在 Agenda 之中,不過經過幾天的使用,最後我還是停泊在 Taskade 之中。

這一篇,主要是想記錄這一年使用的經驗。

Agenda 整體而言的優勢

關於 Agenda 我寫過不少分享的的文章,這次趁著使用滿一年的時間,我歸納個幾個其中的特色:

  1. 開發者的社群經營良善
  2. Markdown 編輯以及支援完整
  3. 筆記的靈活控制
  4. 日曆與待辦事項整合完整
  5. 對子彈筆記的友善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在於 Agenda 對於社群的經營,兩位開發者基本上會回應大部分的問題,加上非常積極地開發他們心目中定義的產品。必須說,開發者對產品以及筆記的定義,我至今仍印象深刻。他們著重 date-focused 的工具。

這一點,我其實受惠良多,每件事情都會有一個日期可以去歸納,加上獨特的 tags 設計,能夠在直接增加日期在後面,創造了很高的可用性。同時跟提醒事項的整合,也是令人驚艷。

如果今天是一個完全以子彈筆記數位化為主的人,Agenda 會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

Agenda 對我來說的不適合

環顧我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型態,以及使用子彈筆記的經驗,對我來說並不完全合用。這一點,讓 Agenda 在使用半年之後,慢慢的出現,我其實愈來愈少透過它來管理生活。

那段時間,我思考了很久了,為什麼?依邊開始了在各種不同的筆記、任務管理嘗試的生涯,一邊漸漸的整理出來自己的思考邏輯。

我的真實生活需要最多的是任務管理,不是筆記軟體。

我覺得這是東西方文化蠻大的差異,西方文化提供的創造與創意環境,針對一個現狀下的文化來說,尤其是社會架構的時候,我覺得需要很多的轉化。

我的不適合重點在於,身處一個高速變化的社會,需要處理的事情其實是多的,尤其是以我身處的產業來説,解決工作任務比累積工作筆記的優先性高出很多。

一天內可以塞進的事情,讓時間變得更加零碎。

時間大量的被切割的情況,使得 Agenda 對我來說適用性快速地降低。當我要在一天內塞進很多事情的時候,date-focused 這個最大優勢便難以發揮手腳。

然後我就拆開了任務筆記跟資料庫筆記

拆開任務筆記跟資料庫筆記,這一點是我前幾週最新的體悟。

以前總是覺得筆記就是一塊,一個軟體可以完成一切,電腦玩物使用 Evernote,許多人使用 Notion 達到這個效果,但我怎麼用起來都是這麼不順手。那一天終於了解,是因為個性跟工作型態的差異。

高速轉換任務交替迭代頻繁,大致上是我工作與生活的模式。

事情的累積,大多數時候都是透過任務的堆疊,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漸漸的累積出了一些想法,然後才會形成厚實的的資料庫筆記需求。

還記得,那一天當我決定拆開任務筆記跟資料庫筆記的時候,心中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同步的壓抑的心情也被釋放了許多。

而目前我就轉換到使用 Taskade 進行任務筆記,當作我的日常管理工具;資料庫筆記,則是慢慢建構在 HackMD 之上。未來慢慢跟大家分享使用心法與心得。

今天就先跟大家講到這邊,歡迎訂閱,下次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韋觀 • Eyewithouts
83會員
109內容數
縮短知識與實踐的距離 📪 理清人生的脈絡,過上想要的生活。
韋觀 • Eyewithouts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Kin 1 磁性的紅龍,重新歸零,讓我們回到大地之母的關懷,擁抱屬於自己的本能與根性,為未來的開展留下更多的可能,展現承擔未知的勇氣。 我以為旅行是快樂的,但其實,不然,快樂從來都不應該「只」跟事情連結,應該是更屬於我們自己內心自然波動。
2025/03/25
Kin 1 磁性的紅龍,重新歸零,讓我們回到大地之母的關懷,擁抱屬於自己的本能與根性,為未來的開展留下更多的可能,展現承擔未知的勇氣。 我以為旅行是快樂的,但其實,不然,快樂從來都不應該「只」跟事情連結,應該是更屬於我們自己內心自然波動。
2025/02/01
一場聊天,可以得到好多提點。得很多事情的發生,雖然在當下的我們,會覺得很難受。但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回來看,總會不自覺得深深相信,每個經歷的學習都會成為養分。
2025/02/01
一場聊天,可以得到好多提點。得很多事情的發生,雖然在當下的我們,會覺得很難受。但實際上,經過一段時間回來看,總會不自覺得深深相信,每個經歷的學習都會成為養分。
2025/01/31
因應 Apple Notes 加入,Craft 在我的流程之中,原本的 Content Center 功能,就會被 Apple Notes 跟 MWeb Pro 取代。
2025/01/31
因應 Apple Notes 加入,Craft 在我的流程之中,原本的 Content Center 功能,就會被 Apple Notes 跟 MWeb Pro 取代。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我從2019年用子彈筆記到現在,也進入了第四年。可以說我的子彈筆記也改良了四個版本,我的人生也在這過程無形中跟著升級。 聊聊我是如何用子彈筆記結合Notion之前,先來分享一下什麼是子彈筆記和我都怎麼使用子彈筆記。 組織:放慢腳步,重新組織你原本零碎的生活和行程。 目標設定
Thumbnail
我從2019年用子彈筆記到現在,也進入了第四年。可以說我的子彈筆記也改良了四個版本,我的人生也在這過程無形中跟著升級。 聊聊我是如何用子彈筆記結合Notion之前,先來分享一下什麼是子彈筆記和我都怎麼使用子彈筆記。 組織:放慢腳步,重新組織你原本零碎的生活和行程。 目標設定
Thumbnail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體驗了原來慢慢累積是種魔力。上一週,我有兩天的時間,改使用 Agenda 當作工作筆記,適逢購買 Agenda 一週年的同時,漸漸的轉換到新的使用模式。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將「工作筆記」跟「資料庫筆記」拆開了。那種不順暢的痛感,大幅地降低,也連帶減少了想要轉換的感覺。
Thumbnail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體驗了原來慢慢累積是種魔力。上一週,我有兩天的時間,改使用 Agenda 當作工作筆記,適逢購買 Agenda 一週年的同時,漸漸的轉換到新的使用模式。其中一大重點就是,將「工作筆記」跟「資料庫筆記」拆開了。那種不順暢的痛感,大幅地降低,也連帶減少了想要轉換的感覺。
Thumbnail
延續之前討論的個人知識系統,最近重新梳理手邊的幾個工具,經過一段的心理掙扎,終於有成形的感覺。 今天剛好是我付費 Agenda 滿一週年的日子,短時間我暫時應該不用再付費,因為依照開發者設計的 Cash Cow 模式,我已經可以終身使用到今天之前的功能。 這一篇,主要是想記錄這一年使用的經驗。
Thumbnail
延續之前討論的個人知識系統,最近重新梳理手邊的幾個工具,經過一段的心理掙扎,終於有成形的感覺。 今天剛好是我付費 Agenda 滿一週年的日子,短時間我暫時應該不用再付費,因為依照開發者設計的 Cash Cow 模式,我已經可以終身使用到今天之前的功能。 這一篇,主要是想記錄這一年使用的經驗。
Thumbnail
雖然跟現實的子彈筆記有一點不一樣,但使用上基本就是​​ 「列點分類加日期 ⇨ 完成封存;未完成移到別天 or 封存」​ ​ ​
Thumbnail
雖然跟現實的子彈筆記有一點不一樣,但使用上基本就是​​ 「列點分類加日期 ⇨ 完成封存;未完成移到別天 or 封存」​ ​ ​
Thumbnail
子彈筆記特有的四個群組就像收納箱一般-清楚歸納不同項目、急迫性、耗費時長的事件;並且使用者能有彈性地決定每個收納箱的大小、排列位置,以符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子彈筆記四個群組-日誌、月誌、未來誌、索引的功用與特點
Thumbnail
子彈筆記特有的四個群組就像收納箱一般-清楚歸納不同項目、急迫性、耗費時長的事件;並且使用者能有彈性地決定每個收納箱的大小、排列位置,以符合每個人的真實需求。 這篇文章將會詳細說明子彈筆記四個群組-日誌、月誌、未來誌、索引的功用與特點
Thumbnail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Thumbnail
開始寫子彈筆記運用的經驗,是因為過去幾個月,都會不時地花很多時間,找尋 App 看看有沒有超級好用的,漸漸發現,沒有最好用的工具,重點如何建構自己的系統。而邊整理邊分享的方式,正好讓我產生持續進步的空間。 之前已經講過,日誌、月誌,這次輪到了「未來誌」...
Thumbnail
相較於日誌的仔細、未來誌的大綱,月誌就如同一個互相轉換的介質,在這裡面我們會花時間把事情確定,也會花時間設定一點不確定但不是這麼遙遠的事情。
Thumbnail
相較於日誌的仔細、未來誌的大綱,月誌就如同一個互相轉換的介質,在這裡面我們會花時間把事情確定,也會花時間設定一點不確定但不是這麼遙遠的事情。
Thumbnail
從 2006 年創建第一個部落格以來,這是第 15 年在網路上寫作,一開始還是學生,每天總有不同的知識進入,所以巴不得能夠盡快的產出,後來當兵、工作,輸出的時間遠大於輸入之後,文字產出就越來越少了。
Thumbnail
從 2006 年創建第一個部落格以來,這是第 15 年在網路上寫作,一開始還是學生,每天總有不同的知識進入,所以巴不得能夠盡快的產出,後來當兵、工作,輸出的時間遠大於輸入之後,文字產出就越來越少了。
Thumbnail
之前寫到我在去(2020)年底的時候把 Notion 內部所使用的內容慢慢地轉移到其他的 App 去了,依照原本的模組,主要就是分成了三大塊,今天想要為轉用的筆記軟體 Agenda 起個頭。
Thumbnail
之前寫到我在去(2020)年底的時候把 Notion 內部所使用的內容慢慢地轉移到其他的 App 去了,依照原本的模組,主要就是分成了三大塊,今天想要為轉用的筆記軟體 Agenda 起個頭。
Thumbnail
上一篇我提到了離開了使用兩年一直沒有內化的筆記軟體 Notion,我仍然會使用數位筆記的 App,這一篇就來介紹一下,我找到了三個 App 來取代。
Thumbnail
上一篇我提到了離開了使用兩年一直沒有內化的筆記軟體 Notion,我仍然會使用數位筆記的 App,這一篇就來介紹一下,我找到了三個 App 來取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