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專頁原文發表於 2022 / 01 / 25 )
最近越來越常看到關於電動(機)車的報導和討論,這不難理解,畢竟在很多人眼中,運具電動化是減碳政策中的重要環節【註 1】,這議題隨著全球減碳的大浪潮而熱度越來越高,乃是意料中事。
但,「熱度提高」頂多只能說有助於「提高成功機率」而已,並不必然意味著「成功」。說得更具體些,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將會面臨許多難題和阻力,若未能針對難題提出理想的解決方案,那麼「熱度提高」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爭議升高」及「阻力強勢集結」。
舉個實例。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面臨的其中一個難題是:「是否要強制禁售傳統油車?」對此,國發會稍早釋出的政策方針是:不會強制禁售【註 2】。媒體報導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很快就在粉絲專頁貼文,強力質疑上述方針【註 3】。
那麼,如果國發會釋出的政策方針是將要強制禁售呢?依我個人猜想,反彈聲浪會比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質疑要強很多、很多倍。關於這一點,副總統賴清德在他行政院長任內曾提出「2035年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2040年新售汽車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註 4】,後來因阻力太大,此項政策宣告流產【註 5】。
強調一下,上述政策阻力不只來自油車產業的從業人員,我個人觀察,一般民眾中對電動(機)車心存疑慮者也非常多。幾年下來,雖然環境已有變化,例如,國際上對於減碳的共識度提高許多、市場上可選擇的電動(機)車也越來越多,但,這是否意味著此時再推「運具全面電動化」政策的阻力就變小了?我對此存疑。
更何況,「是否禁售油車?」只是其中一個難題而已,另外像「已經快缺電了還要推電動車?」、「真的有比較環保嗎?」、「里程焦慮怎麼克服?」、「電池自燃的問題怎麼解決?」...... 難題還多著呢!
我知道,針對這些難題,已有很多人在研究並嘗試提出多種解方,長期而言,我對所有問題的逐步解決是抱持樂觀態度的。但,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大難題:減碳是有時間壓力的,因而,要以運具電動化為政策工具來幫助減碳,自然也是有時間壓力的。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同步化解那麼多難題(技術的、民意的)?我認為關鍵是策略!在當前情勢下,策略有可能是突破困局的關鍵,這一點被多數人低估、甚至忽視了。
【註 1】
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有條件。我認為滿足某些前提條件下的運具電動化,才能真正有助於減碳。
【註 2】
【註 3】
地球公民基金會臉書粉絲專頁
【註 4】
【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