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為好友婚禮當兄弟,雖然夜晚的婚宴要延期,不過證婚典禮勉強尚可進行,舉行場地是在
大埔海濱公園的草坪。
作為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鄰近工業邨的大埔海濱公園,從填海得來約22公頃的土地上興建,分為海濱花園和海濱公園兩部份,於回歸前夕的1997年6月正式揭幕,同時是康文署特定六個可舉行婚禮的場地之一。
疫下舉行證婚,新郎還是邀請了些朋友。去程有旅遊巴接送他們,散場時卻有好幾個賓客問道,該如何離開大埔海濱公園。
的確,這裡距離巴士站和地鐵站都有點距離,沒有駕車或旅遊巴的話,前來這個位置是有點隔涉,筆者乾脆回答那些問路的賓客:「可以選擇步行回到市中心再轉車。」
有段時間,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在大埔海濱遊走,從市中心步行到海濱公園,大概就十數分鐘的步程,所以真的不是太遠。
每次沿著大埔海濱公園而行,總有種讓人很放鬆的感覺,秋涼的時候更加舒服。
有位朋友同樣很喜歡遊走大埔海濱,而且對海濱的喜歡程度,在筆者認識的人當中,更是數一數二的,姑且就以「海濱男」稱呼他。
這個「海濱男」也住大埔,起初知道他喜歡海濱,是因為在Instagram看到他,放了張在海濱跑步的相。
後來發覺他久不久就會在社交平台,放上一張海濱黑夜的照片,說自己又來到海濱跑步。
若然用手機瀏覽「海濱男」的Instagram,會發現在手機螢幕顯示的縮圖,有超過一半、甚至三分二的,都是海濱的黑夜照。
拍照的角度差不多,呈現的影像也差不多,要分辨每張有甚麼不同,確實需要花費很大功夫。
雖然每張相都差不多,但「海濱男」就是喜歡這樣,久不久地放張在海濱夜跑的照片。
然後有好幾次在大埔巧遇這個「海濱男」,而每次碰上他的地方,剛好都是在海濱公園。幾次都是在放工離開公司後,沿著海濱漫步的時候,碰到準備在海濱緩步跑的他。
正常人也許會奇怪,為何眼前的人有公司車不搭,而要徒步離開工業村,「海濱男」卻好像很能理解,筆者說「喜歡在海濱走路的感覺」這個回覆。
之後即使再於海濱迎面碰上,大家都似乎覺得,這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好像很理所當然的。
當發現有另一個人,享受著做同一件無聊事情,例如在大埔海濱毫無目的地漫遊,這種感覺很有趣。
事隔幾年,筆者亦已離開那份工作,也很少再偶遇「海濱男」。不過,這天的證婚典禮,那位「海濱男」也是賓客之一。
終於,我們不再是漫無目的、無無聊聊地來到這裡,而是為了某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再於大埔海濱公園碰上。
(首五篇「城市步行日誌」公開發佈,喜歡的話歡迎
訂閱此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