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地圖小旅行 1 淡水: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2022/01/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鄉歲末的一天,漫步到熟悉的淡水,記憶中幾番夕陽映照,那段台大求學的日子,已彷彿輕風雲煙。然而,今天特地要追尋的是心中那抹美麗永恆的油彩。
以前常去過的淡水老街,依舊是人潮洶湧。今天我從蜿蜒小徑上往下走,這條馬偕街頗有味道,磚紅禮拜堂鐘樓頓時矗立眼前。淡水禮拜堂是一棟歷史悠久的哥德式建築,從1915年建立,幾經翻新,台語老歌《淡水暮色》歌詞中:「教堂鐘聲心空虛,響對海面去」,指的就是這鐘聲,而這座鐘樓也出現於畫家陳澄波的畫作《淡水夕照》中。
台灣藝術家陳澄波先生在1926年,是台灣第一位以西畫《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展的創作者,且在1933年,更與前輩畫家們創立台陽美術協會,對於台灣美術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2015年2月2日,是陳先生120歲冥誕,為了對陳澄波先生傑出的繪畫成就致敬,Google將台灣首頁的商標圖改為《淡水夕照》圖,也是第一位登上網路Google的台灣畫家。
1935至1936年間, 陳澄波先生當時為40歲,正是英姿風發,發揮理想之際。 那時候的陳先生在淡水四處寫生之時,內心充滿對台灣美術教育的熱情。1933年,剛返回台灣的陳澄波先生與廖繼春、楊三郎、李梅樹、顏水龍等八位畫家組成「臺陽美術協會」,揭開了台灣美術嶄新的一頁。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位於淡水禮拜堂之外側廣場,整齊矗立12幅珍貴畫作簡介,並可以手機掃描導覽,有如藝術戶外川堂,在海天映色之下,呈現淡水人文藝術之風韻。每一幅畫作,描繪了當時淡水風情萬種,在溫暖而生動的筆觸中,淡水夕陽,閩南式建築及當時使用的帆船,一一入畫,對於台灣土地的那份濃烈感情躍然紙上。
這幅《淡水夕照》是呈現1935年的淡水風景,當年陳澄波先生是40歲,正值壯年,在1933年與廖繼春、楊三郎、李梅樹、顏水龍等八位藝術家們成立臺陽藝術協會,致力於描繪台灣的山水景物風貌。陳澄波有關於淡水的主題共有26幅畫作,而經過陳澄波基金會精心策劃,與淡水區公所一起呈現淡水之美。
在這幅《淡水夕照》中,陳澄波忠實記錄了當時淡水的樣貌,遠方有紅毛城,近景有禮拜堂鐘樓,旁邊是得忌利士洋行,稍遠處還有海關及燈塔。禮拜堂是當時長老教會於1910年改建,美麗的鐘塔迴盪鐘聲,遠近都可以聽聞教堂鐘聲之迴盪悠揚。
教堂磚紅色的尖塔建築也是陳澄波《淡水夕照》中的醒目標誌,旁邊是馬偕醫院舊址。淡水實景與陳澄波畫作兩種文本互相比對,更能凸顯今昔之比,而陳澄波颯爽筆觸下的淡水,有一種溫暖的回憶感。
暮色將近,海面的光線轉換快速,時陰偶晴。繼續往真理大學及淡江中學,漫步在羊腸小徑,體會陳澄波畫中淡水巷弄之美。淡水暮色中,與漫漫時光相遇,充滿人文多層次美感,這也正是陳澄波畫筆下淡水迷人之處。
陳澄波戶外美術館
淡水夕照簡介
陳澄波先生舊照
介紹陳澄波的故事小說創作
音樂專輯
廣容
廣容
慣性軌道是閱讀及創作,酷愛藝術、旅行及彈老鋼琴,從日本花道及繪畫中療癒自己。喜歡透過創作,留下一點生存的痕跡,然後偶爾翻翻看看。台大外文系, 中正教育學碩士, 紐約Parson's School及The Cooper Union進修設計學分. 草月流花道師範教授. 不斷創作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