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藝術地圖小旅行4: 林之助紀念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膠彩藝術家林之助是於1917年出生在臺中市現在的大雅區上楓里。祖父林維修為清朝秀才,從小家境富裕,福厝是佔地好幾百坪的閩南三合院,旁邊即是鄰家百甲水田。父親林全福先生是地主,也是神岡鄉第一任鄉長,在家鄉地位崇高,林之助可說是啣著金湯匙出生的三少爺,從小備受寵愛,卻非常謙虛有禮。
1923年,林之助進入大雅公學校就讀,酷愛繪畫,時常塗鴉,對於大自然的觀察細膩。1928年,在五年級時,父親便安排林之助到日本東京求學,當時大六歲的哥哥林柏壽也是在東京就讀。這是林之助生平第一次從基隆港搭大和丸到日本,也開始航向人生的另一階段。
在日本東京,林之助鑽研膠彩畫,膠彩畫是以動物膠為素材媒介,混合天然礦物的粉末,與水調和後,用畫筆在紙、絹、麻或木板上的一種作畫型式。膠彩畫源於中國重彩工筆畫,後來傳到日本,因此膠彩畫又被稱為東洋畫。後來,因為林之助提出膠彩畫的正名議題,從此奠定台灣膠彩畫之地位,所以林之助也被稱為台灣膠彩畫之父。昭和15年,也就是西元1940年林之助入選日本帝展,西元1941年返台後,在台灣總督府展覽會連獲大獎。台灣光復之後,他的畫風稍有轉變,從人像畫轉為多以台灣社會風景呈現。
在林之助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侶應該就是他的妻子王彩珠女士。1940年,林之助23歲,利用放假時間返回台灣,接受父母的安排,與王彩珠女士相親。王彩珠女士畢業於彰化高等女子學校,美麗溫柔,兩人一見鍾情,很快就安排了親事。兩人從此就是夫唱婦隨,形影不離。
王彩珠女士曾回憶說,林之助對於生活中的色彩及造型非常注重,連妻子的髮型及衣服顏色,都會給予意見。林之助以妻子為模特兒,有很多傑出畫作,比如<朝涼><梳妝>等畫作。<朝涼>這幅作品是以未婚妻為對象構思的畫作,林之助那年是24歲,年紀輕輕便獲得帝展入選,消息傳來剛好是林之助婚禮前一天,可說是雙喜臨門。
此外,在1960到1970年代,林之助還開了孔雀咖啡館,也是當時很時髦的作風。以前在日本留學時,林之助便喜愛喝咖啡,咖啡之味道與繪畫創作一般有深淺明暗之層次變化。後來,林之助在光復路60之3號,開設了孔雀咖啡店。 當時,孔雀咖啡店開幕時,還請到當時的省長謝東閔先生來剪綵,轟動一時。當時,台北明星咖啡店及台中孔雀咖啡店,都是當時有名的藝文沙龍,作家及藝術家聚集之處。
1946年,林之助任教臺中師範學校,入住學校宿舍,也就是現在台中市柳川西路158號,同時以此處作為畫室,直到2006年遷出為止。林之助的畫室建造於1928年,為日治時期木造宿舍典型建築,這棟建築也見證了1920年代臺中市柳川沿岸都市之發展。
館內收藏多幅林之助有名的畫作,<朝涼>是其中代表作,昔日客廳仍保留當時的沙發擺設,以及當時的工作室及畫架,滿牆的膠彩顏料瓶,色彩繽紛,井井有條,可見畫家的嚴謹及用心。在館內也有林之助先生的錄影介紹,可以一窺畫家昔日身影, 欣賞精彩的膠彩畫作,畫家一生瑰麗的風景靜靜於時光中收藏著。
林之助紀念館: 台中市西區柳川東路二段158號及 162號 (04)22183652
<朝涼>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跟著台灣前輩藝術家們之步履,追尋老台灣之角落,探訪台灣藝術家曾經走踏過之足跡,細細品味台灣藝術人文之美。 之前製作及主持的「台灣藝術印象派」廣播節目,也紀錄了踏查台灣藝術之點點滴滴,感動是如此溫暖真實。 這塊土地是自己生長之地,也是父母祖先曾經存在感受過的所在,藝術源遠流長,願與更多喜愛台灣藝術的朋友們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廣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下午至臺南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參觀台灣工藝文創之父顏水龍先生紀念館。展覽館不大,但是也餓要呈現了顏水龍先生的創作特色。當時顏水龍先生在學甲下營麻豆地區,協助居民們從事工藝商品設計,並銷售國外,不僅實際幫助當地居民之生計,也開啟台灣文創之先鋒。
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 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
在這幅《淡水夕照》中,陳澄波忠實記錄了當時淡水的樣貌,遠方有紅毛城,近景有禮拜堂鐘樓,旁邊是得忌利士洋行,稍遠處還有海關及燈塔。禮拜堂是當時長老教會於1910年改建,美麗的鐘塔迴盪鐘聲,遠近都可以聽聞,老歌《淡水暮色》中也提到教堂鐘聲之迴盪悠揚。
今天下午至臺南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參觀台灣工藝文創之父顏水龍先生紀念館。展覽館不大,但是也餓要呈現了顏水龍先生的創作特色。當時顏水龍先生在學甲下營麻豆地區,協助居民們從事工藝商品設計,並銷售國外,不僅實際幫助當地居民之生計,也開啟台灣文創之先鋒。
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 1925年,當時十六歲的他,由母親帶引至蔡雪溪之「雪溪畫館」門下學畫習藝。開啟了郭雪湖走向藝術之路。
在這幅《淡水夕照》中,陳澄波忠實記錄了當時淡水的樣貌,遠方有紅毛城,近景有禮拜堂鐘樓,旁邊是得忌利士洋行,稍遠處還有海關及燈塔。禮拜堂是當時長老教會於1910年改建,美麗的鐘塔迴盪鐘聲,遠近都可以聽聞,老歌《淡水暮色》中也提到教堂鐘聲之迴盪悠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膠彩」是以獸膠為媒劑,調融以礦物質、土質、金屬等磨成的粉末變成顏料,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在台灣的教育界和美術界努力推廣膠彩畫,這項技藝才得以保留。到了台中,就一定要來朝聖一下他的紀念館。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和在捷運局站務工作的五專同學林,難得的約在中山區捷運站旁邊的咖啡館。@林是我西藏佛教的師兄,今天聊天卻都沒有聊到佛教的內容。只是聊一點我們五專時玩的三國志電玩,騎的NSR,FZR重型機車的青春往事。(真的是老了,見面就聊過去) @我說我最近看宋朝司馬光寫的歷史書資治通鑑,正看到三國鼎立的篇章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膠彩」是以獸膠為媒劑,調融以礦物質、土質、金屬等磨成的粉末變成顏料,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在台灣的教育界和美術界努力推廣膠彩畫,這項技藝才得以保留。到了台中,就一定要來朝聖一下他的紀念館。
Thumbnail
這是一項名為〔滙流與溯源〕的展覽,展出時間2024/03/30--2024/07/07,展出地點在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台灣早期畫家的精品,我很幸運地在展覽結束前,觀賞了這項畫展。在此,要介紹的是兩位跨越日本統治時期的畫家林之助及陳敬輝的膠彩畫作品。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和在捷運局站務工作的五專同學林,難得的約在中山區捷運站旁邊的咖啡館。@林是我西藏佛教的師兄,今天聊天卻都沒有聊到佛教的內容。只是聊一點我們五專時玩的三國志電玩,騎的NSR,FZR重型機車的青春往事。(真的是老了,見面就聊過去) @我說我最近看宋朝司馬光寫的歷史書資治通鑑,正看到三國鼎立的篇章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顏水龍(1903.06.05日—1997.09.24)是臺灣老一輩知名畫家中極為突出的一位。顏水龍是臺灣邁向現代工藝及近代美術設計的奠基者與推動者,也是描繪台灣原住民文化的先驅者。
Thumbnail
林憶蓮,1966年出生在香港,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的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  林憶蓮從小就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她,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是夢想成為一個畫家。 
林夕有著豐富的大學生活以及助教生活經歷,這段經歷成為他填詞的寶貴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與王菲、張國榮和黃耀明等歌手合作,寫下了多首經典歌詞,這些歌詞充滿詩意,讓人回味無窮。
Thumbnail
李梅樹在二戰之前已得獎無數,二戰後擔任全省美展評審,評議委員。不只在繪畫創作上非常活躍,在美術活動的參與也展現了極高的熱誠。他的作品有數千件之多,涵蓋素描、油畫、水彩、水墨、草圖及各種美術文獻,美術出版界已出版好幾部他的畫冊以及研究著作,在藝術領域的聲望相當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