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Netflix 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看似青春愛情劇,卻是在探討人生意義的大哉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看了 Netflix 上的《那年,我們的夏天》,真的不愧是在朋友圈被大推的作品,很好看!好笑又感人,非常認真的鋪陳各種會讓觀眾共鳴的細節,我猜大部分的人一定都能從男女主角身上找到跟自己的相同點,尤其一開始開場設定中,「那些年」的青春要素,讓人帶入感很強,不管男女都會有共鳴(記得以前看完《那些年》看到哭的好像男的比女的多)。

配角的支線劇情也都有血有肉,在一起之後的發糖也超甜。看戀愛故事最讓人出戲的點就是:哎唷怎麼可能那樣就愛成這樣了拉拜託。但是這部戲的設定跟台詞,大部分都讓人感覺合理、不出戲。最重要的是,沒有硬要讓「大企業的會長」出現!好棒!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設定是,男女主角間的貧富差距,造就他們某種程度的階級複製。想到我以前看《致富心態》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天一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財富帶來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這種感受最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這種「自由」,不只在有想做的事情時有用,在有不願意做的事的情況下更關鍵:「有時間等待更好的工作上門,不用急著抓狂你找到的第一份職缺,那將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有不屈就的彈性,可以等待好機會來臨,是真正富有的人的最大優勢。

戲裡男主角小雄的悠然自得就是他的原生優勢,相對於女主角的汲汲營營、過度努力,卻只能止步於某個看不見的天花板,我覺得很真實。就像女主角的上司說「我知道如果你有時間準備,一定可以進大公司的」,也說明了取得主流成就,常常不是只有個人能力這個單純要素,光是不用擔心家裡經濟,就已經先贏很多人。

所以我很喜歡最後女主角終於有一個以上的選擇,而不是只有不得不接受的預設值時,她同時也終於有餘裕去想自己想做的事,做出了主動選擇,「不是因為不得已,而是因為我想要這樣的人生」這對我來說是真正的 Happy Ending,她得到了自由。

另一個喜歡的點是,女主角愛生氣的原因是來自自卑。剛好聽了博恩的 Podcast 聊幽默感,他說愛生氣的人比較沒幽默感。我滿同意的,當自信不夠,自己心中過不去,就是幽默不起來。而這種沒有自信的地方,並不都是個人選擇造成的,有時是來自生長環境。但不管原因如何,長大後這就是人格的一部份。「有錢所以善良,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是《寄生上流》中有名的一句話,我喜歡相對富裕的小雄是比較隨和的這個設定。當女主說出「我很難過」,而不是「我很生氣」之後,就是她跨過自卑的瞬間。

小雄被親生父親拋棄後才被現在的父母領養(還是撿到?),這個設定我反而不太喜歡。感覺有點太刻意要給男主角加上心理黑暗面。整部戲我覺得都在一般人的生活體驗的範圍內,無疾而終的青春校園愛情、艱難地職場生活、失戀發瘋、自由創作者熬出頭。但是最後突然出現這超級沈重的設定,讓人本來沈浸得好好的,一瞬間有點出戲,難以揣摩這是怎樣的心情。

小雄要回答的核心問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已經夠大哉問了,突然多了被棄養的過去這個感覺更龐大的議題,覺得突然頭重腳輕。可能是要回答為什麼小雄會從小孤僻,但這也讓我覺得難道這個時代「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戲劇化的外部因素嗎?很懂自己要什麼才異常吧。我怎麼覺得,沒有重大原因,反而更動人也可能因為我是邊做事邊看,漏看一些細節,或是我見識真的太淺薄,才沒 get 這個點。歡迎這邊有見解的朋友跟我討論!

總而言之,說這麼多我看完就是覺得好甜,好棒!我覺得讓這麼多人都覺得好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整部戲充滿生活感的細節,讓人強烈共感後,再跟著主角一起面對並處理內心的傷痛,跟舊愛復合、找到人生意義,做出主動選擇,帶我們體驗擺脫不幸的輪迴後的療癒感。不管怎樣,總之我喜歡女主角!人設合理,而且演技精湛又腿長脖子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igi 居居的沙龍
13會員
24內容數
當日本微軟員工只剩最後30天,我想回顧一下我在這裡工作得到的東西。六年可以讓我從小學畢業到變成可以考上大學的人。這六年呢?有那麼大的改變嗎?
Gigi 居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2/02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第八章小豬商店,事件的發展跟GAMESTOP的鄉民與基金的大戰如出一轍。最有趣的是,作者以為經過管制,那會是「最後一次囤積」。殊不知空頭跟多頭的大戰可以靠著網路社群跟免費交易App借屍還魂。
Thumbnail
2022/02/02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第八章小豬商店,事件的發展跟GAMESTOP的鄉民與基金的大戰如出一轍。最有趣的是,作者以為經過管制,那會是「最後一次囤積」。殊不知空頭跟多頭的大戰可以靠著網路社群跟免費交易App借屍還魂。
Thumbnail
2022/02/02
我們在討論時,發現不只每個人看書前後對孤獨的定義不一樣。看完書後每個人對孤獨定義還是不一樣。這不就是蔣勳說的「語言孤獨」?更解釋了,為什麼有關「孤獨」的散文會暢銷。這兩個字是打開心中壓抑的想法的鑰匙。感到憤怒、感到難過、感到不被理解、感到想要發洩暴力的衝動、感到自由。都可以以孤獨來作結。
Thumbnail
2022/02/02
我們在討論時,發現不只每個人看書前後對孤獨的定義不一樣。看完書後每個人對孤獨定義還是不一樣。這不就是蔣勳說的「語言孤獨」?更解釋了,為什麼有關「孤獨」的散文會暢銷。這兩個字是打開心中壓抑的想法的鑰匙。感到憤怒、感到難過、感到不被理解、感到想要發洩暴力的衝動、感到自由。都可以以孤獨來作結。
Thumbnail
2022/02/02
世人普遍對「創新」抱持著刻板觀念,以為是某個天才的一個奇思妙想,這本書就是在解釋不是這樣。是一連串的系統上的改變造成的。 一起看這本書的朋友,對高中考試題目總是記憶猶新,她提到:社會變遷三層面的器物、文化、跟法規的改變,是哪一者會先出現。這本書就是用貨櫃說明這一題。
Thumbnail
2022/02/02
世人普遍對「創新」抱持著刻板觀念,以為是某個天才的一個奇思妙想,這本書就是在解釋不是這樣。是一連串的系統上的改變造成的。 一起看這本書的朋友,對高中考試題目總是記憶猶新,她提到:社會變遷三層面的器物、文化、跟法規的改變,是哪一者會先出現。這本書就是用貨櫃說明這一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消化完《怒嗆人生》帶給我的能量:它一齣好劇,除了網路上吹捧到爛掉的「A24出品,必屬佳作」外,高品質的劇本、整體戲劇的質感、令人驚艷的演員表現、句句直球對決且寫到心坎裡的對白,實在是非常痛快!
Thumbnail
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消化完《怒嗆人生》帶給我的能量:它一齣好劇,除了網路上吹捧到爛掉的「A24出品,必屬佳作」外,高品質的劇本、整體戲劇的質感、令人驚艷的演員表現、句句直球對決且寫到心坎裡的對白,實在是非常痛快!
Thumbnail
「我們人活著,就是活在死亡當中。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總是背負著不知何時死亡的不確定性,而這個不確定性遲早終將成為事實。最理想的情況是,把人生的每個瞬間視為最後一瞬間。如果下一個瞬間就是最後一瞬間,那麼任何瞬間都將是最閃耀的極致時光!」 男主角是汲汲營營追求權勢與金
Thumbnail
「我們人活著,就是活在死亡當中。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人總是背負著不知何時死亡的不確定性,而這個不確定性遲早終將成為事實。最理想的情況是,把人生的每個瞬間視為最後一瞬間。如果下一個瞬間就是最後一瞬間,那麼任何瞬間都將是最閃耀的極致時光!」 男主角是汲汲營營追求權勢與金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女主角的貧富差距,造就他們某種度的階級複製。想到我以前看《致富心態》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天一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財富帶來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這種感受最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
Thumbnail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女主角的貧富差距,造就他們某種度的階級複製。想到我以前看《致富心態》時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最有價值的財富是有能力每天一早醒來時說:今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財富帶來掌控自己時間的能力,這種感受最能預測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看劇的時候也順便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期, 校園生活好像也是各種搗蛋, 每天都留到學校要關門才回家, 踏出社會後, 校園生活都漸漸被遺忘了, 每天被工作排滿, 桌面都被堆得高高的, 偶爾也羡慕別人閒閒的沒事做, 但推翻不了的境況, 只能咬牙拼了, 默默安份地工作, 撈個小小的主管位置.
Thumbnail
看劇的時候也順便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期, 校園生活好像也是各種搗蛋, 每天都留到學校要關門才回家, 踏出社會後, 校園生活都漸漸被遺忘了, 每天被工作排滿, 桌面都被堆得高高的, 偶爾也羡慕別人閒閒的沒事做, 但推翻不了的境況, 只能咬牙拼了, 默默安份地工作, 撈個小小的主管位置.
Thumbnail
我最近的愛劇落幕了。心裡惆悵了整整三天。因為劇中的男女主的結局,有點似是而非:男女主因為心懷國家大義,兩人存活,共同輔政幼主,但兩人之間的的距離似遠非近。劇中的男女主為師徒,男主師傅是國家的情報頭子,女主徒弟在奔愛師傅的路途中成長。兩人的命運,從兩個沒有相關的個體,在命運的波折與磨難,慢慢混合成一個
Thumbnail
我最近的愛劇落幕了。心裡惆悵了整整三天。因為劇中的男女主的結局,有點似是而非:男女主因為心懷國家大義,兩人存活,共同輔政幼主,但兩人之間的的距離似遠非近。劇中的男女主為師徒,男主師傅是國家的情報頭子,女主徒弟在奔愛師傅的路途中成長。兩人的命運,從兩個沒有相關的個體,在命運的波折與磨難,慢慢混合成一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