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冬季療癒新劇《那年,我們的夏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raw-image
其實觀察別人的人生,就是最有趣的事情了,當你閱人無數,遇過各式各樣的人,有時候就會感謝自己有個平凡的人生。—《那年,我們的夏天》台詞

值得被珍藏的青春記憶

開頭劇集以紀錄片破題,直到尾聲,終於理解,一部如一碗清粥般的韓劇,描繪著你我身邊的人物。 整天躺在樹蔭下,不喜歡將生活過得太疲累的崔雄、被工作摧殘的體無完膚的延秀、願意無私愛著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編劇不再置放高大上的人物設定於劇中,這使我們發現《那年》彷若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漫威電影裡的英雄、沒有不真實的浪漫男女、沒有科幻電影裡面的魔法,卻讓我們感受三位主演背後漸漸被揭開的傷痕。

raw-image
有人說當我們越努力試圖忽略過去,就越容易被牢牢困在其中,我就是這樣,隨著時間流逝,我長大成人卻依舊只是當年遊樂場上那個小女孩。—《那年,我們的夏天》台詞

難以啟齒的傷口—傲慢與偏見

如同《海岸村》裡呂統長說:「有些事對某些人來說很難開口」。《那年》的故事裡,每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對他人開口的傷痛,延秀分手的原因、崔雄被收養的記憶、志雄沒有媽媽的童年。我們以為佯裝堅強,這些裂痕就不復存在,但是唯有面對關係、面對自己,才能修復過去和現在。

直到延秀吐露當年的自卑心、崔雄決定追逐夢想,原諒親生父親、志雄願意在鏡頭前回憶幾乎甚少與他創造童年的媽媽,都代表他們都在漫漫長路上,跨越心頭一個檻。對他們來說人生沉重黯淡,但是唯有像是看見街上的鮮花,察覺周遭處處是令你感到幸運、幸福的微小事物時,生活就能如煙花般綻放華麗的火光。

在《那年》裡沒有大風大浪,沒有忽然間戲劇化的轉折,而是主角間內心掙扎、糾結、迷茫,像極了每個人生活中存在的小劇場。《那年》的確是一部容易讓人感到拖沓的作品,看著主角一來一往,不願意直率了當地將話說開,看得觀眾心悶,但這不就是男女關係嗎?因為生活感太強烈,違反許多韓劇既定公式,卻又像是看著自己生活一樣的看一部劇。

raw-image
我們的工作就是記錄這些,平凡又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有了這些人在紛擾中照常生活的畫面,再加上我們平凡的日常,大家就會覺得這只是人們生活的故事。—《那年,我們的夏天》台詞

鏡頭背後的觀察者

劇中,最喜歡編劇最後以志雄帶出本劇核心。多年來單戀好友女友的志雄,一直都覺得自己是第三視角,只能在鏡頭後看著眼前令他糾結於友情和愛情間的兩人擦出火花,逼自己帶著客觀角度詮釋他們的關係。直到最後有一天,為了要留下媽媽的紀錄片,自己也成為主角。

「原來我也可以是紀錄片的主角」 我們以為平凡無奇的片刻,卻都能在鏡頭記錄下成為永恆。我們以為不足為奇的生活,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志雄不再只是旁觀者,就像看劇的我們也都是一段故事裡的主角。

raw-image
畢竟我的人生不是電影,是一部紀錄片—《那年,我們的夏天》台詞。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藝術作品

之所以喜歡貫穿戲劇軸心的「紀錄片」元素,就是因為再平凡的人生都值得被珍藏。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四個春天》,是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導演用鏡頭捕捉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成員的與談互動,拍攝期間姐姐意外患癌症過世,讓樸實無華的畫面中,摻和哀傷,父母一如既往地過日子,不知不覺帶著酸甜苦辣,來到了第四個春天,依舊面對年老,依舊時不時上山踏青,依舊帶著微笑,不一樣的是紀錄片成為替家人留下思念的載體。

不得不說,如果《那年》是一部十集的精實小品,我會更加喜歡這部劇,但如此節奏仍能引起偌大的討論度,是本劇厲害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白日夢瑞塔的沙龍
30會員
23內容數
值得回味的每一部電影、戲劇,都在【影評夢】以文字帶你細細品茗
2023/06/15
在關係裡、在職場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在為成為被需要的人而努力,我們都盡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志浩從南海到首爾打拼的十年間,從起初憧憬未來,意氣風發,帶著最炙熱又清澈的目光來到大城市,卻發現自己依然站在原地,但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Thumbnail
2023/06/15
在關係裡、在職場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在為成為被需要的人而努力,我們都盡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志浩從南海到首爾打拼的十年間,從起初憧憬未來,意氣風發,帶著最炙熱又清澈的目光來到大城市,卻發現自己依然站在原地,但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Thumbnail
2023/06/10
生於80年代的三位女主角,成長在韓國經濟最輝煌時期卻也承接最蕭條的時期。三人中,一個性格強勢主張不婚,一個從小勵志結婚,嫁給真愛。而經常流浪在外的女主角志浩,與房奴男主角南世熙意外成為房東與房客,展開一段契約婚姻。全劇圍繞婚姻、愛情、性別,我們從主角們身上看見社會上的各種樣貌。
Thumbnail
2023/06/10
生於80年代的三位女主角,成長在韓國經濟最輝煌時期卻也承接最蕭條的時期。三人中,一個性格強勢主張不婚,一個從小勵志結婚,嫁給真愛。而經常流浪在外的女主角志浩,與房奴男主角南世熙意外成為房東與房客,展開一段契約婚姻。全劇圍繞婚姻、愛情、性別,我們從主角們身上看見社會上的各種樣貌。
Thumbnail
2022/07/03
20歲的至安遇見40歲的大叔東勳,至安從小父母雙亡,一個人背負龐大債務且獨自照顧奶奶,在社會底層中苦撐。在建築公司上班的東勳面對公司內部派系角力、施壓和與妻子貌合神離使得他日復一日拖著千斤萬斤的身心過生活。當兩個疲憊的靈魂相遇並走進彼此的人生,該如何治癒對方呢?
Thumbnail
2022/07/03
20歲的至安遇見40歲的大叔東勳,至安從小父母雙亡,一個人背負龐大債務且獨自照顧奶奶,在社會底層中苦撐。在建築公司上班的東勳面對公司內部派系角力、施壓和與妻子貌合神離使得他日復一日拖著千斤萬斤的身心過生活。當兩個疲憊的靈魂相遇並走進彼此的人生,該如何治癒對方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一部從日常出發的劇集,觀看過程中卻能像在初夏潮濕又炎熱的氣候裡,一股清涼的葡萄汽水。讓人喝著的同時,忘記了前一刻的酷熱,再次有了勇氣,擁抱過往所有的不堪。我想,這也是我如此喜愛又想推薦這部劇給大家的原因。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一部從日常出發的劇集,觀看過程中卻能像在初夏潮濕又炎熱的氣候裡,一股清涼的葡萄汽水。讓人喝著的同時,忘記了前一刻的酷熱,再次有了勇氣,擁抱過往所有的不堪。我想,這也是我如此喜愛又想推薦這部劇給大家的原因。
Thumbnail
從不可一世的青春淘氣,到出社會後的成熟穩重,金多美和崔宇植轉換得不留痕跡。 在《那年》裡,我們跟著主角們的生活軌跡,看到各種愛的樣貌。總是掛在嘴邊的「你愛我嗎?」就像我們的日常對話,誰不拼命的想從另一半身上看見深愛自己的痕跡? 分離後,我們各自成長
Thumbnail
從不可一世的青春淘氣,到出社會後的成熟穩重,金多美和崔宇植轉換得不留痕跡。 在《那年》裡,我們跟著主角們的生活軌跡,看到各種愛的樣貌。總是掛在嘴邊的「你愛我嗎?」就像我們的日常對話,誰不拼命的想從另一半身上看見深愛自己的痕跡? 分離後,我們各自成長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交往五年的情侶分手後再遇到對方,該以什麼面貌,什麼方式面對彼此? 極為平淡日常的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近期在社群媒體上頻繁被推薦。步調緩慢的像是把你我生活的細節一一放大,套上韓系濾鏡後,以平靜的口吻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平凡中各自閃耀。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Thumbnail
《那年,我們的夏天》是一篇符號化的詩篇,被組織結構過後,又再被戀人一一拆解。崔雄的「十個討厭延秀的理由」裡沒有討厭,只有滿眼的喜歡;延秀的「分手原因」裡也沒有真正的原因,只有對自我傲慢的懺悔。最後,兩人在度過了沒有彼此的五年後,愛情裡,還是只剩愛情。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劇透 由金多美和崔宇植主演的《那年,我們的夏天》,雖然故事老套、敘事平淡,但是它很寫實,把感情裡的患得患失、口非心是、推拉分合刻畫得淋漓盡致,無疾而終的感情故事,總是能凝聚龐大的共鳴,喚醒我們心裡那悲傷卻懷念的時光,讓我們知道,青春有時很傻卻很值得,因為很傻、很平凡,更能凸顯它刻骨銘心....
Thumbnail
本以為這是一齣清新的愛情小品,看完卻發覺它其實是一部人生紀錄片。 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恰恰也正如劇中紀錄片的命運般,從一開始不受關注的小品電視劇,到榮登臺灣Netflix收視排行榜第一的熱搜劇,證明好口碑是會逐漸發酵的。
Thumbnail
本以為這是一齣清新的愛情小品,看完卻發覺它其實是一部人生紀錄片。 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恰恰也正如劇中紀錄片的命運般,從一開始不受關注的小品電視劇,到榮登臺灣Netflix收視排行榜第一的熱搜劇,證明好口碑是會逐漸發酵的。
Thumbnail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Thumbnail
從《那年,我們的夏天》中,尋找、回味自己最珍貴的「那年」記憶。 它會是一個能夠「滋養」一生的「那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