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漸累聚的陰影中回望--訪Che Chen 2018.3.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三日月〉(展覽作品)

〈三日月〉(展覽作品)

提問人:黃尖、老B
撰稿:黃尖
訪問時間:2018/3/20

「所以說,妳會覺得自己的畫是『難解』的嗎?」

「不會......怎麼辦?」

「哈哈哈哈,什麼怎麼辦?」

談話的起始是認知不對稱引發的荒謬喜感,以及它們沾黏的在場者的情緒。後者太細微了,很難一眼就看出形貌,為它們冠上稱呼。也許我們四周的作品也同樣曖昧:代針筆織出的陰影之城,遠眺是內凹深邃的,近看像是未滲血的刀痕的集合。畫中物巨大但輕盈,煙霧般不具實體。獨立於被裝飾體而重生或死亡的裝飾品。似偶的人,投射在夢境中的扭曲成像。

「別人給我的評語常常讓我自己嚇一跳,因為跟我自己的看法有很大的出入。比方說有人用『恐怖』來形容我的作品,但我自己並沒有刻意去營造那個效果,或懷著恐怖創作。反而覺得,這一切都已經是轉化過的產物了。也許一開始創作的起點確實是某個難以對別人訴說的念頭,不過對我而言,畫成畫就是『使它能夠被他人接受』的手段。我並不希望別人把我看成籠罩在負面情緒裡的創作者,和我產生距離感。我畫景物、物件也許都是為了縮短這個距離。」

大阪街景。(非展出作品)

大阪街景。(非展出作品)

景物,絕對是貫穿陳澈創作的關鍵字之一。雖然一開始和多數同年代的創作者相同,最早開始畫畫都是受到日本動畫、漫畫的影響,然而陳澈與他人不同的是,比起追求人物的極致美型,她描繪的「景」與「物」似乎更是畫面氛圍的重心。「我想這是因為當我在回想一個回憶的時候,最鮮明的往往都是那裡的場景而不是存在那裡的人吧。景與物對我來說,更能夠當作符號來使用。」早在開始展示單幅作品或前往英國讀大學之前,她便發表了第一本漫畫zine《蟲洞博士》,往後發展出角色同一但劇情獨立的系列作品。《蟲洞博士》第一、第二集仍有顯著的漫遊性和形式上的封閉性結局:獨眼助手穿梭於幽冥空間,遭逢各種奇人異事,完成蟲洞博士的交辦事項。這時期她的風格與《GARO》系統的另類日漫有異曲同工之妙。

《蟲洞博士》第二集內頁(已絕版)

《蟲洞博士》第二集內頁(已絕版)

而在Mangasick開店前,台北唯一讀得到《GARO》以及青林堂、青林工藝舍單行本的公共場所可能就是解放之聲了。「我在解放之聲發現那些漫畫後,利用去東京的機會收了丸尾末廣、駕籠真太郎等人的漫畫,還有一些耽美系的作品。讀到這些東西前,我其實沒在畫分格漫畫。那時候也很喜歡周依的作品,裡面收了一些對我而言有『祭壇』『小物件』感的畫面,觸發我去畫自己的『祭壇』與『小物件』。另外我也很喜歡植芝理一《謎狐怪童》裡頭密集物件的表現方式,和逆柱IMIRI的漫畫中角色不斷閒晃的感覺。」以上作品其實都沒有那麼直接地影響陳澈視覺風格的形成,但當中景物的存在感和表義豐富性想必是一大助力,支撐她往想前進的方向走去。

植芝理一《謎狐怪童》內頁

植芝理一《謎狐怪童》內頁

取得高中同等學歷後,陳澈便前往英國就讀布萊頓大學插畫系,進入學習邏輯完全不同於台灣的環境。「學校評價的並不是技術和成果,而是實驗、嘗試過程中的思路,甚至作品沒有完成也沒有關係,只要創作發想過程夠豐富即可。光是畫出一張完成度很高的作品交差並不會獲得老師的認可,如果那麼做,在他們眼中你等於只嘗試了一次。如果只是要練習,私下自己畫就可以了,不需要來學校。來學校就是為了討論交流的。對他們來說,創作就是思考。這些觀點一開始也讓我感到衝擊。」在老師的鼓勵下,她也開始頻繁地畫速寫本,以學校圖書館偶然發現時裝史、古怪圖鑑為練習對象,例如英國最早的百貨商推出的玩具的型錄、世界民俗玩具、珠寶、俄羅斯王朝的珍寶等等,漸漸琢磨出裝飾性強烈的畫面風格。東方咒術與西方虛象合一,衍生出此次展覽呈現的風格。

陳澈欣賞的版畫藝術家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陳澈欣賞的版畫藝術家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Magician's Practice(非展出作品)

Magician's Practice(非展出作品)

「會覺得這些畫作是無意識的反映,或一個陳述,或一個謎語嗎?」

「除了某些具備隨機性、沒事先決定構圖的作品外,其他都是我意念的轉化物。能像撿破爛那樣回收一些情緒渣滓再利用,我覺得是很棒的事情(笑)。在這些作品上我非常注重構圖的經營,以及光影層次的延展。某些作品內嵌有文字,我是用『供奉』的感覺在處理它們,或者說,畫出一幀有字幕的截圖。畫的部份並不直接反映文字的內容,但還是會為文字設計構圖。」

站臺一號(展覽作品)

站臺一號(展覽作品)

文字先行是陳澈畫作與漫畫中共通的異數。《蟲洞博士》系列第一、二集皆為意象濃稠的文字先被書寫出來,漫畫才依此為藍圖繪製。第三、四集於留學期間完成,使用中文的頻繁度極低,圖像自然先於文字浮現。不過在第五集的〈十二月三十一〉,她再度利用大量採集而來的語言碎屑拼貼出一團不和諧音,和死亡的陰影一同包圍主角。

短篇漫畫〈十二月三十一〉

短篇漫畫〈十二月三十一〉

「小時候聽到旁人講的話幾乎都會記住,或者說我想記住的話都會記得,在一天結束後全部都還回想得起來,可以寫出來。後來覺得太煩了,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件事,不過〈十二月三十一〉這篇就是重新去蒐集我所聽到的話語,安排不同角色隨機地去訴說。不知道為什麼,這些文字讓我想到斯凡克梅耶奎氏兄弟的偶戲,偶戲裡那些喀啦喀啦的聲響或是咒語。它不是情感或意義的寄託對象,而像是教條或籤詩--它們原本應該是有溫度的,但我想透過作品讓它們失溫,冰冷得像教條或籤詩。」

這也許就是陳澈作品對部份觀者產生壓迫感的原因所在,表面的乾、冷、硬封死了觀者獲得立即性慰藉和祝福的可能。不過有趣的是,她同時也用另一個譬喻來形容作品:煮過的,處理過的。乍見矛盾,也許不然。烹調並冷卻可通往長久的保存,晚歸者、迷途者、落單者將能在穿過風暴後嚐到平靜。


(公休日營業時間已調整,請參照最新公告)

(公休日營業時間已調整,請參照最新公告)

陳澈個展「權宜之計」

長著眼睛,王冠,月亮,花,
「權宜之計」是一架覺得行不通也不能停下來的機器,
被害怕錯過些什麼的恐懼驅動,無標的地前進。

平常生活的時候,所有時間都被配與應當執行的任務,每個任務都有標準的步驟。唯一不因此無聊的方法,就是把這些步驟都改寫成劇本再覆、蓋、回、去。如果生活的組成實際上都是舞台、道具、演員、儀式,就不會那麼緊張了吧,就每天都是祭典了吧。

這樣不斷改寫每個日子的自動演算就是「權宜之計」。

☞ 畫家簡介 ☜

陳澈 Che Chen

2016年畢業於英國布萊頓大學插畫系。手繪作品常融合文字、象徵符號於畫面中,靈感來自建築史、時尚史、漫畫史。持續學習版畫、手工製書技法中,並以每年一本的速度,自費出版個人作品集<蟲洞博士>系列。

網站:https://drwormholes.myportfolio.com/

ig:@drwormhol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ngasick的沙龍
474會員
309內容數
真正的秘境不會有什麼文字足跡。 而我們希望給另類漫畫/視覺藝術的探險者些許助力。 2013年至今。
Mangasic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3
2025/03/13
2025/01/10
將近五年前初見張道作品,感受到的是巨大的意志力、潛能以及臍帶自纏脖子而亡的危險性。長篇宣言、科幻設定、繁複如鱗片、苔癬的畫面質地--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失控的能量輸出,青春漫畫夢的一現曇花。不過當時作品中便傳出一股異味:作者操演出的敘事雖像科幻設定過度增長的少年漫畫,他卻不單純耽溺於「架空」⋯⋯
Thumbnail
2025/01/10
將近五年前初見張道作品,感受到的是巨大的意志力、潛能以及臍帶自纏脖子而亡的危險性。長篇宣言、科幻設定、繁複如鱗片、苔癬的畫面質地--讓人很難不聯想到失控的能量輸出,青春漫畫夢的一現曇花。不過當時作品中便傳出一股異味:作者操演出的敘事雖像科幻設定過度增長的少年漫畫,他卻不單純耽溺於「架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An Chen,一個用形狀畫畫的插畫家。喜歡用具幾何機械感的手法繪製花草,在有機物、無機物中無止盡的實驗著。2019年畢業於劍橋藝術學院兒童繪本系,作品多出現於報紙雜誌編輯領域,國內外客戶比較有名的有Apple、Gucci、The New Yorker、紐約時報、華爾街郵報、週刊編集、台灣設計展等。
Thumbnail
An Chen,一個用形狀畫畫的插畫家。喜歡用具幾何機械感的手法繪製花草,在有機物、無機物中無止盡的實驗著。2019年畢業於劍橋藝術學院兒童繪本系,作品多出現於報紙雜誌編輯領域,國內外客戶比較有名的有Apple、Gucci、The New Yorker、紐約時報、華爾街郵報、週刊編集、台灣設計展等。
Thumbnail
收錄三則短篇漫畫,以及慢工出版曾製成絹印版畫的插圖。
Thumbnail
收錄三則短篇漫畫,以及慢工出版曾製成絹印版畫的插圖。
Thumbnail
蟲洞博士系列的第五本,內容幾乎為準備《權宜之計》個展期間陸續完成的作品,而展出原稿多數收錄於其中。
Thumbnail
蟲洞博士系列的第五本,內容幾乎為準備《權宜之計》個展期間陸續完成的作品,而展出原稿多數收錄於其中。
Thumbnail
蟲洞博士系列第七集,八篇單頁漫畫,八條不同街道孵化的迷宮。
Thumbnail
蟲洞博士系列第七集,八篇單頁漫畫,八條不同街道孵化的迷宮。
Thumbnail
這禮拜臺灣 ACG 界上烘个討論應該就是 CCC 欲收起來个傳聞。CCC 个全名是「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一開始是中研院踮 2009 年為著欲共𪜶收藏个資料展示予國民了解,煞揣著用尪仔冊个方式,彼陣是做紙本个季刊,2015 年捌收起來,2017 年閣月刊重啟,
Thumbnail
這禮拜臺灣 ACG 界上烘个討論應該就是 CCC 欲收起來个傳聞。CCC 个全名是「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一開始是中研院踮 2009 年為著欲共𪜶收藏个資料展示予國民了解,煞揣著用尪仔冊个方式,彼陣是做紙本个季刊,2015 年捌收起來,2017 年閣月刊重啟,
Thumbnail
喜歡文字的我,不擅長看漫畫,因為圖文一起會讓我混淆,所以對漫畫家或動漫世界的了解近乎於零。偶然間在  Podcast 聽名作家 #張大春 談起很久以前與漫畫家 #鄭問 共事的趣事,對這位很另類的人物,燃起好奇之火。 *圖片取自網路照片拼貼 據 #維基百科 資料記載:鄭問作畫向以嚴謹見稱,風格詭異
Thumbnail
喜歡文字的我,不擅長看漫畫,因為圖文一起會讓我混淆,所以對漫畫家或動漫世界的了解近乎於零。偶然間在  Podcast 聽名作家 #張大春 談起很久以前與漫畫家 #鄭問 共事的趣事,對這位很另類的人物,燃起好奇之火。 *圖片取自網路照片拼貼 據 #維基百科 資料記載:鄭問作畫向以嚴謹見稱,風格詭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