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個家庭中的角色、功能在行之有年的狀態中,家庭成員之間會形成一種固定或習慣的互動模式;然而,當這樣行之有年的模式開始因著「另一個人」的加入而起變化時,便可能會讓原本在家裡固定擁有資源或權力的狀態產生波動。

比如「這個家是聽我的」便是意味著權力的表徵,若這個人剛好是婆婆的話,且婆婆平常的活動範圍多只有家裡的時候,任何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便隨時可能引發權力的爭奪;像是媳婦沒有按照婆婆的習慣,把盤子擺放在「本來的位置」,這個「本來的位置」裡有著在這個家裡,關於事情掌握權的宣示及捍衛,也就是這個家的規矩是我訂的、是我說了算;或是夫妻兩人跟公婆同住時,常常不在家、假日出門,雖然可能在媳婦進門前,兒子本來就很少待在家,但為了宣示這個家的主權與規矩,便可能會在夫妻倆要出門時,隨口說上一句:「又要出門啦!」,讓夫妻兩人可能又開始針對婆婆的言行開始互持己見。

而這些常讓媳婦想不通的小事,對於婆婆而言,可能包涵著對這個家的守成及付出,那是一種不容動搖的存在,也因此媳婦有時便會在這場無心捲入的權力保衛戰中滿身傷痕。這些,往往是旁人難以理解卻真實發生的暗潮洶湧,也常常是老公、另一半無法介入的可能主因。當成為媳婦時,有哪些方式可以讓我們在這場百年主題中,找到一個安放自己的空間呢?

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
亦即學習找出讓自己感到自在、舒適的心理位置,這個位置包含了在面對他人時種種可能浮現的心情,像是過程中被壓迫、被挑戰、不被尊重、委屈感…等等;倘若能將這些感受,試著區分出哪些是對方要我們感受到的、哪些是自己真正的情緒,進而明白哪些是對方需自己負責的,哪些是自己所能承擔的,在面對及釐清這些感受的當下,劃分出一條界線。當這條界線能夠在內心被建立起來,便能在面對外在衝擊時,長出支持自己的聲音與力量。

學習自己擦拭時代的眼淚
年長者與年輕輩因著時代環境的變動,各自面臨並承受著該時代的重量與期待,而這樣的重量與期待在不同時空背景下被迫放在一起看待的時候,落差、比較便會產生。因此,當我們被迫放在不同時代卻要求有同樣做法的時候,或許能夠在心裡、認知上,放進一個「我們各自面對著不同壓力與期待」的空間,因為在這個空間裡,彼此能夠試著理解身上各自的重擔及異同,也就不用為了爭一口氣,或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導致兩敗俱傷。

媳婦不一定要熬成婆
關於婆媳問題,多少會牽涉到傳宗接代的主題,或是媳婦一定要走過婆婆的那些路才能成為婆婆,甚至有著媳婦該是什麼樣、婆婆可以怎麼樣的傳統框架;然而,依著時代背景的不同以及整體環境結構的變化,許多傳統框架正不斷地在瓦解或進化,此時若與另一半進行溝通找出如何因應的共識與平衡點,以及調整自身對於婚姻的看法及經營方式,可以成為支持自己選擇與決定的力量。

使用資源幫助自己
有些時候,我們總期待著時間能幫我們解決問題;然而,時間往往能夠解決的不是問題,而是麻醉或麻木了我們對生活或自身的感受。因此,若是長期被困在婆媳問題的處境而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不妨使用專業資源來幫助自己,這份幫助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有一個空間與時間得以跟專業人員,共同思考我們在之中的處境以及其他可能。

#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好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禺見心理諮商的沙龍
9會員
28內容數
2024/07/25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2024/07/25
同理心是人際關係中十分重要的因子,也是可以從小與孩子一同思考的心理歷程。如何與孩子一起感受與他人的互動、進而引導孩子思考、咀嚼同理心的重要,是身為主要照顧者陪同孩子人格養成的歷程之一。
2024/07/24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然而,回到實際層面來思考,三次的心理諮商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看到問題、聽到心裡的聲音 ◆諮商後的心理變化 ◆回顧與再出發
Thumbnail
2024/07/24
衛福部於今年推出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於113年8月1日正式開跑,這次的年齡族群更擴大到15-45歲的各個世代族群。 然而,回到實際層面來思考,三次的心理諮商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看到問題、聽到心裡的聲音 ◆諮商後的心理變化 ◆回顧與再出發
Thumbnail
2024/07/08
「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眼前這個人正在咆哮以及憤怒地搥牆… . 「你這個專案是怎麼做的?再重做一次!」 「你每天加班這麼晚,就是在用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嗎!?」 主管正在用他所有生氣或貶低的詞彙,表達著他的情緒與失控… ‧ 生活中,有時候難的地方就在於:
Thumbnail
2024/07/08
「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 眼前這個人正在咆哮以及憤怒地搥牆… . 「你這個專案是怎麼做的?再重做一次!」 「你每天加班這麼晚,就是在用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嗎!?」 主管正在用他所有生氣或貶低的詞彙,表達著他的情緒與失控… ‧ 生活中,有時候難的地方就在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科技社會,媳婦如何與婆婆相處的「婆媳」問題,一直是許多女孩子的夢魘。但台灣很多家庭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媳婦是受到婆婆疼愛,可知人確實是有不同的命運。
Thumbnail
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科技社會,媳婦如何與婆婆相處的「婆媳」問題,一直是許多女孩子的夢魘。但台灣很多家庭中,仍然有相當多的媳婦是受到婆婆疼愛,可知人確實是有不同的命運。
Thumbnail
為了搬即將要關門的「Xuite隨意窩」部落格,在方格子開了新帳號,原來的有8個小部落格,哪一個要先貼呢?「長青、常綠」關心老人的2篇貼完,再來是原名<媳婦—在婚姻中的女性>,有22篇故事,是將我、我媽媽、我公公、我沒見過的婆婆、先生的家人、我周圍的朋友們……發生的事情,重新安排人物和事件以故事的方式
Thumbnail
為了搬即將要關門的「Xuite隨意窩」部落格,在方格子開了新帳號,原來的有8個小部落格,哪一個要先貼呢?「長青、常綠」關心老人的2篇貼完,再來是原名<媳婦—在婚姻中的女性>,有22篇故事,是將我、我媽媽、我公公、我沒見過的婆婆、先生的家人、我周圍的朋友們……發生的事情,重新安排人物和事件以故事的方式
Thumbnail
有的人認為婆媳問題是千古以來難解問題之一,今天筆者就從心理學度試著解解看,請拭目以待。
Thumbnail
有的人認為婆媳問題是千古以來難解問題之一,今天筆者就從心理學度試著解解看,請拭目以待。
Thumbnail
進入婚姻圍城的女人,面對婆媳關係都覺得很難應付,可以說,婆媳關係直接影響這婚姻幸福及家庭的和睦,“婆媳關係”是僅次於第三者的破壞夫妻感情的心理“殺手”。 還有人戲稱其為影響婚姻品質的“惡性腫瘤”,是導致家庭內戰的一大誘因。可見,其影響力和傷害性非同一般,蔚然成為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門“必修課”
Thumbnail
進入婚姻圍城的女人,面對婆媳關係都覺得很難應付,可以說,婆媳關係直接影響這婚姻幸福及家庭的和睦,“婆媳關係”是僅次於第三者的破壞夫妻感情的心理“殺手”。 還有人戲稱其為影響婚姻品質的“惡性腫瘤”,是導致家庭內戰的一大誘因。可見,其影響力和傷害性非同一般,蔚然成為青年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門“必修課”
Thumbnail
婆媳問題是導致許多家庭發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剛進到一個新家庭時,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呢 大家要知道,婆婆和媳婦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的 對於這位男人而言,此時此刻,生命中有兩位重要的女性 但他可能沒有想過,要同時面對兩個女人的心情,兩位女人同時的占有 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Thumbnail
婆媳問題是導致許多家庭發生爭吵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剛進到一個新家庭時,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呢 大家要知道,婆婆和媳婦是因為同一個男人而走到一起的 對於這位男人而言,此時此刻,生命中有兩位重要的女性 但他可能沒有想過,要同時面對兩個女人的心情,兩位女人同時的占有 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有緣人結婚後因執著於需要自我空間,與公婆相處極為疏離,總是覺得孤單、緊張、難受,陷入自我塑造的困境將近20年。因為對公婆的嗔恨心,也讓她在消外道願時,一直到第十次才迴向成功。這篇分享文細數她在心境轉換過程中的種種改變,值得大家借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完畢) 有緣人結婚後因執著於需要自我空間,與公婆相處極為疏離,總是覺得孤單、緊張、難受,陷入自我塑造的困境將近20年。因為對公婆的嗔恨心,也讓她在消外道願時,一直到第十次才迴向成功。這篇分享文細數她在心境轉換過程中的種種改變,值得大家借鏡。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Thumbnail
我是媳婦,也是未來的婆婆。所以我不想當不分青紅皂白,看到婆婆兩字就倒彈的人……。 但「互相尊重」真的很重要! 婆媳本來就是兩個沒關係的人,因為第三方而走在了一起,誰都不欠誰也都別委屈誰。如果帶孫伺候晚輩真的不高興就拒絕,不要因為拒絕不了兒子,而把情緒發洩到媳婦身上。
Thumbnail
我是媳婦,也是未來的婆婆。所以我不想當不分青紅皂白,看到婆婆兩字就倒彈的人……。 但「互相尊重」真的很重要! 婆媳本來就是兩個沒關係的人,因為第三方而走在了一起,誰都不欠誰也都別委屈誰。如果帶孫伺候晚輩真的不高興就拒絕,不要因為拒絕不了兒子,而把情緒發洩到媳婦身上。
Thumbnail
前段時間,有不少名人分享照顧爸媽很幸福的故事,但我周遭許多朋友交流他們照顧老後的爸媽或公婆,實情卻不是如此,多數人是為兄弟姊妹間如何照顧、分工,傷腦筋不已;也有人照顧到累出病,充滿壓力者亦不在少數。而「爸媽」也有兩類,一類是自己爸媽,另一類是「公婆爸媽」。
Thumbnail
前段時間,有不少名人分享照顧爸媽很幸福的故事,但我周遭許多朋友交流他們照顧老後的爸媽或公婆,實情卻不是如此,多數人是為兄弟姊妹間如何照顧、分工,傷腦筋不已;也有人照顧到累出病,充滿壓力者亦不在少數。而「爸媽」也有兩類,一類是自己爸媽,另一類是「公婆爸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