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調不出想要的感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當你/妳有了第一個構想,也寫出了第一版香水配方,接著開始打樣作品、試聞,結果卻發現氣味和自己想像的有落差。看來不行,要繼續修改,但是要怎麼改呢?只能靠靈感嗎?沒靈感怎麼辦?

所有的藝術創作都一樣,是不斷反覆修正的過程。當你有了靈感,譜出一段音樂,卻發現好像少了點什麼,有些地方好像不太順。這時的工作就是持續的改版。這樣的修改作品可能幾天就完成了,也可能持續一整年還不滿意。

根據個人的經驗,調香水很少人可以第一版就滿意的。從腦海中浮現第一個靈感,等輪廓逐漸成型,然後把這個印象輪廓轉換成香氛語言,再把香氛符號譜寫成實際的香水配方。這中間有太多抽象神祕的轉換過程,有一些是訓練可以成就的技術領域,也有一些是即使苦練也無法企及的天賦才能。只要轉換過程有那個步驟沒有銜接好,結果就不會令人滿意,於是只好持續修正了。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實際的作品和原本的想像有落差?我們來試著找找看原因。

1. 許多創作者其實並不太清楚/確定自己要表達什麼?

感性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許多感覺,可能是來自於天氣/風景/一段話/文學作品/音樂… 這些感想都是很棒的創作靈感。太過理性的朋友情緒比較不容易波動,少了發自內心的感動,作品會偏向邏輯理性。

有了感覺只是創作的第一步,接下來才是一般人和藝術家的分野。請想像一個場景:一個人或是一對情人,晴朗無雲的夜色在沙灘上散步,皎潔的月光灑落在潔淨的白色沙灘上,安靜的夜只有潮汐在不遠處起起落落。你內心湧起一股感動,好想把這個moment 記錄下來。但是要譜寫些什麼呢?關於這樣的場景,請看看貝多芬怎麼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r0otuiQuU

貝多芬在月光奏鳴曲裏其實是用鋼琴抒寫一個場景,而不是在告訴聽眾說他心情很平靜又如何。沒經驗的創作者往往只會直白的說出自己的感想,現在心情很愉快/很興奮/很激動/很平靜… 但對作品閱讀者而言,創作者的感想並不能感動自己。創作者要描述的其實是自己為什麼會如此感動?讓自己起雞皮疙瘩的情境是什麼?同時把閱讀者帶到當時的場景,一起體驗這個神奇的moment。

香氛語言是一種情境式的語言,難以發揮邏輯性/理性的主題。所以創作者在一開始就要先想清楚要構建的情境是什麼,場景的細節如何處理,香氛的符號要如何擺放。當這些作品的背景設定都清楚了,後面的步驟就會容易許多。關於香氛語言的轉換,可以參考這篇【如何將主題轉換成香氛語言?】。

初學者最常見的創作法是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原料,加一加後,發現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但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氣味是什麼呢?又說不出來。勉強只能說出:想要甜一點、想要木質調多一點、想要花香味重一點… 這樣的作法,運氣好時可以調出自己喜歡的作品,但卻少了一些中心主題。

2. 調香的初學者清楚自己的主題,卻不知道如何調出想要的香氛效果。

如果是這樣的問題,其實解決方法相對簡單多了。學習者需要的只是不斷的苦練和經驗累積。

需要什麼樣的苦練呢?最基本的就是熟記每種原物料的氣味。什麼叫熟記?就是不需要嗅聞這個原料,腦中就能憑空想出這個原料的味道。當你希望作品能變得甜一點,腦海中立刻掃描一遍所有能讓香水變甜的原料:柑橘、香草、大花茉莉、安息香、祕魯香脂…等等。雖然這些原料都能讓香水變甜,但是也會帶入原料本身其它的香氣輪廓,那些輪廓是我想要的嗎?你一定要先把原料的香氣輪廓熟記才有可能辦到。

另外原料A+原料B+原料C並不只是氣味的疊加這麼簡單而已,有時產生的交互作用會產生料想不到的變化。所以自己實驗或是閱讀別人的香譜也很重要。練習過程的重點在記錄。一開始經驗還不足時,最好在加入新原料前,先猜想後面的結果。等原料加入後,再實際驗證是否和自己的猜想符合,然後記錄整個過程。這樣的步驟多做幾次以後,你對原料會有很深刻熟悉度,對想要達成的香氛效果也會比較有頭緒。

當然一般人很難閱讀到別人的香譜。藝術的學習往往需要臨摹大師的作品,偏偏香氛作品的臨摹不如音樂繪畫如此簡單,需要高科技的逆向工程或是極有經驗的調香師才做得到(請參考【香水/精油的逆向工程】)。若是香氛產業能像科技產業走向開放原始碼,對香氛藝術的普及會有很大的幫助(請參考【開放配方運動】)。

3. 想用天然原料調出商業香水的感覺

在一百年前或更早,化學技術還不太發達的時代,香水的確是以天然原料為基礎。但是自從化學家開始進入香氛領域後,合成原料/單體以品質穩定、大部份原料相對便宜、氣味變化繁多的特性,迅速佔領調香工業。但是商業香水的行銷話術仍然是充滿了玫瑰、茉莉、鈴蘭、風信子、小蒼蘭、沉香…讓許多香氛愛好者對商業香水有錯誤的認知,以為是這些原料構成商業香水的骨幹。實不知天然原料在商業香水裏的比例連一半都不到。

這樣的疑問特別發生在調香初學者,常常會很疑惑為什麼調不出商業香水的輕盈感、明亮度、持久度、擴散力?其實是搞錯方向了。天然原料有它的優點,但也有它的極限。想要輕盈感,不用單體很困難。想要明亮度,Hedione要加一些。想要持久度,合成原料有很多選擇,人造麝香或是Ambroxan都可以。想要擴散力,天然原料的氣味強度不足,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偏偏調香初學者最容易取得的原料就是精油和原精,合成原料和單體調香的書籍幾乎找不到。

好吧!調香真的是一門結合藝術、技術、和科技的工藝。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調香師的日常修練的沙龍
167會員
92內容數
2025/04/29
在雙北住了幾十年,新北不敢說那裏都熟,但是台北市就這麼點大,應該沒有什麼地方沒造訪過吧? 不過事實好像不是這樣。明明就在每天必經路徑旁不到100公尺,卻是一個沒想過的存在。 今天天氣實在太舒服,刻意彎進台科大後面的小路(公館國小)。這條路其實也走很多次了,穿過辛亥路一直往北,可以接到北醫。
Thumbnail
2025/04/29
在雙北住了幾十年,新北不敢說那裏都熟,但是台北市就這麼點大,應該沒有什麼地方沒造訪過吧? 不過事實好像不是這樣。明明就在每天必經路徑旁不到100公尺,卻是一個沒想過的存在。 今天天氣實在太舒服,刻意彎進台科大後面的小路(公館國小)。這條路其實也走很多次了,穿過辛亥路一直往北,可以接到北醫。
Thumbnail
2025/04/16
昨夜的一場暴雨。一早,台北的空氣微涼 沿著敦化南路北上,過了信義路口,林相就由台灣欒樹轉成翠綠的樟木。空氣中突然瀰漫著一股淡淡的花香。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茉莉梔子花七里香苦楝。但是空氣中的花香卻有些微微的刺激感,像野薑花。但是敦化南路這條路線我已經行經超過千次了,從來沒有看到野薑花。
Thumbnail
2025/04/16
昨夜的一場暴雨。一早,台北的空氣微涼 沿著敦化南路北上,過了信義路口,林相就由台灣欒樹轉成翠綠的樟木。空氣中突然瀰漫著一股淡淡的花香。 春天是百花齊放的季節,茉莉梔子花七里香苦楝。但是空氣中的花香卻有些微微的刺激感,像野薑花。但是敦化南路這條路線我已經行經超過千次了,從來沒有看到野薑花。
Thumbnail
2025/04/01
成份化學和天然的爭議從我入行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我想未來也不會有和解的一天。 大部分人喜歡天然的東西。就像吃拉麵,沒有人會說他想要喝化學原料調出來了湯頭。商人也知道這點,明明香水成份裏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合成單體,廣告時還是強調這瓶香水使用了多少珍貴稀有天然原料(無言…)。 天然的成份就一定好嗎?
Thumbnail
2025/04/01
成份化學和天然的爭議從我入行開始就沒有停止過,我想未來也不會有和解的一天。 大部分人喜歡天然的東西。就像吃拉麵,沒有人會說他想要喝化學原料調出來了湯頭。商人也知道這點,明明香水成份裏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合成單體,廣告時還是強調這瓶香水使用了多少珍貴稀有天然原料(無言…)。 天然的成份就一定好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上調香課時,當學員選好了喜歡的原料,調出第一個香水版本之後。我會請他們放下手中的試香紙,先想一想自己想要傳達的感覺是什麼?想清楚心中真正想要的輪廓,再比對眼前試香紙的氣味是否和目標相同?這樣會比較清楚下一步要怎麼修改作品。
Thumbnail
上調香課時,當學員選好了喜歡的原料,調出第一個香水版本之後。我會請他們放下手中的試香紙,先想一想自己想要傳達的感覺是什麼?想清楚心中真正想要的輪廓,再比對眼前試香紙的氣味是否和目標相同?這樣會比較清楚下一步要怎麼修改作品。
Thumbnail
我想寫故事、寫小說,但無奈都沒有靈感,怎麼辦? 以我的經驗,要有靈感要先需有兩種能力:觀察力、情緒渲染力
Thumbnail
我想寫故事、寫小說,但無奈都沒有靈感,怎麼辦? 以我的經驗,要有靈感要先需有兩種能力:觀察力、情緒渲染力
Thumbnail
靈感只是火種。不懂劈柴堆火,火生不旺、燒不久。靠一盒火柴,要怎麼煮透一鍋飯?
Thumbnail
靈感只是火種。不懂劈柴堆火,火生不旺、燒不久。靠一盒火柴,要怎麼煮透一鍋飯?
Thumbnail
更有甚者,有興趣的朋友可能會去上芳療課程,考芳療證照。當然也有些人並不執著在療癒這塊,喜歡的是香水氣味的多變和輕盈質感,於是他們會去參加坊間的調香課程。更有興趣進修調香這個領域的朋友,甚至會出國參加香水學校的短期或正式香水調香課程,然後往這個專業領域繼續前進。
Thumbnail
更有甚者,有興趣的朋友可能會去上芳療課程,考芳療證照。當然也有些人並不執著在療癒這塊,喜歡的是香水氣味的多變和輕盈質感,於是他們會去參加坊間的調香課程。更有興趣進修調香這個領域的朋友,甚至會出國參加香水學校的短期或正式香水調香課程,然後往這個專業領域繼續前進。
Thumbnail
當你/妳有了第一個構想,也寫出了第一版香水配方,接著開始打樣作品、試聞,結果卻發現氣味和自己想像的有落差。看來不行,要繼續修改,但是要怎麼改呢?只能靠靈感嗎?沒靈感怎麼辦?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實際的作品和原本的想像有落差?我們來試著找找看原因。 1. 許多創作者其實並不太清楚/確定自己要表達什麼?
Thumbnail
當你/妳有了第一個構想,也寫出了第一版香水配方,接著開始打樣作品、試聞,結果卻發現氣味和自己想像的有落差。看來不行,要繼續修改,但是要怎麼改呢?只能靠靈感嗎?沒靈感怎麼辦?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實際的作品和原本的想像有落差?我們來試著找找看原因。 1. 許多創作者其實並不太清楚/確定自己要表達什麼?
Thumbnail
從事調香教學好幾年了。一路上跌跌撞撞,摸著石頭過河。與其說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學到了什麼,其實反而從教學中和學員的互動,讓我學到更多的思考。  關於學習香氣的課程,大致分專業課程(芳療證照班、專業調香學校…)和體驗課程(2~3小時手作課)。專業課程會教授比較多的專業知識,對於每種原物料會有更多時間深入學
Thumbnail
從事調香教學好幾年了。一路上跌跌撞撞,摸著石頭過河。與其說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學到了什麼,其實反而從教學中和學員的互動,讓我學到更多的思考。  關於學習香氣的課程,大致分專業課程(芳療證照班、專業調香學校…)和體驗課程(2~3小時手作課)。專業課程會教授比較多的專業知識,對於每種原物料會有更多時間深入學
Thumbnail
調製香水可以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基本上藝術理論上的原則在創作香水時都可以運用得上。當然香水也是商品,商品需要考量市場的流行、原料的成本、客戶的要求、法規的規範、行銷的賣點…等等。不過在這些規範的框架下,調香師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可以發揮。能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注入作品,到達藝術的境界,這也是調香師能和知名
Thumbnail
調製香水可以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基本上藝術理論上的原則在創作香水時都可以運用得上。當然香水也是商品,商品需要考量市場的流行、原料的成本、客戶的要求、法規的規範、行銷的賣點…等等。不過在這些規範的框架下,調香師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可以發揮。能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注入作品,到達藝術的境界,這也是調香師能和知名
Thumbnail
關於創作,內容質量跟書寫當下的情感密度相關。  我並非充滿才氣,無法七步成詩,情感來得總是很慢,難以隨時描述對萬物的感受,所以習慣一有靈感,就馬上書寫。靈感不是說來就能來,不趕快把握就會忘掉。
Thumbnail
關於創作,內容質量跟書寫當下的情感密度相關。  我並非充滿才氣,無法七步成詩,情感來得總是很慢,難以隨時描述對萬物的感受,所以習慣一有靈感,就馬上書寫。靈感不是說來就能來,不趕快把握就會忘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