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是這張照片揭開全球「痛痛女孩」的吶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 攝影操作手冊3

上週我們刊出了HPV疫苗的系列報導《跨國追蹤:HPV疫苗政策下的黑布》,在台灣即將推動全面施打政策前,從「台灣案例篇」、「全球案例篇」、「疫苗政策與市場篇」,3個角度的報導提供大眾一些參考。
在全球案例這個面向,我與記者蔣宜婷飛到日本東京採訪在東京大學舉行的HPV疫苗國際研討會,因為日本是少數在接種後出現大規模嚴重不良反應國家,在研討會上我們知道了更多來自其他國家的不良反應情況和案例,我們接觸了部份個案、家屬、學界、醫界、媒體代表,和正在協助辯護的律師;這些對象大約就是這篇報導《全球「痛痛女孩」的吶喊,10年來為何被消音?主要基礎。
報導中的文字完成了,那我們該如何來選擇照片?
當然不是擲爻(雖然我也很想把責任交給神明大大,但大概只有鎮X宮才能這樣幹吧….)。一般來說,在《報導者》偏專題導向的屬性,在採訪過程中所產出的照片大致上都能符合報導的需求;就算隨意挑一張照片放在開門照片(opening photo)的位置,也不太會有靈肉分離的問題(怎麼又變成這種詞性了….XD)。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不考慮讀者、效力、價值、自我,就只是當成一個例行公事,那這個空格很容易就可以填滿,然後我們就可以下班去找周公(你看!又來這種的了)。
既然不能草草了事,而且要追求更高效力、價值,更多讀者和自我,那麼這張照片就必須通盤檢視、充分瞭解。
在實務操作上,為了讓編輯發佈流程更順暢,確實掌握發佈時間點(deadline),在報導最終版本還沒出來前,通常主寫記者或專案主會先「大概」把內容和架構告知攝影、圖片編輯,以便我們在接收這些資訊後便能有「大概」的想像。既然不能草草了事,而且要追求更高效力、價值,更多讀者和自我,那麼這張照片就必須通盤檢視、充分瞭解,我們就只能先「大概」想像,「大概」。
有人會覺得,「攝影或圖片編輯為什麼這麼難稿、龜毛?」,原因就是既然不能草草了事,而且要追求更高效力、價值,更多讀者和自我,那麼這張照片就必須通盤檢視、充分瞭解。因為只有在文章、格式、圖表、區塊(不是區塊鍊啦….XD)等內容確定後,我們才能更準確的通盤檢視、充分瞭解。
如果報導中的文句、標題、抽言、前言、標點符號、文氣、調性…blabla,在刊出前能夠反覆琢磨、調整;那麼當流程走到影像階段時,為什麼我們不能或沒有時間對於報導中的照片、圖表、調性、細節、顏色、明暗…blabla,在刊出前反覆琢磨、調整?如果這是一種尊重專業分工的流程。
專題內容包含以下幾種素材:
  1. 文字內容(報導主題)
  2. 開門影像內容 (影像形式)
  3. 插畫(繪畫/自製)
  4. 照片(照片/自製)
  5. 插圖(照片/圖庫設計安排)
整體對應下來,「台灣案例篇」由插畫統一視覺風格,全篇都是以插畫呈現;「疫苗政策與市場篇」沒照片可用,就算要花錢買也沒有太多選擇;最後能夠調整跟提昇的就只有「全球案例篇」。為什麼最後我們討論認為可以重新調整?關鍵在於我們想要從「全球」?還是要「痛痛女孩」?來揭開報導。
在一個比較理性基調的分配下,我們認為這篇的「開門照片」可以有所變化,從一個「整體/結構/理性」的感受變奏成「個體/單點/人性」。但我們仍要面臨,這篇在視覺上會不會被誤解成是以這位受害者繪理菜小姐為主體的報導?進而狹隘了這篇報導所含蓋的量體與廣度。
另外,對於讀者整體文字閱讀流暢的影響也要重新思考,圖表與照片的中斷感受如何搭配?國際採訪的影像露出份量?視覺的不重複與多元(包括構圖、調性與主題)等等。從調整過後所衍生的問題來看,第一個表面上看起來的關鍵提問是相對容易回答的,但更細膩去問才是棘手。
如果我們重新解讀繪理菜這張影像,她站在一個大面幅逆光的玻璃帷幕前,背後是建築的結構與幕外的景色,作為123位訴訟受害者的代表之一,她是否能夠轉化成這些受害者的象徵?
我認為,今天站在鏡頭前的繪理菜有十足資格可以這麼說,這不僅是表象上的病徵,更展現了這些受害者的勇氣;透過圖說的註明,某程度也放進了「全球」的意義(相對於台灣來說)。直觀的視覺來說,當事人的現身,除了保有第一層的實證意義,同時還有多層的意義產生,情感的、溫度的、可交流的。
於是我們調整了開門照片,從原本的4張照片(開門研討會、安娜、繪理菜和松藤母女)變更為6張照片(開門繪理菜、安娜、繪理菜、松藤母女、研討會和辯護律師)。繪理菜雖然是重複出現,但意義上卻不相同;第一次出現是集體受害者的象徵,第二次是突顯個人;改變之後我們還增加了律師的面向。相較更動前後,整體照片的內在意義被擴增了,份量更相應文字所述內容。
一張照片的產出到最後定版刊出,歷程也是逐步堆疊、累積,如果沒有圖片編輯的過程,或沒有經過專業思考討論,很容易在照片使用上粗糙填補、文不對題,甚至移花接木。要如何使用是可以討論的,但如果沒有討論是絕對不行的,除非這只是例行公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35內容數
新聞攝影在台灣就如同雞肋,看似重要又不重要,從媒體呈現的架構看起來就是一個圖像世界,事實上就像果蠅的複眼看世界,氾濫而失焦。新聞攝影是另一種白色巨塔,外人看起來巨大而神秘,按圖索驥、緣溪行,或許就能發現箇中天地。就自己從事新聞攝影工作十餘年的心得分享所思所聞,提供觀看新聞影像的多重視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紀錄攝影」的位置— — 攝影操作手冊2 新聞照片在大眾傳播中經常被賦予「引起注目、共鳴」、「提供最大量非文字性的視訊陳述」和「評論」的使命,但其內容的集中性,也使它難為真實的再現。 【黃哲斌專欄】老人媒體如何讓年輕世代讀得下去?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p>在那一場典禮上,沒有人會懷疑這樣的天作之合,然而這卻是繼母的毒蘋果,在眾人的見證下,牢牢的折磨他們,把愛化成恨的配方,一點一滴的根深蒂固。直到那一天,閃過陽子腦袋的五字念頭,他們的愛蛻化了,變成更純粹精煉的愛。</p>
<p>因此,我希望改變原本一次性的安排,希望可以更紮實的給予支持這個計畫的夥伴,這會是一個半年小型工作坊的型態,大家可以在這半年內更密切的互動、拍攝與討論,每個月至少聚會一次,每日我會提供適合大家採訪與拍攝的新聞行程,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跟各位在現場採訪拍攝。</p>
<p>接下來我會兌現我提案時的訴求,每月至少一篇關於新聞攝影領域個人的實務分享與觀察,當然在時間精神允許下,我應該要多所付出給我們一起的夥伴。至於認同我、要與我一起到新聞現場的夥伴,請來臉書發訊息給我,我把大家加進同一個群組,平時我會不定期將每日大家適合的行程公布在其中,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去拍些作品,我們可以多次聚會,看作品、討論作品,當然也可以隨時線上討論。有大事件時再一起到現場拍攝,也許我可以試著在風傳媒的風攝影中刊登大家的作品。</p>
<p>「記者」這個職業身份存在著先天的曖昧,它是一個延續自古老的刻印、一種威權的遺毒,如果現今要去定義它便會顯得左支右絀,「攝影記者」與「新聞照片」也是陷入相同困境。與其說著名攝影大師布列松是一位優秀的攝影記者,不如說他是一位漫遊者與見證者,《心靈之眼》書中提到他的職涯經歷與攝影心得,他覺得攝影師最好能隱身在市井街坊,冷靜精準的用照片拍下眼前所見。</p>
「紀錄攝影」的位置— — 攝影操作手冊2 新聞照片在大眾傳播中經常被賦予「引起注目、共鳴」、「提供最大量非文字性的視訊陳述」和「評論」的使命,但其內容的集中性,也使它難為真實的再現。 【黃哲斌專欄】老人媒體如何讓年輕世代讀得下去?
我們該如何理解新聞室中的「影像」與「文字」— — 攝影操作手冊1 (舊文重貼)大約兩週前,我從訂閱的新聞媒體電子報讀到了這篇文章《我走進了「接近真實」的北韓》,點開之後便感到有點生氣;我因為標題、引言及照片,進一步點擊去閱讀文章,打開之後發現是一篇兩個媒體共同合作發佈的文章,更直白地說這是交換文。
<p>在那一場典禮上,沒有人會懷疑這樣的天作之合,然而這卻是繼母的毒蘋果,在眾人的見證下,牢牢的折磨他們,把愛化成恨的配方,一點一滴的根深蒂固。直到那一天,閃過陽子腦袋的五字念頭,他們的愛蛻化了,變成更純粹精煉的愛。</p>
<p>因此,我希望改變原本一次性的安排,希望可以更紮實的給予支持這個計畫的夥伴,這會是一個半年小型工作坊的型態,大家可以在這半年內更密切的互動、拍攝與討論,每個月至少聚會一次,每日我會提供適合大家採訪與拍攝的新聞行程,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跟各位在現場採訪拍攝。</p>
<p>接下來我會兌現我提案時的訴求,每月至少一篇關於新聞攝影領域個人的實務分享與觀察,當然在時間精神允許下,我應該要多所付出給我們一起的夥伴。至於認同我、要與我一起到新聞現場的夥伴,請來臉書發訊息給我,我把大家加進同一個群組,平時我會不定期將每日大家適合的行程公布在其中,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去拍些作品,我們可以多次聚會,看作品、討論作品,當然也可以隨時線上討論。有大事件時再一起到現場拍攝,也許我可以試著在風傳媒的風攝影中刊登大家的作品。</p>
<p>「記者」這個職業身份存在著先天的曖昧,它是一個延續自古老的刻印、一種威權的遺毒,如果現今要去定義它便會顯得左支右絀,「攝影記者」與「新聞照片」也是陷入相同困境。與其說著名攝影大師布列松是一位優秀的攝影記者,不如說他是一位漫遊者與見證者,《心靈之眼》書中提到他的職涯經歷與攝影心得,他覺得攝影師最好能隱身在市井街坊,冷靜精準的用照片拍下眼前所見。</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公眾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關注 HPV 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香港有多個機構提供 HPV 疫苗接種服務,但各機構的價格和服務有所不同。以下將介紹五個你需要知道的香港 HPV 疫苗接種資訊,幫助你在選擇接種地點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1. 家計會 HPV 疫苗價格及預約流程 家計會提供 HP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1. HPV疫苗要不要打? 2. 「醫師就像花園中的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讓每朵花開得更好看一些。」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網紅鼓吹大家去日本體驗風俗的潮流下,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菜花疫苗。文章告訴你,保險套無法預防HPV感染,因此需打HPV疫苗。並提到口腔與性器官間會傳染,並且不要將病毒帶回給配偶。建議預防HPV相關癌症。提供臺灣自費打HPV疫苗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全球每年有超過 30 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 80% 的死亡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90% 的死亡是由於難以獲得預防、篩檢和治療而造成的。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的長期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公眾對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關注 HPV 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香港有多個機構提供 HPV 疫苗接種服務,但各機構的價格和服務有所不同。以下將介紹五個你需要知道的香港 HPV 疫苗接種資訊,幫助你在選擇接種地點時做出明智的決定。 1. 家計會 HPV 疫苗價格及預約流程 家計會提供 HP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台灣東洋的流感疫苗合作夥伴CSL Seqirus,日前在《開放論壇傳染病》期刊(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論文,該篇研究藉大規模樣本分析,正面肯定細胞流感疫苗對預防流感的價值。台灣東洋樂見代理的細胞流感疫苗獲國際肯定,未來會持續打造更完整的疫苗產品鏈...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1. HPV疫苗要不要打? 2. 「醫師就像花園中的園丁無法改變春夏秋冬,只能讓每朵花開得更好看一些。」
Thumbnail
電信信令爭議案件是一個正反說法資訊量級差別很大的案例,和以前疫苗、雞蛋、光電案例類似,用催毁正常產業的力量在抹黑。 雖然最終結果仍需由王義川出來說明,但吳崢的說明已經解決了 95% 的疑點,但是沒有什麼聲量,媒體報導民進黨方的說法也就幾篇而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網紅鼓吹大家去日本體驗風俗的潮流下,卻忽略了重要的一點:菜花疫苗。文章告訴你,保險套無法預防HPV感染,因此需打HPV疫苗。並提到口腔與性器官間會傳染,並且不要將病毒帶回給配偶。建議預防HPV相關癌症。提供臺灣自費打HPV疫苗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全球每年有超過 30 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其中 80% 的死亡發生在中低收入國家。90% 的死亡是由於難以獲得預防、篩檢和治療而造成的。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發現是可以治療的!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某些類型的人類乳突病毒(HPV)的長期感染是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HPV